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战疫|长三角跨省通勤需求大,互认信息仍待加强

联防联控的当下,企业陆续复工,长三角跨省通勤愈发频繁。

在各省界道口严格的联防联控措施下,身份证明、居家观察证明、居住证明、工作证明等各类证明文件,对于需要跨省通勤的上班族来说,是绕不开的环节;其中也不乏一些被重复隔离、被劝返的现象。

“这周我还是向公司申请在家办公。”家住苏州市区,但工作单位在上海长宁区某跨国家电制造企业的沈亮(化名)称,“从苏州市区到上海通常是走G2京沪高速或者S58沪常高速,以往自驾去单位单程需要约1.5小时;如今也不敢贸然出行了,因为从上海返回苏州后,要进行7天隔离。”

跨省需持证上班

沈亮说,他所在公司苏州市区往上海通勤人数不少。在家办公,很多事情无法面对面沟通,效果会打折扣,或多或少会影响效率,甚至直接影响企业效益。

虽然还有一些不便存在,但为方便长三角人员通勤,跨省联防联控早已开始突破。

就在2月14日,上海市嘉定区与江苏省昆山市率先签订了《嘉昆两地联防联控备忘录》,实行了嘉定安亭、昆山花桥两地证明相互认可的跨省《工作通勤证》措施。

2月15日,嘉定区将上述《工作通勤证》的使用范围覆盖到了整个嘉定区和太仓市,助力两地企业复工复产再提速。

何为互认?根据协议,互认的嘉定、太仓两地(工作在嘉定、居住在太仓和工作在太仓、居住在嘉定)的企业职工,由两地企业在仔细核对人员信息和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形成员工“白名单”,将该名单与企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承诺书,一并报企业所在地属地政府(管委会),经两地政府核查比对后下发《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工作通勤证》。这一互认方式嘉定、昆山两地也适用。

然而,仍有一些企业被排除在外。家住苏州昆山的徐女士自1月23日从上海返回后,已经居家隔离了7天,她的复工历程还是受到了一些阻碍。

“我平时在上海市中心上班,开车每日往返,如今复工成了难题。”徐女士告诉记者,“一方面,由于我的户籍是湖北省,属于重点地区,我担心从上海回到昆山后需要进行14隔离;另一方面,如果改变通行方式,则要去坐昆山开往上海的大巴,是否风险会更高,况且17日之前的该大巴班次都还未恢复。”

从事文化行业的李先生也是昆山来沪复工的。“这两天我正在自己的出租屋里隔离,满14天就可以去复工了。”他告诉记者,“疫情之前,我每周要沪昆往返2、3次,现在是想回不敢回;因为上海和昆山两边都要求隔离14天,隔离期不到,更谈不上复工了。”

尽管企业有呼声,但既要保证防控到位、又要为员工通勤行便利,就需要互认双方有很好的信任基础。记者从上海市嘉定区方面了解到,嘉定和昆山、太仓两个市对接;目前嘉定和太仓的互认正在安亭的4个街镇试点,之后会全区铺开。

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昆山、太仓的通勤人群跨入上海其他辖区会有难度,因为该人群是否通过了其他公共交通的接驳,就很难控制了。而对于苏州,其由于外来人口占比多,所以从防控角度来看仍然是重点区域。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吴江、嘉善)内如何实现更高效的员工通勤、复工,相关规划也将于近两日出台。

疫情应急系统化管理

通勤信息在长三角地区互认,其步骤仍应以大数据为背景。

根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布的《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上海周边城市与上海已经一定规模跨城通勤的双向联系,手机信令大数据测算的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共1.45万人,上海市域跨城通勤人数实际约为5.7万人。其中,与苏州通勤最强,占总人数比重高达85%。

上海主要存在跨城通勤联系对象有苏州市、南通市、嘉兴市,无锡市也存在着少量的跨城通勤现象。而苏州方向去往上海中心城区跨城通勤者高达总数的94%。

毋庸置疑,人流量与疫情发展密切相关。首先,科学设置路径、分步骤推进复工范围,是一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做法。

记者在江苏南京方面了解到,其在2月14日0~24时无新增确诊病例,传递了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的信号。随后,涉及企业招聘、返程、上岗、管理、服务等全流程环节的服务政策陆续出台。

比如,在2月15日晚间,《关于支持企业组织返宁务工人员有序来宁复工的通告》发布,鼓励去往宁波复工人员集中包车返岗;相关支持则是:对指定运输企业采用包车形式点对点接送并补贴50%包车费用,进城防疫卡口则应为包车人员进行快速查验、快速放行。

包车返岗成了目前跨省上班族的最优选择。记者也巴士管家APP中的“复工企业运输需求服务平台”看到,苏州、常州、淮安、徐州等地成为了主要的包车需求地。

2月16日,上海金山、平湖、嘉善三地也共同推出“两书一证(《个人承诺书》《企业承诺书》及通行证)”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该通行证有效期暂定一个月。

据排摸预估,由上海金山前往平湖嘉善的每天通勤人数约3100人,由平湖嘉善至金山的每天通勤人数约1500人,这一协同互认的做法可以暂时解决跨省车辆限行、人员隔离难题。

此外,除了省级边缘的跨城通勤外,各中心城区间的互认也需逐步加强。由此,城市应急系统化管理模式也受到业内关注。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伍爱群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爆发、快速传播以及其防控遇到的困难,一定程度暴露了超大城市人口和资源空间过度聚集的隐患。

如何完善应急系统化管理?伍爱群建议,从城市管理部门来看,风险情报收集、数据分析、风险监测和预警等“关口前移”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对新型公共卫生危机的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应建立定期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演习制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外!超级上海呼之欲出,这个小城市力压南京杭州,成为最大赢家
长三角一体化发红包,上海第二条跨省地铁,为什么要选择太仓
江苏六大跨省共建区,你看谁像“王炸”?
腾飞!未来的嘉定新城,交通网遍布长三角!嘉昆太联动,超乎你的想象!
手机搜狐网
苏州嫌自己不够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