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文章欣赏

书籍伴我成长

张莹莹

寂寞时,我会去读书,因为书籍可以带我进入奇异的世界;烦恼时,我会去读书,因为书籍可以带我进入青葱的绿野;痛苦时,我依然会去读书,因为书籍可以为我的人生旅途指明方向。书籍,伴我成长,给我乐趣。

5岁时,我就爱上了书。虽然那时我不识几个大字,但书中那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却让我痴迷。童年时代那曾让人爱不释手的图片至今仍记忆犹新:武松打虎的图片教我勇敢,孙悟空伴师西游的图片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与真情,刘胡兰从容就义的图片使我深受感动,热泪涟涟……书籍,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乐趣,给了我无形而又特别重要的启蒙教育。

10岁时,我依然爱读书。从书中,我知道了爱迪生小时候只受过几个月的学校教育;高尔基在老板的皮鞭下写作;毛泽东在艰难的环境中领导中国革命;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知道了塞北的白雪,江南的水乡;知道了中国有长城,埃及有金字塔;知道了人类的祖先是猿猴,地球上曾有恐龙……在书的世界里,我逐渐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生活的伟大,人类的智慧,大自然的美丽。书籍,让我的头脑日益充实。

长大后,我更爱读书了。从书中,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我认为生命就该轰轰烈烈,“生当作人杰”的诗句曾让我热血沸腾。书籍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平凡的岗位,普通的历程,也是美丽的人生。书籍,造就了坚强的我。我从遥远的过去走来,我向广阔的未来走去,前面的路看不到尽头,我执著的追求也永无止境。

哦,伴我成长的书籍,也必定会助我成功。

〔点评〕

本文以“书籍伴我成长”为题,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示了“我”5岁时一一10岁时一一长大后三个时段爱好读书的感受,对书的挚爱之情与日俱增。行文以记叙为主,较好地融人了议论、抒情。如开头一段运用排比手法,概写“我”在不同心境下读书的感受,点示“书籍伴我成长,给我乐趣”的主题;二、三、四段巧妙点缀议论;篇末“伴我成长”一语,照应题目,深化题旨,妙不可言。

书 枕

邹全荣

从七岁起进城读中学,我的行李中,就不带枕头。我学会了以书为枕。

我枕下第一套书是《毛泽东选集》四卷,后来学马列主义,书枕中又添了《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等。

由于喜欢看小说,用特大的“闪金光毛主席像章”从一位退伍军人那里换到了《苦菜花》、《林海雪原》、《高玉宝》三本小说。此时书枕颇具规模。同宿舍的常趁我周末回家,将我的书枕拆散,抢着阅读。宿舍常停电,又难以齐眠,我常为不能畅游书海而辗转反侧。恰好有位父亲在电厂工作的同学弄来旧电瓶做电源,把小灯泡安装到每人的床头,借助微光读枕下常备的书,那情景至今仍记忆扰新。

刚参加工作,独身一人,那时比较浪漫,爱读诗和小说,于是书枕下既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又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泰戈尔的《飞鸟集》,夜夜相伴,梦里相依。

以书当枕,生活是随意了些,不过这是阅读者的习惯。饭后读、睡前读是一种感情的净化。

成家之后尽管有软枕可卧,也改不了以书当枕的习惯,到了中年脖颈后脑勺有点吃不住了,家人极力反对。此时我只能折中处理,在心爱的书枕上铺上软巾,夜里难眠时,拉亮床头灯,罩住余光,抽出书枕中的一本,让飞动的思绪渐入佳境,读个通宵达旦。

书枕,凝聚着我渴求读书的深情。

[想一想]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爱书的?给我们写作哪些有益的启示?

精读与泛读

佚名

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

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我自己在几十年的实戏中深深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来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地减少了。

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 。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的先进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

[想一想]

对你而言,哪些文章适宜精读?哪些文章应该泛读?

