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百里秦川崛起之谜:犬戎灭西周时,秦人是助幽王还是反幽王?

从西周覆灭的公元前771年,到《春秋》记事的公元前722年间,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可是由于史料匮乏,这段时期内的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后人都不甚了了,酿出诸多误会。

秦国的发家史,就是如此。

八百里秦川

《史记·秦本纪》中说:“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秦襄公

所谓“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的说法,其实就非常矛盾——秦襄公救周,究竟是在救谁?如果秦襄公是救周幽王,固然是臣子本分,可那势必要得罪西申国和犬戎这两股摧毁周王畿的强大力量;如果他是救周平王,周平王彼时年龄尚幼,处于周王室敌对势力控制之下,不足以代表周王国,何来“救周”之说?有鉴于此,才会有学者指出:“襄公送其仇而平王封其仇,其矛盾难解,罕有如此者。”

然而,“矛盾”难解,却不是不可解。

西周晚期,周王畿西北一带“申、吕方强”(《国语·郑语》)。西申国还有一强大的后援团,就是犬戎(亦称西戎)。以西申国的强大实力,周王室都抵挡不住,宣王时才在周王室扶持下在渭河源头(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站稳脚跟的秦人,何以与之争锋?

西周晚期形势图

秦襄公是秦国的奠基者,太史公如此评价秦国的崛起:“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能并冠带之伦。”可见,秦襄公时期,秦国确实才开始崛起——这意味着,在周王室被西申联合犬戎攻灭之时,秦人从这一事件中获利,让秦国得以发展壮大。

秦人实力不如西申集团,又从西周覆灭中获利,但这能否证明秦国加入了西申国集团,与周幽王为敌呢?

周平王东迁之际,曾对秦襄公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十二年后,秦襄公伐戎直至岐山脚下,不幸战死疆场。由此可见,秦襄公忠实地履行了攻击渭河平原之戎的职责,并在死前将秦国领土扩张到了渭河平原。如果秦襄公加入了西申国集团,为何他还会如此卖力地打击犬戎势力呢?从这一点看,秦人似乎又不像是西申国政治集团成员。

周平王

那么,在西周覆灭之际,秦人究竟是站在哪一方呢?

在西申国与周王室决裂的过程中,或许就可找到答案。

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为王后。此后,史料记载:“平王奔西申”。由于此时平王姬宜臼年龄尚幼,不过七八岁,所谓“平王奔西申”必定是为人挟裹而至。挟裹平王出奔之人,不用说,必定是西申国之人。让谁做太子,原本不过是周幽王家事,他有最终决策权。西申国却因此而将周幽王之子挟裹出走,明显是要图谋不轨。因此,周平王“出走”西申的那一刻,也就是西申国与周王室彻底决裂的时刻。

此时,渭河源头的秦人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令人深思。

天水渭河河段

周厉王时期,秦人在犬丘的大骆一族突然被犬戎灭族。周宣王继位后,采取对犬戎强硬政策,大力支持秦人收复旧地。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所扶持的秦仲被犬戎攻杀;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召集秦仲之子五人,支助他们兵马七千,让他们再次讨伐西戎,结果秦人大胜。从此,秦人得以回归犬丘,成为西垂大夫。

自此之后,秦人与西戎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死,他的大儿子世父发下重誓:“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世父自己带兵伐戎,却让弟弟襄公继位。世父决心虽大,但是秦国毕竟实力不济。两年后,西戎围攻犬丘,世父带兵出击,结果世父不幸为西戎活捉。这一年,是公元前776年。

然而,奇怪的是,《史记》记载:“岁余(大约是公元前774年前后),(西戎)复归世父。”——曾经生死相搏的仇人,为何突然间就变得如此友好了?

