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菊英教授: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现状与挑战

长白山介入论坛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以“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现状与挑战”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冠脉微血管病变的认识和发生机制、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治疗、微血管病变诊治中的挑战等方面的内容。

负荷试验或者心肌代谢检查发现∶存在心肌缺血现象。Kemp首次将'有胸痛症状、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示冠脉正常'的患者定义为'心脏X综合征'。2017年,我国发表'专家共识' 建议命名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

近年来,微循环越发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师开始关注冠状动脉微循环/微血管功能。但临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解除了心外膜大血管堵塞,仍有部分患者有症状;(2)具有明确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很多没有心外膜大血管的病变;(3)医源性原因(介入挤压)造成潜在微栓塞的患者,预后相对不良。

冠脉微血管病变涉及的患者人群广泛,PCI术后约有5% ~50%的患者在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一半以上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正常或非阻塞性狭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0-50%冠心病患者接受造影发现狭窄小于50%;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冠脉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为5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约4/5合并糖代谢异常。

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D又称为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慢性炎症等;女性围绝经期雌激素缺乏是女性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是指通过内皮细胞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机制导致的微血管功能异常,可表现为冠状动脉CFR 降低和微血管收缩;临床上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个类型。冠脉微血管功能的针对性治疗方式比较少,以经验性为主;因多合并一些临床合并症,所以多是辅助性治疗。

报告的最后,钱菊英教授总结到: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影响预后。诊断依赖于心肌缺血相关症状,排除大血管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冠状动脉阻力指数升高),必要时行激发试验。控制危险因素,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可作为预防措施,治疗选用具有微血管扩张作用的药物(尼可地尔首选),中医药(通心络)也具有改善心肌微循环的独特作用。

剪辑精彩视频以飨读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外专家谈冠脉微血管病变(上)
冠脉微血管细如毛发,却至关重要
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高度重视,早期防治,学术动态,医心网
心绞痛吃药不管用?这可不是一般的心绞痛
王胜煌:冠脉微血管病变与慢血流的中医药治疗实践进展
冠脉微血管病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