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民公益靠大家
全民公益靠大家


  近年来,做公益渐成时尚。中国的公益事业正在迎来全民公益的时代。除了不少明星、企业热衷于公益事业,互联网+公益更是让微公益理念深入人心,在不少场合都可以见到志愿者身影,大量公益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本期抢头条,我们关注正能量的全民公益。

  互联网+公益 微公益更需规范管理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打开手机浏览微信朋友圈或微博的时候,时不时地就能看到一两条公益信息。救助重病儿童、捐助山区图书馆、保护野生动物……互联网+公益正在掀起热潮。

  互联网+公益不仅对传统的公益模式进行升级,让参与公益与慈善活动变得越来越容易,做公益无需再东奔西走,捐款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搞定。而且方式也越来越多元,比如,日行2万步,就可以捐出自己的步数来兑换公益基金,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助人,何乐而不为?

  不仅仅是各类公益组织发起的网络慈善活动,如今,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新浪等互联网公司,都纷纷搭建起网络公益平台,让公众参与的体验日益丰富。而大的互联网公司聚集的人气,也让网络捐助数额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度各类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筹款总额超过4.37亿元。而2015年截至8月,仅腾讯公益平台的捐款额就突破了5亿元。

  互联网+公益之所以接受度这么高,除了参与方便、形式多样之外,还在于抓住了传统公益的痛点。在传统的公益模式中,存在一个“信任的黑盒子”,缺乏第三方监督、执行过程难以透明化,也消耗了大家的爱心。互联网在公益全过程的公开透明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有利于建立公众对慈善事业的持续信心。比如,轻松筹APP项目,就设置了发起人提交资料自证和爱心人士实名证明的环节,让捐助者对求助者的情况能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增加了可信度。而菜鸟裹裹等项目,可以全程跟踪捐出的图书、衣物、玩具的去向,让捐赠者知道自己捐出的东西去了哪里,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石沉大海,不知去向。

  不过,因为我国公益组织对互联网的使用、公益项目与互联网的结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互联网公益的监督机制方面也还存在着短板,捐赠人信息泄露、捐赠人财产被窃、网络诈捐纠纷等也屡屡出现。而且,因为技术门槛的原因,许多在贫困地区更需要帮助的人却无法得到互联网公益项目的支持,而一些人却获得了远远超出需要的公益捐款。人们的爱心成了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这也成为目前互联网+公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公益,目前还是个新鲜事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和监督管理的规范,相信我们会迎来更多诚信、透明的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也吸引更多的人来献出爱心。(谭敏) 
 
                                                     应多想办法激励志愿者服务

  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很多志愿者朋友——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有的做免费心理咨询,有的周末陪社区老人聊天,有的自己贴钱去做救援,还有的每年春运都奔波在火车站……

  他们,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甚至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以广州而言,1987年广州开通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2010年广州亚运会让“志愿之城”的魅力蜚声亚洲,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在扶危济困、教育、文化、医疗、法律、环保等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相比于志愿服务发达国家,我国志愿者占人口比例还明显偏小,志愿服务的活跃度也还有待提高。怎么吸引更多人加入、如何给志愿者的热情“保鲜”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首先,我觉得“接口”很重要。每次跟志愿者聊天,都少不了一个“经典”问题:怎么想到要做志愿者?这应该算是“送分题”,可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有人因为曾经得到帮助,有的为了积分落户,还有的只是为了追一个男生……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契机接触志愿服务,然后就“陷”入其中、停不下来。这也提醒我们,一些人尚未成为志愿服务的一员可能只是缺少尝试的机会和“接口”。目前,大学生群体是志愿者的主力,一些学校、家长也开始注重带小孩做公益——从小抓起,从学校开始,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尝试志愿服务,应该是一个大课题。

  其次,是激励。志愿服务不能只靠一腔热情,善行也需要“反哺”。《礼记》云:“德者,得也。”让有德者多得,“激励”“回馈”正在成为发展志愿服务的关键词。从实践来看,为了让志愿者感受到社会的礼遇,很多地方费尽了心思。比如除了评选表彰等精神层面的嘉奖,还有商家优惠、公交充值、景区折扣,可以获得插花、摄影等免费课程,有的甚至试点在自动售货机上直接兑换实物……不过对比国外经验,激励的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些。