公元前774年,西申国与周王室决裂;同一年前后,西戎放回被俘虏的秦人世父,与秦人和好。

两件大事几乎同时发生,显然不只是巧合。

《史记·秦本纪》记载申侯之语,曾如此形容秦人、申国与戎人之间的关系:“昔我先骊山之女,为戎胥轩(秦人先祖)妻,生中潏,以亲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嫡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

秦人先祖,原本为商国重臣。周人取商而代之后,将秦人从山东半岛迁徙至周王国西北的邾圉(清华简《系年》)。邾圉,据李学勤先生考证,位于甘肃甘谷县西南。申国,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土著,自商周之交起就活跃在泾河流域一带。秦人不过是周人的手下败将,申国却是周人盟友。在秦人内部发生嫡庶之争时,申侯竟然还向周王室叫板,一方面证实申国实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申国地位远高过秦人。

周孝王

申国之所以敢与周王室叫板,凭借的就是申国能收服戎人。《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就曾派申侯远征西戎,让“西戎皆服”,向周王室进献马匹。申国与戎人虽然长年战事不断,却也慢慢相互熟悉,相互走近。到西周晚期时,周王室太史称“缯与西戎方德申”;可见,此时戎与申国关系已经相当密切。

秦人自大骆之后,已与西戎成世仇,双方战事不休。可就在公元前774年前后,西戎却突然间放回被俘的世父,与秦人和解;考虑到申国与秦人、西戎之间的历史渊源,这次和解很可能就是申国从中牵线搭桥促成。

申国之所以要促成秦人与西戎和解,在此特殊时机,显然不是为了“世界和平”。申国此时与周王室矛盾日渐突出,此时调解西戎与秦人关系,当然是为了准备与周王室即将到来的这场生死决战。

那么和解过程中,秦人究竟是答应了什么条件,让西戎放回了世父呢?

在各类史书有关西周覆灭的记载中,都没有秦人参与进攻周幽王的说法,因此基本可肯定秦人并没有加入西申国集团,与周幽王为敌。虽然没有加入西申国一边,但秦人在世父被俘后实力微弱,更不可能与西申集团为敌。

在此情形下,秦人最可能的态度,就是在西申国集团与周王室之间保持中立:既不与强大的西申集团为敌,也不帮西申集团进攻周王室。只有这样,秦人才可能得到西申国集团谅解,让西戎人放回世父。

秦人的中立

清华简《系年》记载:“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按清华简记载,在周幽王死后,周王国诸侯在虢国(应该是东虢国)立幽王弟姬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九年后,即公元前762年,因为不满携惠王统治,晋文侯从西申国的少鄂将周平王姬宜臼接到京师(今陕西彬县),立之为王;三年后,即公元前759年,周平王东迁至成周洛邑;二十一年后,即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又杀死携惠王。

平王东迁

周平王被晋文侯立之于京师时,已经从一位懵懂儿童成长为年近二十的青年人。三年后东迁之时,已是一位能独立思考的成年人。平王东迁之旅,也许就如《史记》所记,由秦襄公护送。在东迁路上,周平王还对秦襄公说出了“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的话来。

如果秦人与西申集团走得太近,则不可能得到晋文侯信任,让他护送平王东迁,有机会独自接近周平王;如果秦人与西申集团走得太近,周平王也不会放心大胆地指使秦襄公去攻打犬戎。

正是秦人的中立立场,使得秦襄公能得到西申国集团信任,频繁进出西申国集团控制下的泾河流域,接近位于京师的周平王;同时,秦人的中立,也让日渐脱离西申集团控制的周平王更加信任秦襄公,托付秦襄公收复周人在渭河平原上的失地,从而奠定了日后“八百里秦川”的版图基础。

因此,在两周之交的动荡岁月里,正是秦襄公采取了韬光养晦的中立政策,才得以西周末年的混乱局势下左右逢源,为秦国在狭缝中争取到了发展的最佳机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弑父杀叔灭人史,连孔子都不敢谈论,被隐晦点及讳“莫”如深
周王朝800年的“温水煮青蛙”衰败史
(42)秦人建国史
大秦帝国史二----建国大业
西戎政权——戎族丰国,周王室榻前鼾睡,秦国曾向它示好
秦国获封诸侯的两大要素:看到机会,抓住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