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臭老九”是怎么一回事?

“臭老九”是“老九”前边加一个“臭”字而组成的一个词语,是“文革”中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专门词语。它逐渐的成为读书人、文化人、有技术、有学问等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在起初,有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的称谓,史称“四类分子”,是人民的敌人。不久,又出现了“右派分子”的称谓,总称为“五类分子”。

到了“文革”全面展开之时,又出现了叛徒、特务、走资派的称谓,加上已有的“五类分子”,总称为“八种人”。接着,把知识分子列为八种人之后,称为“老九”,为明确的显示知识分子当时的地位,又在“老九”前边加上了一个“臭”字,就这样,“臭老九”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据史料所知,元朝期间,社会上有十种人的流行说法。一官(政府官员);二吏(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六工(高级技术人员);七匠(一般技术人员);八娼(妓女);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

就这样,在中国社会传统中最受尊重的儒家知识分子,竟然被划分排列在社会的最底层,连儒家一直所鄙视的娼妓都不如,排列在了“乞丐”前、娼妓”后,处于“乞丐”和“娼妓”之间的地位,排行“老九”。

有“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称谓的梁漱溟(1893—1988),自然的成为“臭老九”行列中的重要人物,他在一首打油诗中写到:

九儒十丐古已有,儒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日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

倘若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之誉的季羡林(1911—2009)曾经讲过:如果人生有轮回,千万别把我摆弄成知识分子。

巴金(1904—2005),获“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他在《随想录》中写到:当时我真愿意早一天脱胎换骨,完成改造的大业,摘去知识分子的小帽。

那场连续十年的运动结束以后,“臭老九”的称谓,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社会上消声匿迹。但它的产生及造成的严重恶果,早已载入党史国史,记入教材课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臭老九”考证
臭老九
张广祥:不当官的文化人不是人
古代的娼和妓有什么区别?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又到教师节
教师节日期 终于变更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