如此学习,夫复何求

吕遥

这3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在快乐、悠闲中不知不觉度过的。读读书,写写文章,演一演课本剧,那些小学时烂熟于心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句子含义等等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不是说这3年的语文课我们一直在玩—5本作文集飞一些被印成铅字的文章,对事物虽幼稚但不乏清醒独到的认识,还有日趋成熟的思想,这些从物质、精神上表现出来的东西,正是我们3年语文学习的成果。

记得初一刚刚入学,老师便发了一张印有许多小说的书目表。从那天起,我们平时偷看的一些“闲书”,便光明正大地走到阳光下。

此后的语文课上,一篇篇好文章雪片一样发下来,先读再讨论,我们讲老师听,不用分段,不用归纳中心思想,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再清楚地表述出来就可以了。这看似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

我们需要仔细地阅读,深入地理解,整理语言,还要调整心态,注意自己的观点偏激与否,健康与否,积极与否。这对于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说,既新鲜刺激又充满挑战性。

这样的阅读每天都在进行,由任务变成爱好,进而融入我们的血液、精神,这种变化是缓慢又惊人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成熟了,懂事了,我们的语言坚定而洗练,我们的文字清新而沉稳,我们的思想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而开阔的境地,走出了那些现成而苍白的语文程式化的新天地。

不再被那些规定束缚的我们,在课本以外的书本中领略到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欧·亨利含泪的微笑,夏洛蒂叛逆的真诚,鲁迅辛辣的嘲讽,但丁深奥的柔情,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文法又包含文法,没有说教却充满了劝慰,不教写作又使我们不吐不快……我们把眼光从书本转向现实,很快可以看出善与恶、美与丑、虚假与真实、伪善与诚信,我们也从此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从平淡乏味的日子的尘土里掘出黄金钻石。

会读书,会写作,会说话,会做人,会生活。

这些目的,都在读书中达到了,这便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我们握着这颗饱满的种子直面人生,那些学语文的规则教条,有如黯淡的影子,愈发没了光彩。

如果说:“课本+课堂”是一条单一的黑白线,那么“读书+生活”就是一条四通八达、五光十色的锦线,我们理所当然地选择后者。

如此学习,夫复何求!

〔点评〕

曾看到这样一个醒目的题目:“打开书,读!”看后心灵为之一震。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教会学生读书,那真是最大的悲哀。吕遥同学在这篇文章中用稚嫩的笔写出了“读书+生活”的崭新的语文课。“不是文法又包含文法,没有说教却充满劝慰,不教写作又使我们不吐不快...”。这是小作者学会读书之后的最真实的感受。

我喜欢夜读

黄敏杰

月儿已经升起来了,夜色渐渐浓了。我又来到了窗前,借着昏黄的灯光,醉心阅读《好的故事》。我喜欢夜读,尤其是在宁静的月夜。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故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我竟情不自禁地吟出声来。窗外,是如银的月色。沐浴柔和的月光,我轻轻地打着节拍,低低地吟诵着。那意境,那情怀,有点儿让我飘飘然了。

在宁静的月夜,我喜欢读散文,尤其爱读鲁迅的,也爱读张爱玲的,还有琼瑶、三毛的。冬日,坐在一堆暖和的炭火边,轻轻地读着它们,那一个个整齐的方块字让我激动不已。我不会辜负这美丽的月光。我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害怕、寒冷全抛开了。我细细体味着那字里行间的情味,作者深藏其中的感情……我忧惚有些醉意了。月儿早已爬上了树梢,灯盏里的油就要燃尽了,可我仍恋恋不舍地看着,直到妈妈轻轻叩响我的房门,我才带着几分满足、几分惬意走进梦乡……

在漆黑的夜里,我会点上一支蜡烛,虽然有明亮的灯光,但我嫌它刺眼的光线会扰乱我的情绪。我常常会捧一本诗集来读。诗是美的,而此时读诗更觉得美。不是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果此时真有蝉儿在鸣,有蛙儿在叫,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啊!“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拢?”我摇头晃脑地吟诵,有如私塾先生读书入神的样子。爷爷常说古人读书摇头是因为入了神,那我现在岂不是也入了神?妙哉!

妈妈常提醒我不要在夜间看书,说那样会影响视力,可她哪里知道我开始夜读还有一个缘由哩:那也是一个很美的月夜,我路过村长张大伯家,见他正坐在桌旁,专注地看书。我疑惑地问:“张大伯,您为什么不在白天看呢?”他微笑道:“白天忙里忙外的,只有晚上才能静下来看,书不可一日不读啊!”我揣摩着他的话语,心想:“我的时间多的是,可从未用来好好读书,从今开始,我也夜读!”

每当夜深人静时,总有一个女孩儿倚在窗前享受着书中的快乐与甜蜜。我喜欢夜读,并将永远坚持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喜欢阅读却不喜欢写作文,为什么?
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孩子语文成绩吗?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张祖庆:语文教学,需要“复古”与“瘦身”|读新课标有感
学校,天然就是学生读书的地方
读书与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