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创手术,能做不等于该做

微创手术,能做不等于该做

  近年来,以腔镜外科、内镜外科、介入外科等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微创外科大发展,外科临床实践已经进入“微创时代”。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开放手术已成“明日黄花”?微创外科手术是否医生患者唯一的明智选择?专家给出了否定答案。

  令人扼腕的失败案例

  面对手术台上年仅35岁的张先生,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刘荣教授不由扼腕叹息——在张先生腹部因腹腔镜手术留下的4个“人造腔道”中,已经“挤满”肿瘤。这意味着,张先生未来只能依靠放化疗构筑最后一道肿瘤“防线”。

  3个月前,张先生在某医院被诊断为胆囊癌,并接受了胆囊癌腹腔镜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医生意外碰破了癌组织,不仅如此,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手术培训,医生甚至直接将切下来的胆囊经腹壁穿刺孔拽出,而并未按规定预防肿瘤细胞扩散。

  究竟这个手术该不该做?刘荣直言,这其实是一个“能做”却“不该做”的手术。

  “当前由于微创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引入,包括复杂肝切除、肝门胆管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在内的复杂手术,都有借助腹腔镜成功完成的报道。但不熟练甚至不规范的操作,或是过长的手术时间,以及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往往会使手术失去微创的意义。”刘荣直言,严格把握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像胆囊癌根治这样的手术,如果没有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胆囊癌根治手术的经验,是不应当通过腹腔镜来进行的,而应通过开放手术来完成,否则就可能人为造成肿瘤的早期转移。

  在面对手术需求时,究竟应选择微创手术还是选择传统开放手术?刘荣表示:“患者的最终预后应该成为术式选择的最高标准。”微创手术有器械设备、手术适应证等局限性,对于肝脏膈顶部等特殊解剖部位的病变,目前还很难完成;而对于急诊手术,特别是在抢险救灾等特殊条件下,开腹手术有优势。

  别让利益“绑架”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告诉记者,微创外科不等于单纯的“小切口外科”,它需要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更小的创伤,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准确的手术结果,更短的住院时间。上述理念已在业内达成共识。

  有专家直言,在当前浮躁的医学环境以及微妙的医患关系中,一些微创技术推广的目的并不单纯,一是一些医务人员盲目追求新技术,以期获得同行的认可,或是源于发表论文的需要以及职称晋升的驱动;二是医院管理者期望依靠微创技术创品牌,而不顾本单位人员的外科基本技术条件;三是患者的要求,由于健康教育的不足,使得微创的决定者常常是患者而不是医生。

  刘荣告诉记者,在面临手术选择时,医生应当牢记最基本的医疗原则,始终把对患者健康利益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技术进步是好事,但如果在管理上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坏事。应该在医院管理上为更合理的医疗行为创造条件,在医疗法律法规建设上堵住一切不恰当医疗行为的漏洞。        (《健康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微创手术”?
胃肠外科的微创诊治进展
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下)
看完这三位妹纸的悲催遭遇,你还会相信胆囊切除是台小手术吗?!
述评//胆囊癌微创手术治疗现状
MBD1促进胆囊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诱发吉西他滨化疗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