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岁参军,13岁赴朝,贺龙元帅说她是志愿军年龄最小的战士
userphoto

2023.03.08 山东

关注

胶东半岛不仅是山东的雪窝子,也是八路军的“窝子”,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这里都是有名的根据地。

1942年12月的一天,一个叫刘美英的婴儿在胶东半岛的烟台乡下出生了。这时的刘美英,还没有大名,母亲习惯性地叫她“嫚儿”。

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一度参军复员又瞒着家人去找老部队的父亲,是死是活仍音讯皆无。刘美英的母亲带着她,四处逃难,寻找父亲,结果无意中上了国民党南逃的船来到广西,流落到了一个叫太平镇的地方。

刘美英的母亲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为了生计,常常在煤油灯下赶活。由于过度劳累,饥一餐饱一餐,得了严重的胃病,可娘俩吃饭都成了问题,根本没钱看病买药。

一天夜里,母亲胃病发作时,直痛的在地上打滚。年仅6岁的刘美英只能一边流泪,一边为母亲不停的捶背,直至母亲硬硬扛过去。

刘美英的母亲为人善良,干活之余,时常帮街坊邻居缝缝补补。小镇的乡亲也是热心肠,每逢母女揭不开锅,也会送来一点红薯、芋头和木薯。

刘艺军

刘美英天生一副好嗓子,还不知道忧愁年龄的她,几乎天天给母亲唱学来的当地歌谣。那纯真的歌声,仿佛成了母亲唯一的愉悦。

一晃两年过去,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45军解放了太平镇。小镇解放的第二天成立了儿童团,爱唱爱跳的刘美英被选为儿童团长,也有了刘美英的大名。

不久,传来了45军文工团招文艺小兵的消息。刘美英一听说只要能唱会跳,文工团里有饭吃、有衣服穿,回家不由分说,拉着母亲去报名。

文工团有个规定,无论多么能唱会跳,低于11岁的不招。母亲按老家计算年龄的方法,把还未满8周岁的刘美英算成11岁,刘美英终于成了文工团的一名小团员。

1952年10月,45军整编成了54军,这时的刘美英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叫刘艺军。

刚参军的刘艺军(右)和战友

这时,54军参加抗美援朝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文工团,墙报上贴满了官兵密密麻麻的决心书和请战书。

而谎报了年龄的刘艺军才13岁,老团长觉得刘艺军还是个孩子,将她排除在出国名单之外。

刘艺军整天跟着团长死磨硬泡,说自己本来就是穷苦出身,吃得了苦,也不怕死,没准儿还能找到一直没有消息的父亲。

为了证明自己,刘艺军夜里睡觉从不脱外衣,只要号声一响,穿上鞋拿起背包就走。一次,两次,三次……刘艺军没有一次落到队伍后面。老团长见孩子般的刘艺军有这么大的决心和毅力,基层部队战士也十分她这个天真活泼的小文工团员,最终批准了刘艺军随文工团入朝。

1953年2月,跨过鸭绿江的54军,主要担负朝鲜半岛西海岸抗敌登陆和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

跨过鸭绿江后,54军文工团接受了第一个任务,跟随军政委去慰问驻守在西海岸前沿的海岛部队。

刘艺军紧握着文工团大李的手登上的海岛,晴天时敌我双方用望远镜可以互相看见,演出的舞台设在在背对敌岛的一面。

一天晚上演出结束后,刘艺军刚睡着,美军开始了炮击。还没等刘艺军清醒过来,睡在旁边的大李喊了一声“快”,背起她就往外跑。

跑出几米后,刘艺军挣扎着从大李背上滑下来,自己低头跑。

入朝后的刘艺军(左)和战友

大李一手拉着刘艺军,一边用胳膊挡着她我的头。突然,一发炮弹炸响在不远处,大李的胳膊被飞来的弹片击伤,可他仍然拉着刘艺军跑。

等一口气跑到了安全地带,刘艺军才发现大李的伤口的血染红了一只袖子。

刘艺军吓哭了,急忙掏出手绢替大李包扎。而大李却笑呵呵道:“这点伤没关系,明天演朝鲜舞时,志愿军叔叔(大李扮演的角色)照样能把你这个朝鲜小姑娘抱起来!”

第二天晚上演出时,大李的演出外人看不出半点受伤的样子。台上的刘艺军,感动的热泪盈眶。演出结束后,不知情的老团长问刘艺军:“你演的是朝鲜小姑娘啊,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解放了你的家乡,你该高兴啊!怎么不停地流泪呢。”

刘艺军又激动的不行,这才合盘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老团长听后,像父亲一样紧紧抱住了刘艺军:“演的好!演的好!”

