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美古风】龙门石窟精美的服饰艺术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形态;中国古代的服饰设计精美、韵味十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缩影。

       龙门石窟把历史定格在崖壁上,使后人有能穿越时空的距离,体味古代朴实而又华丽的服装和当时的流行风格,感受古代服饰的丰富内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龙门石窟这些精美的服饰造像。

北魏服饰的特点

宽袍大袖  飘逸洒脱


历史背景与服饰特点

       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胡、汉杂居,促进了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将中国服饰文化带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在南北朝,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初建政权之后,鉴于他们的本族服装穿着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显贵,便改穿汉族统治者惯着的华贵服饰。尤其是帝王百官,更醉心于高冠博带式的汉族章服制度,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改制。公元494年,他改革鲜卑族夹领小袖紧身服饰为汉人宽袍大袖服装,衣服衫领敞开,袒露胸怀,这是北魏文人雅士的典型服饰。但是,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皇室贵族,他们服饰的共同特点为:袍状的衣服宽松肥大,袖子宽阔、肥长,使人显得飘逸、洒脱。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处体现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精美服饰的造像: 

       宾阳中洞主佛释迦牟尼的服饰就是北魏服饰的生动再现。宾阳中洞开凿于公元500-523年,是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而建的功德窟。其主尊袈裟敞开衣领,衣服折皱宽大密集,袖子宽松肥大,显得安详、静穆。

 

       龙门石窟莲花洞南壁龛内的佛传故事——王位相让。悉达多太子(佛陀未出家时的名字)坐在菩提树下的圆台上,左手指自己鼻子,面前跪者一位头戴冕旒官的国王,他身后有四位手持兵杖、旌旗、羽葆的士兵,这位国王想把自己的王位让给悉达多,可是他坚决不接受。浮雕中的国王和士兵都着交领式长袍,腰间束带,衣褶层层聚拢,很齐整,袖子也很宽,袖宽几乎垂于地面,有一种飘若仙人的神圣感,这种北魏的服饰把帝王风流倜傥的个性衬托得入木三分。


       北魏时期的妇女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大多是上衣简单,下身繁琐,腰身部分紧身合体,而袖筒特别肥大。裙多折,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北魏女子一般把长发高高盘起,梳双丫髻,更显瘦削、飘逸。

        龙门石窟古阳洞“皇后礼佛图”中的女性服饰,就是北魏女性服装的真实写照。V字形交领长裙,腰间束带,衣服上身合体,衬托腰身,下身长裙拖地,裙子下摆褶皱密集,袖筒宽松肥大,更显女性柔美、高挑、清瘦。


        北魏女性服饰追求飘逸、洒脱的个性与北魏人们以瘦为美的审美时尚息息相关,这种服饰恰恰迎合当时的审美观。

唐代服饰的特点

雍容华贵  百美竞呈



历史背景与服饰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代,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疆域辽阔,人才辈出,人民充满着民族自信心,其服饰艺术也成为服装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唐代的服饰,款式众多、色彩艳丽、风格独特、雍容华贵……堪称中国服装史上的典范之作。


 

        唐初的女性服饰,流行紧身窄小的服装款式,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裙,裙子束在胸上,这种服饰既能展示人体的曲线美,又能展现富贵潇洒的优美风度。

        莲花洞外小龛有几尊唐代供养人造像,这几位女供养人上身穿交领衫,下穿高腰裙,手持莲花,神情专注,态度虔诚。由唐代女供养人联想到过去朝鲜女性的高腰长裙,就是借鉴唐朝妇女服饰,因为唐朝和朝鲜交往甚密,龙门石窟就有朝鲜僧人在唐代雕刻的洞窟——新罗像龛。

       盛唐以后,女性服饰流行袒领,唐代女性以体态丰腴为美,由于身材的丰硕,服装也渐趋宽大,裙子和袖子的宽度比唐初时要肥大的多,唐代服饰用纱罗制衣,薄如蝉翼,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唐代女性着装另外一个特点,披帛,又称画帛,也用纱罗裁成,上面印画图纹,帛长度一般都在两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不时飘舞,非常美观。大量图画反映,唐代妇女在各种场合,如劳作、娱乐和出行,都喜爱用披帛作为装饰。


        披帛在龙门石窟造像中也有体现,如:开凿于唐高宗时期的奉先寺中的文殊、普贤菩萨,上身袒露,有许多璎珞装饰,纱状的披帛环绕全身,有流动的动感,下身着纱罗质地的长裙,这种透明的纱衣,把女性丰腴、婀娜、妩媚的体态,渲染的淋漓尽致。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女性就穿如此华美的服装,由此可见,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十分高的,如此的精美华服,诠释了唐代女性的风韵与奢华。



 

       唐代还有一种服饰——半臂,就象今天的短袖,袖口平齐,还有一种半臂在袖口加饰褶裥边,半臂的造型特点,是抓住衣袖的长短和宽窄处理作审美形式变化的关键,在功能上又能减少多层衣袖带给穿衣人动作上的累赘。它既合乎美学的要求,又合乎功能科学的要求。这种半臂服饰非常适用于在战场上驰骋的勇士们,穿起来特别灵便,便于灵活地挥臂作战。战士穿铠甲的前身分为左右两片,每片在胸口部位装有圆形护镜,背部则连成一片腰下部位增加了左右各一片膝裙,并在小腿部位各加一只“吊腿”。


        龙门石窟雕造于唐高宗时期的奉先寺,其天王像实际上就是唐代武士的形象。他左手叉腰,右手托宝塔,头戴盔甲,上身着半臂铠甲,甲上有护镜,下着战裙,战裙上还有象鱼鳞状的花纹作为装饰,足登战靴,脚下踏夜叉。

 

        龙门石窟艺术包罗万象,包括了音乐、舞蹈、服饰、建筑、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流行趋势。纵观龙门石窟的造像,它们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习尚,每一个窟龛、每一尊造像,都是当时的劳动人民运用简单的斧锤创造出来的瑰宝,匠师们运用高度的智慧和才能为我们留下这些珍贵的遗产,供后人观瞻研究,当我们置身于龙门石窟去欣赏千余年前艺术与美学的结晶,实之令人震撼!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门石窟造像
唐朝的带货明星都穿啥?
新中国邮票文物专题盘点---石窟石刻,佛教彩塑
什么是造像碑!
南北朝造像:一像一世界
塔窟东来,浮图万千——邮票上的中国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