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不眠的江南冬夜,他的愁思回响千年


每天一首唯美诗词微记录片


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

诗词是其中精华

温润灵动的江苏大地

诗词是经典呈现

优美的古典诗词

是人文与气质的承载

能唤起我们浓浓的乡情

勾起我们不尽的乡愁


一个经典的江南文化符号

                                  ——枫桥夜泊

苏州阊门外,每天午夜时分,古刹钟声都会准时响起。穿越千年而来的钟声,已成为这个古老城市的集体记忆。

这座始建于梁代天监年间的古刹,原本名为“普明寺”,它的另一个名字“寒山寺”在后世更广为人知,是缘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一次停留。


唐天宝十五年,京城长安陷入安史之乱的巨大恐慌。此时的张继本已进士及第,期待着一展宏图,无奈也被裹挟于慌乱的氛围中,奔逃而下,辗转流落于江南各地。

初冬之夜,张继泊船于苏州阊门外的运河之上、枫桥之侧。茫然无助之间,江南冬夜的景象触发着异乡游子的复杂心境,化为了情味隽永的诗句。


诵读枫桥夜泊,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夤夜不眠的诗人内心那种对家国前途与命运的忧患感和责任感。

人为了传达羁旅之中的愁思,运用了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描写手法。诗的前两句铺排了许多密集的意象,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却只写了一个夜半钟声,另是一番空灵旷远的意境,由此形成了一种疏密相间、曲直结合的艺术风格。一种难言的愁情,幽幽地、淡淡地,弥漫在江南水乡的冬夜中,情景交融,极具感染力。“枫桥夜泊”也构成了文学史中的经典意象。



作为异乡人的张继,感受到的正是典型的江南气韵。在「枫桥夜泊」广泛流传的过程中,诗人写作时代的特定背景已经远离,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愁绪渐渐淡化。而它展显出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优美的意境却越来越突出,深深烙入人们的记忆中,一读而终身不忘。



随着脍炙人口的诗句一起传播的,是它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如今更多来到苏州的异乡人,也都能从悠扬的钟声中,品味到这座城市的灵动气质。枫桥夜泊,已成为一个经典的江南文化符号。



作者:张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枫桥夜泊》与张继之梦
唐诗与考试|二十九:万古最浓之愁思,原来在枫桥(张继《枫桥夜泊》《宿白马寺》、鲍防《状江南·孟春》)
他是唐代末流诗人,却凭一首诗享誉千年,在日本更是家喻户晓
唐朝不知名诗人,写了一首千古名作,仅仅28个字却捧红了2个景区
谈谈张继和《枫桥夜泊》
张继这首享誉千年的经典名诗,竟被写进其他亚洲国家的教科书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