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王阳明圣人之道是如何造就的

明朝“一哥”王阳明

中华民族称其为圣人的有四个,分别是孔子、孟子朱熹和王阳明。何为“圣人”?圣者,聖也。聖,王也,耳听天命,口述世人。

王阳明童蒙养正、少年养志、中年养心、老年传道。12岁立志成为圣人,一生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终成正果。明朝“一哥”,王阳明当之无愧。

近几年,王阳明火了,近两年,温度一热再热。在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道德底线溃败的当下,我们实在是缺一把王阳明的火炙烤我们“潮私的心”。所以王阳明火了,因为他的本名叫“守仁”,就是守住时代的仁德之意。

圣人们几乎都商量好“述而不作”的,王阳明的思想就在学生辑录的《传习录》里藏着。去年在美国我又在书页里找了几遍,发现满篇都在谈教育,主要集中于三句话。

第一句,心即理也;第二句,致良知;第三句,知行合一。

世人往往不把王阳明单独当教育家看,因为他是思想家哲学家,但究其一生所行所言,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教育实践家,做圣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教育呈现,所有的教育家都这么看。

致良知才是教育的终始

“格物致知”源自《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里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王阳明真迹

照理,《大学》得跟读者解释清楚怎么格物,如何致知,但《大学》却未做任何解释,也没有其他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这样“格物致知”就成为儒学思想的千古之谜。

到了朱熹那里,格物就是研究世间的各种事物,致知就是能得到这方面的知识,还依然保留着“知识论”的涵义。到了王阳明这里,格物变成了格心,致知变成了良知,“格物致知”就变成了一种道德实践——格心而致良知。

《大学》

起初我对王阳明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有点小情绪:人家在谈知识,你却在谈道德,人家在谈哲学,你却在谈修身,这哪跟哪啊?你还沿用人家的“格物致知”这四个字,但是后来我悟通了,圣人就本应是行道修德的模范,这正如教育一样,一个有良知的人才是所有教育的终始。

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知识教育几乎占了教育所有的内容,就连传统艺术教育进课堂还只是停留在书面阶段,修身智慧课程还在十万八千里之外。

课堂知识教育还不算,孩子放学、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知识艺术班。很多家长恨不得把知识、才艺和技能打包压缩直接复制到孩子的身心里,孩子俨然成为父母实现理想的工具,帮助爸妈完成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梦想的继承人,更有甚者,“我现在有钱啦,我这是为了孩子好。”

以上我不极力反对,但我不会强迫孩子去上他不喜欢的课外班。我时常心里默念,教育的终始就是培养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活活泼泼的生命,启迪孩子逐步找寻到自我,去构画他独特的生命色彩。

但孩子的生命底色一定是蘸足了良知的颜料,氤氲着善良的墨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唯心主义哲学家王守仁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浅析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
使心灵回归到其主宰地位
王阳明心学的大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