  此前公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志愿服务经历将在企事业单位聘用、公务员招考等方面予以考虑。其实,这些都是“国际惯例”——国外社会已经认识到,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钩,志愿服务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期待这些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地,而除了志愿服务与成才、就业、落户等的衔接,其实也不妨尝试在税收、生活津贴、医疗费、保险费等方面进行探索。

  当然,这些还不够。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正能量,它不可能“独善其身”、孤立于世,它还需要配套制度予以保障,也需要更丰沃的土壤让其茁壮成长。期待得闲做义工、志愿做服务,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夏振彬)

                                     明星公益 偶像力量吸引更多人参与

  在公益圈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带话题、追随者众,无论是捡垃圾做环保还是呼吁关注残障人士,都能得到公众和媒体的大众关注——他们,就是娱乐圈明星。

  如今,明星公益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个艺人的名字加公益,都有不少新闻跳出来。就大家所熟知的,比如周迅多次自办演唱会,呼吁大家关注特殊儿童;陈坤的“行走的力量”,已经成为明星公益的代表项目;才女徐静蕾将手工制作拿出来拍卖献爱心,歌手王菲也是公益铁粉,为慈善卖起包包。至于圈中有名的“小江老师”江一燕,连续八年远赴山村支教,还自己拍照办公益摄影展,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中来……看过太多明星吸毒嫖娼的丑闻之后,再看看这些明星之中的公益达人,真是相当“洗眼睛”。

  明星是一份特殊的“工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意味着他(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人模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星的社会责任比普通人要大很多。明星公益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他不是一个人在做公益”,而是带动了千千万万的粉丝在做公益,引导无数的舆论资源来关注公益。前不久,霍建华和林心如宣布结婚的当天,“绯闻男主角”胡歌的微博果然“沦陷”了,但胡歌当时正在青海做公益,当志愿者捡垃圾,小迷妹们纷纷留言“我要跟着歌歌做公益”“老公带我一起捡垃圾”……看看,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明星公益的凸显,说明明星群体认识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示范效应,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在国外,明星几乎是公益必不可少的主力军:海地地震发生后,乔治·克鲁尼携手100多位明星发起“Hope for Haiti Now”赈灾行动;安吉丽娜·朱莉出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前往非洲等多地看望难民……在美国,很多明星都有专门的慈善经纪公司,谁没个慈善基金会简直不好意思跟别的明星打招呼,社会也对那些对慈善活动无动于衷的明星施以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因为在他们看来,明星慈善是一种必然和义务。这对我国发展迅速的明星慈善,无疑也很有借鉴意义。  (张涨)

                                        社会公益组织还需提升质量

  中国的社会公益组织,目前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5.8万个,比2014年的60.6万个增长8.6%。其中有社会团体32.6万个,基金会471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2.7万个。2015年全国登记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

  中国有句老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公益与慈善的发展程度,既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中国,社会公益组织发展迅速,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体现,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为其创造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上看,社会公益组织的增多,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中国从国家层面上一直在持之以恒地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2004年颁布《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后,中国的基金会数量开始逐年递增。2004年之前,平均每年成立37家,而2004年之后,达到每年新成立328家。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志愿心”和“慈善心”,成为我国基金会成立和捐赠数量增长的另一个高峰。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治理”发展新理念,政府职能转变为社会组织松绑,我国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期。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通过,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专门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的基本法,无疑会给未来社会公益组织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7月12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指明了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方向,为志愿服务健康持续深入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又给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送来了“大红包”。

  不难看出,国家政策的支持让社会公益组织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还要看到,目前社会组织的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在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上,仍然存在缺人、缺钱、缺项目等老问题。不少社会公益组织发展能力不强、需要政府持续“喂奶”方能生存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也需要社会公益组织反思,数量上去了,还需要提升质量,只有提高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实现良性循环运转,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让优秀项目能够惠及更多人,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西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益在线:官方简介
公益分享:“互联网 志愿服务”
互联网 公益:社区驿站的公益服务新模式
从2万人志愿者体系,看腾讯如何做管理
张军文:互联网+志愿服务所具有的意义与探索
志愿服务 | 更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