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检测后治疗,“伴随诊断”助力肺癌精准医疗

先检测后治疗,“伴随诊断”助力肺癌精准医疗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高居首位,每年肺癌新增病例约73万,严重危害大众健康。日前,记者在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了解到,精准医疗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而“伴随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石也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肺癌诊疗领域,通过伴随诊断对肺癌患者进行分类,从而实施更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

伴随诊断+靶向治疗=精准医疗

由于个体遗传基因差异性的存在,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也因人而异。“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案”的传统治疗策略再也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个体化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

作为个体化医疗的主要手段,“靶向治疗”主要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而作为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联的体外诊断技术,“伴随诊断”主要通过检测人体内蛋白、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人群中筛选出最佳用药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医疗。

精准的伴随诊断结果,能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从而帮助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使患者有可能获得最大的生存益处。

先检测后治疗,优化肺癌个体化治疗

根据肺癌组织的癌细胞病理特征,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高达80%,主要包括肺腺癌和肺鳞癌。约有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并对放化疗治疗不敏感,导致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五年存活率仅为15%。

据了解,目前临床上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是具有明确的分子靶点及上市靶向药物的肺癌类型。“对于基因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疗优于传统化疗。”“因此,精准鉴别ALK与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靶向治疗策略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先检测、后治疗,利用伴随诊断指导靶向治疗,是当前肺癌诊治的最佳方案。

精准的基因突变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关键

精准的检测结果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筛选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被誉为ALK融合基因判定的“金标准”,但其对操作和判读技术的要求很高,同时FISH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在现阶段无法适用于中国肺癌患者的大规模筛查和诊断。所以,目前建议使用VENTANA ALK免疫组化(IHC)检测,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南方医院等均使用该项检测技术。

而对于EGFR突变,临床上任何检测DNA突变的方法都可以检测,但是样本质量、扩增污染、判读误差、操作失误以及DNA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EGFR突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速度收藏!2019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新治疗方法
患上肺癌可能是“肿瘤驱动基因”在作祟!靶向治疗,精准KO掉癌细胞!
80%的肺癌患者都不知道,这样做基因检测对治疗最有帮助
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 精准医疗 帮助肺癌患者最大获益
JAMA:测那么多基因也没用?耶鲁科学家发现,广谱基因检测不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 | 临...
肿瘤医声 | 为什么做过肿瘤基因检测,医生还让我再做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