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捂"捂哪、"倒春寒"吃啥早春养生三大注意
原标题:早春养生的三个注意

  

    “春捂”重点是双脚和腿部

  尽管已经入春,气温还是忽上忽下,忽冷忽热让人不知该怎么穿衣服。民间有句谚语“春捂秋冻”,所谓“春捂”是指立春以后,不要着急忙慌地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人体经过寒冬之后,在冬天厚衣服的保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整个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抗病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早春不应匆忙脱衣,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一件地减,这才符合养生之道。不过,这“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又该“捂”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讲究的。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位置属阳,对风寒之邪的抵御能力较强,不需要作为“捂”的重点。而下半身位置属阴,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差,也就成为捂的重点,尤其是人的双脚更应捂。因此,“春捂”应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去,并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春捂”要“下厚上薄”还因为寒气大都是由下而上侵入体内,尤其是爱美女性,不要过早地换上轻薄的裙装,否则裸露的脚趾、踝关节、膝关节易感到下肢酸胀、沉重、关节僵直、走路酸痛等,严重的还可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妇科病等。

  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此外,“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捂3处,不生杂病、还睡得香!照着做,安度最易生病的30天
春回大地 老年人养生正当时
『治愈奇病』双脚痿软
天气转凉糖尿病人需护好脚
秋冻,要冻对,才健康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到底应不应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