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仁 ——是孔子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
 
 
 
                      ——是孔子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伦理学说的根本。孔子平生谈得最多的是“仁”。《论语》中讲“仁”的共五十八章。孔子不仅最喜欢谈“仁”,而且强调了“仁”的重要性,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一个讲道德的人都不可以没有“仁”。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还说:“志士仁人,无以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孔子所说的“道”,既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定途径、规则、规范,又是指社会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则。“德”是指个人的品德和精神情操。他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而“仁”是“德”的根本,“道”与“德”都应依从“仁”。“游于艺”,也是如此,即从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技艺及社会生活实践时,都应遵循“仁”这个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不可稍悻其旨。由此可见,“仁”是孔子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在其道德思想体系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道德观是指对道德这一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的总看法和基本价值取向。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博大精深,其道德观涉及极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有待于人们不断研究探索。我们认为,反映孔子个人思想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如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孝道[440]-孝道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医德思想的源泉
中华民族的30种精神
孔子小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