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悦读丨文化】古人吃什么?《诗经》蔬果志:逐梦萱草

文/逐梦


【作者简介】逐梦,原名曹俊英。黑龙江省嫩江县人,幼师毕业,文学爱好者。曾有诗歌(包括歌词)、散文、小说,发表在《鹤城晚报》、《大兴安岭日报》以及《呼玛河》等地方刊物,以及电子网站,电子刊物上。曾有诗歌,散文作品获奖。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谖草最早叫萱草,后来又叫忘忧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葶细长坚挺,花序伞形,花朵漏斗状。其柠檬黄色的花蕾可食用,因此谖草又俗称“黄花菜”。每年夏季的六七月份,在广袤的原野上,到处可见它摇曳的身姿。


关于谖草的认知,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据《诗经·卫风·伯兮》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思是说,我到哪里能弄到一支谖草,种在后庭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谖,忘也。”“忧思不能自遣,故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古人谓之疗愁”。《古今注》又载“欲望人之忧,则赠以丹棘(萱草)”,故名忘忧草。南宋时的朱熹也曾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在《博物志》中对忘忧草的名字,也有这样的解释:“萱草食之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当然,萱草忘忧之说,亦有不认同之说,唐朝孟郊有诗句云:“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宋代诗人梅尧臣说:“人心与草不同,安有树萱忧自释?!若宫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刘敞诗中言之:“种萱不种兰,自谓忧可忘;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从这些诗句中,可知萱草忘忧,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寓意。所以,忘忧,已成为萱草的花语。


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亲和孝亲,《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也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过去古人将母亲住的屋子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可惜纵观孟郊的履历,洒洒千言,对母亲却惜墨如金。在他跌宕的一生里,母亲只是个守望者,拘谨地站在他的诗歌里。王冕在《偶书》中也提到:“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手,所喜无喧哗。”


可见,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谖草,做为吟咏的题材。其中,曹植曾为之作颂,苏东坡曾为之作诗,夏侯湛曾为之作赋。这些足以说明,萱草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历代医书,对萱草的记载更为详细。《本草注》谓:“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这里“蠲”,是抛弃之意。同治期间,费伯雄于《医方论》中说:“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此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萱草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萱草本写作谖草,谖是忘记的意思,这是它成为忘忧草的一种说法,而萱草性凉味甘,可入药,有利水凉血,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的功效。”


谖草除了叶、根能入药,忘忧,它的花蕾,还能用作为蔬菜,果腹。因此,老百姓更喜欢称萱草为黄花菜。因为它的生长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湿润,也喜阳光,所以黄花菜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广,被国人所熟知。而我最早喜欢黄花菜的原因,是源于一个凄美的传说。


相传,早年间,在一个叫银江龙颈凹的地方,有一对情人,男的叫秋生,女的叫金巧。两个人定于八月十五办喜事。秋生的父亲给儿媳妇准备彩礼时,发现缺少簪子,于是就出去买。他刚一走出门,外面就电闪雷鸣,并从空中飘落下来一只金簪子,老汉喜出望外。八月十五那天,准备出嫁的金巧打扮得如花似玉,不料被路过的刘财主看上了,他硬是派人抢走了金巧。金巧被抢后,誓死不从,最后被刘财主活活打死。金巧死后,秋生父子忍痛把尸体搬回家,给金巧换上新衣,梳好头,别好天上掉下来的金簪,然后把她埋在地头。后来金巧的墓前,长出金灿灿的黄花。秋生便把这些黄花大量种在院子和田头,以寄托对金巧的深深思念。


后来我上了中学,从课外书上,又看到了关于黄花菜传说得另一个版本。说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起义之前,家境贫寒,又身染重病,全身浮肿,不得不以乞讨度日。一天,有位姓黄的妇人,蒸些萱草花,送与他吃。陈胜饥寒交迫,只觉得萱草花香气扑鼻,便狼吞虎咽起来。他吃完后,赞不绝口。不久,陈胜发现自己的身体舒坦多了,浮肿竟也慢慢消退了。陈胜称王后,天天大鱼大肉,日子久了,渐渐对宫廷盛宴没了食欲。这时,他想起了那个姓黄的妇人,于是他派人将黄氏请进宫中,又蒸来萱草花。不料,这次,他却难以下咽,连说不如当年。黄氏女子说道:“饥饿之时,萱草无异于山珍海味,吃腻了鱼肉之后,萱草堪似良药苦口。”陈胜听完后,羞愧难当。由此,萱草被称为忘忧草,萱草治病,也就流传开来。

今天,关于这些传说,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对谖草的喜爱之情。最后,借一首李咸用的《萱草》作为结尾吧:

芳草比君子,诗人情自由。

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

积雨莎庭小,微风藓砌幽。

莫言开太晚,犹胜菊花秋。

《作家洪与》微信号:hongyup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味知识】吃下忘忧草,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吧!
忘忧草(大花萱草), 忘了就好----------
淮阳黄花菜才是中国的母亲花 | 豫记
古人吃什么?《诗经》蔬果志:萱草
何以解忧,唯有忘忧!可知忘忧草为何物?
佳肴黄花 良药萱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