慰问演出被志愿军首长抱起来的刘艺军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前,志愿军发起了金城战役。一线部队是67军和60军,二线部队从西向东是68军、54军、21军,居中的54军是二线部队的前锋。

刘艺军从大李那里知道这可能师最后一战。于是再三请求老团长,去了一个战地包扎所,既当宣传员,又是护理员的助手。

战斗一打响,双方就是铺天盖地的炮战。直打得

宁静夜间如白天,白天像是黑夜。随着战斗激烈进行,从炮战转为了阵地战,伤员也逐渐的多了起来。

刘艺军看到满身是血的轻伤员,包扎完伤口又接着跑回了阵地继续战斗,而浑身缠满绷带的重伤员,也没人叫哭一声。

有些害怕的刘艺军,又看到了更惊人的一幕。一位刚17岁的战士,背下阵地时满脸满身的血,肠子也流了出来,再多的绷带也止不住血流,绷带都变成了血红色的布,可小战士还小声梦呓道:“打!”

医生好不容易止住血后,刘艺军急忙跑过去用小勺喂水。小战士喝了一口,依旧梦呓道:“打!打!”

刘艺军又止不住泪流满面,说:“大哥哥,我给你唱首歌吧。”唱着唱着,小战士这才停止了“打!打”的呼喊声。

几天过去,刘艺军不再害怕,也不再流泪,除了给喂水喂药,就是擦拭伤口洗药布。伤员见刘艺军年龄少,强忍着伤痛说:“小同志,不要怕,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说着还吃力的抬起那缠满绷带的胳膊和腿。

刘艺军年龄再少,也知道战士们这是装出来的,为了分散伤员的注意力,她时常唱上一首诸如《志愿军战歌》、苏联军歌《喀秋莎》等歌曲。每每这时,刘艺军轻轻地唱着,伤员们静静地听着,好像远离了血雨腥风的战场。

刘艺军(左)与祖国赴朝慰问团女代表合影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祖国人民第二次赴朝慰问团来到了朝鲜。作为志愿军文工团战士代表,刘艺军荣幸地见到了慰问团团长贺龙元帅。

得知眼前的小文工团员只有14岁(实际11岁),贺龙元帅笑眯眯地弯下腰,握住刘艺军的手说:“我看啊,你是志愿军里年龄最小的兵了。”

刘艺军挥手敬礼道:“报告首长,我有3年军龄了。”

贺龙元帅笑了:“那你也是一名老兵了。”刘艺军到现在还后悔,当时没能与贺龙元帅拍张照片,留下这个难忘的瞬间。

1954年春天,军里决定文工团先回国一批战士到地方学习,老团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艺军。

临上火车前,刘艺军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老团长以及文工团的战友们。等上了火车走远,这才打开战友们塞进挎包里写满了真情、友谊和祝福,但却没有一个署名的信。

“亲爱的小刘小同志:我们在一块四年多了,我们真像是亲兄妹一样的工作、学习和战斗。今天,就要分别了!你要去学习,我从心里感到高兴。这说明祖国在前进,说明党关怀着每一个青年人,说明毛泽东时代的青年们都有着美好的前途!那时候,你是个知识丰富的青年了,是一个又美丽又健壮的大姑娘了!一定的!”

这封信是为了掩护自己受伤的大李写的。

刘艺军回国前与战友合影

“亲爱的艺军小同志,你是革命的小文艺工作者。来朝鲜战场的两年中,你用你的腿跳起了健康的舞蹈,你用你脸上的表情和身上的动作,演出了很多精彩的戏,你用你的喉咙唱起了战士爱听的歌声。你唤醒了不少犹豫不决的少年和青年,你要保持你的荣誉,就得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不用看字迹,这是把自己当孩子看的老团长写的。

读着读着,刘艺军禁不住又流起眼泪来。

回国后的刘艺军,离开部队进了南宁市地方学校念书学习,直到1961年毕业参加工作。2002年,恢复了真实年龄的刘艺军,从广西计量仪器厂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休。

刘艺军在广西南宁作报告

刘艺军在朝鲜战场的日子,也学会一些当地的歌曲 ,记忆深刻的是一首民谣《祝福》:

睡吧睡吧宝贝,我可爱的宝贝

白头山上有颗星,灿烂放光辉

星光闪闪守护着你,我可爱的宝贝……

黑夜过去太阳升,大地呀披彩霞

一轮红日金灿灿,映照着你的脸

睡吧睡吧宝贝,我可爱的宝贝……

愿战争不在,只有歌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甘岭阵地上的“百灵鸟”——柳岳继
且看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演员冒雨演出,志愿军坐在避雨处观看
1951年照片,这是已经英勇牺牲的志愿军50军的一名战士,他躺在
志愿军文工团:一个入朝作战身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0年一志愿军连长,在长津湖捡个“女儿”养了2年,却遗憾了一辈子
老兵回忆录:腰鼓咚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