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为何在庐山转晕了?

  古文名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 《题西林壁》

  读《题西林壁》,我们感觉苏大学士似乎有点转晕了头,傻傻分不清庐山到底啥样。横着看,庐山是一条长岭,侧着看,它是一座座孤立的山峰。远看不同,近看不同,有时显得高,有时显得低,庐山呀庐山,你的尊容到底何样,俺苏轼为何看不透你?是因为我身在山里,没有跳出来看你吧。

  这首诗写于公元1084年,苏轼游庐山,住在庐山西林寺,在庐山的西边。庐山七处山岭,从这里往东边蔓延,合成高峰,这当中地形千变万化,驴友观察的视角也随之万千变化。苏轼在这群山当中东西穿越,历经地貌的诸多变化,忽然觉得庐山的真面目是不可捉摸的,故而有此感叹。然而,仅仅止于此吗?

  游庐山时,苏轼已经48岁,经历了与王安石的矛盾,经历了乌台诗案,阅尽朝廷和江湖风云,也遍尝人世沧桑,种种变幻,不一而足。带着这种感受来看山,人生的多变与不测,正好与庐山多变的地形契合起来,社会经验让观赏山水的眼光更为深入,而地理地貌的特质也让人生的感叹更加形象具体。于是,才有了这么一首让后人千百年来咀嚼不尽的好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题西林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苏轼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吗?
古诗学习(24首著名七绝)(14)
中小学古文诗词赏析系列之十三:题西林壁——苏轼
67.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全诗赏析
苏轼这首诗,直白的像大实话,却是最深奥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