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部病理影像系列】前方有“坑”请绕行

病例来源:柳州龙潭医院 影像科     毛勤香老师

患者,女性,体检发现,无呼吸道症状。

平扫肺窗薄层(0.625mm)

增强扫描动脉期薄层(0.625mm)纵隔

。,

增强扫描静脉期薄层(0.625mm)

病灶主体冠状、矢状位

右肺下叶外基底段支气管闭塞

请您诊断


老曹:  硬化性肺细胞瘤。

李宇:  右下肺圆形结节,边界清晰规则,血管贴边征,与支气管无关,增强见血管分支进入,病变延迟期强化,考虑硬化性肺细胞瘤。

月影无踪: 有支气管闭塞的话,不支持psp,按南大肺门肿块套路,有支气管闭塞要考虑恶性的。

老曹:  按道理先考虑良性肿瘤,再在硬化性肺细胞瘤和错构瘤里面挑一个。恶性肿瘤不像,一个是没有侵犯支气管和血管,相反都是推移的改变;根据结节的形态,还有一个鉴别是类癌,但是气管好的,可以排除;有个钙化位于边缘,使错构瘤的诊断减分。

子白:  右下肺类圆性病变,边缘清楚,环形强化,内可见支气管,考虑炎性病变。

王兆宇:   炎性不大可能,结核的钙化也不在环边上,

没有分叶的圆形结节,一般考虑PSP,类癌。错构瘤偶尔没分叶,但增强幅度很低。

小鱼:   这个是不是有抱球征,考虑PSP。

王兆宇:  稍大点要排除大细胞癌,这例太小。

小鱼:   CT值没给出,似乎是延迟强化?

毛勤香:里面有分隔,延迟强化,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都是边缘和分隔强化。

黄勇:  病灶内出现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是PSP较为特征的表现之一,我也考虑PSP。

毛勤香:   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

看图说话


毛勤香:  黏液表皮样癌,不除外多形性腺瘤。

王兆宇:  原发性

王兆宇:少见的唾液腺来源肿瘤,来自支气管粘膜下腺体。

老曹:@王兆宇 舟山,肺病理?这个病理看下,是不是符合?

王兆宇:符合的。粘液不太多,增强中等偏弱强化

远离大“坑”


黄勇:  粘液表皮样癌,一般在支气管内,这个肺窗好像交代的不是很清晰,有个薄层是否会好些?

王兆宇:  是的,肺窗对支气管走行难以确定。

小鱼:   也是,低强化,还有钙化,均符合,主要是和支气管关系没看清。

老曹:  但是远侧没有阻塞性炎症,可以估计气管是通畅的。

毛勤香:  在电脑上看下叶外基底段是闭塞的,所以专门做了个局部病变处影像片(见上CT图)

月影无踪:   符合南大,肺门肿块的理论

王兆宇:

支气管有肿瘤凸起

王兆宇:

病理符合粘液表皮样癌



相关知识链接

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 primary pulmonary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 PMEC )罕见,约占支气管原发肿瘤的5%及肺部原发 性肿瘤的0.1% ~0.2%。目前认为PMEC是起源于支气管腺体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由黏液分泌细胞、中间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根据其组织学表现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 。

PMEC可发生于各年龄人群,Yousem 等报道50%患者发病年龄 <30岁,无性别差异。 Mojab等认为该病多发生于30~40岁人群,且低级别 PMEC更好发于年轻人。高级别 PMEC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而低级别PMEC女性多见,年龄分布统计学上未显示出明显差异。Yang 等亦报道不同级别 PMEC 存在性别差异,但并未获得统计学支持。 

PMEC临床多表现为气道的激惹症状,以咳嗽、咯血或阻塞性肺炎引起的症状最为常见。 

病理学上 PMEC根据特征性黏液细胞及表皮样细胞所占比例、细胞异型性程度及是否存在坏死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类型。低级别 PMEC以囊性成分为主,实性区为分泌黏液的柱状上皮形成的小囊肿。高级别PMEC以非典型细胞、核分裂、坏死及淋巴结转移为特征,组成细胞大部分为中间型细胞和鳞状细胞,伴有少量的黏液分泌细胞。 Chin等认为鳞状上皮细胞的比例高,表明肿瘤组织学分级较高和更具侵略性。

PMEC肿瘤密度多不均匀,钙化率高于肺内其他常见肿瘤。研究报道PMEC钙化比例分别为25%-50% ,认为病灶内出现钙化可能与分泌的黏液吸收不全导致钙盐沉积有关,且低级别PMEC钙化概率应该更高。

有关PMEC的强化特征,文献报道结果不一:Kim 等的研究中12例均表现为轻度强化。 Ishizumi等报道的5例中,4例表现为明显强化,且轻度强化时肿瘤的 CT 值为胸壁肌肉的1.5倍。 Ishizumi等研究PMEC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的联系,发现肿瘤黏液分泌最多的区域存在更为密集的血管,且这些区域在增强扫描上往往表现为明显强化,强化的病灶内存在相对较低 密度的区域。Wang等报道10例低级别PMEC中3例病灶内存在多发囊性的低密度影。病灶内或远端支气管可见低密度黏液湖,病理示肿瘤内或远端支气管内黏液样物质形成,此特点可有助于与其他气道肿瘤鉴别。有研究认为低级别的PMEC生长缓慢且侵袭性低,很少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参考:成东亮; 胡培铅; 胡译心等;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及CT特征,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鸣谢: 柳州龙潭医院 影像科     毛勤香老师

编辑:庞志刚

审核:赖晓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发性肺涎腺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
胸部学组:肺不张
【每日晨读】腔内结节灶,你能想到哪些病变?
2023-4-7病例
【论著】|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CT分析
【读片时间】第0632期:气管黏液表皮样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