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淘汰,是重新定位,是成长!

淘汰,是重新定位,是成长!

早晨,打开橱柜,儿子小时候用过的婴儿吹风机突然跃入眼帘,让我一下子回想起它小巧的外形和温柔的声音,进而又回想起儿子幼年一头绒毛的可爱模样。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这个小小的吹风机好久都没用过了,却还占有橱柜的一席之地。我是该把它淘汰掉,还是留它做个纪念呢?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我们不断地为他购置各类物品,又不断地淘汰各类物品。最先淘汰的是一张实木婴儿床,接着是小推车,然后是三轮自行车以及各类还簇新的衣物……就连最不舍得丢掉的童书,最近也送给小侄女好几套。一件件的物品、一箱箱的书,虽然不会再用,也不会再看,但都记录着儿子的成长历程,饱含着爱。可是家毕竟不是个能无限容纳的场所,旧的不去,新的又怎来?

于是,我们不断地淘汰……淘汰……

其实,淘汰的不仅仅是物品,人的一生都活在淘汰中。就拿家长们最关注的孩子的学习来说,就是个淘汰的过程。也许大家听到淘汰这个字眼儿心里会不太舒服,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被淘汰掉的那个,但现实却是略显残酷的——无论喜不喜欢,淘汰总是一刻不停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从小学过五关斩六将跻身初中,再从初中一路搏杀到高中,然后从高中拼尽全力跃入大学,身边的同伴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些人正在逐步被淘汰。

走出大学,步入工作岗位,进入人生的上升期,再到慢慢退休。我们身边的人依旧越来越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越向上越孤独。

有个词叫“吐故纳新”,意为只有扬弃掉旧的,才能吸收到新的。淘汰虽然残酷,我却觉得它未必不是一次次的吐故纳新,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定位和成长。


淘汰是种重新定位,它让人不断改变自己,定位在最合适的地方。

就说我的经历:上小学的我是一个出类拔萃、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学生,不仅学习,连跑步都是全区第一!中学时,我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多年来也只勉强算作名列前茅,第一名不知道是啥滋味,我被从第一名的位置上淘汰下来。高中的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大学。大学里人才济济,班里有好多全县第一和全市第一,甚至有人在后来考研时以全国第一成绩考入北大,而我又被淘汰下来。工作之后,我开始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努力工作,积极进步,不曾想,这里并不像学校那样,成绩并不完全是发言权,我又一次惨遭淘汰……

朋友们,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每个人似乎都必然被淘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经历过淘汰的人,各有各的心路历程。无论是在学业上被淘汰,抑或在工作上被淘汰,甚至在情感上被淘汰……淘汰,在那一刻,终归不是太美妙的滋味。但淘汰也帮助我们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太适合我们的位置或人。都说许多事本无对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再次回到家长们关心的学习话题上,许多家长一心向往名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透支智力、体力,违背儿童生长发育及作息规律去奋力拼搏,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却未必能逃过我们想要避免的淘汰。

身边不乏把成绩提高在小学、把身体毁在中学、把人留在大学门外的孩子。虽然是个案,但我们仍应警钟长鸣,时刻牢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名校只有几所,孩子却有千千万,不管在哪个阶段不幸被“淘汰”,都不是我们该垂头丧气的时候,各种机缘让你离开那个不太适合的位置,给了你一个全新的空间,为什么不在这里好好把握呢?小羊个头不高,不能像长颈鹿那一伸头就吃到树叶,那就低头看看遍地的青草吧。

淘汰更是成长,它让你峰回路转,另辟蹊径地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遭到淘汰,我们不能抱怨、哭泣,而是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摒弃掉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方式,吸收进正确的做法。

前几天,一位好友为孩子是否继续上小升初冲刺班而烦恼不已。继续上,孩子痛苦不堪,每晚写作业到深夜,身体频频出现问题;不上,害怕孩子无法考上心仪的学校。几经挣扎后,她和孩子选择了不上。目前,孩子根据个人情况参加了一些可以承受的补习,还可以经常去打网球,身体好了,精神好了,笑容又重新回到了脸上。

也许有人会说我鼓励孩子不思进取,其实,我和这位好友只不过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协助他们做了一些甄别和筛选,筛掉了一些不适合的内容。好友说:“我的孩子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孩子,他不是神童,也没有超人的体力,我无法像别的妈妈一样敢于牺牲掉孩子的身体健康。一辈子很长,我不想追求这种短期效益。我们只想选择适合的学校,而不是名校。”

没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或许很难理解这位母亲的纠结,但我却要为这位母亲的勇敢而喝彩!这次退出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了孩子的身体,让他不至于在疯狂旋转的车轮上惨遭碾压。正因为以后的路还长,所以才不能早早地“牺牲”在冲刺班里。

其实,校外培训,尤其是冲刺类课程,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其内容涉及初中、高中等课程,广度、深度太大,目的说好听点是选拔,说难听点是淘汰。大部分学生作为陪读把少部分学生高高托进了那一两所“名校”,这就是事实!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小学和初中拼尽了全力,或许会导致后劲不足,和理想擦肩而过。而那些不愿忍受厮杀之残忍,离开战场的孩子,也许只是选择了另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向前奋进。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以悲观的情绪告诉自己或孩子:“你被淘汰了。”人生的路远不止一条,淘汰也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的事儿。只要自己不把自己紧紧锁闭在屋子里,走出来,外面总有适合的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校之外的道路
我是这样一路把孩子送进高中名校的!
一线城市小升初,仅次于高考的阶层之战
清北二代集中放弃清北,看透还是认命?
中产父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娃长大后远不如自己
经验之谈!初中至关重要,忽略这些,孩子上重点高中那是做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