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视养生保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重视养生保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011-04-20 14:50:51)
标签:

养生

畅想

健康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长生不老”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因此,养生和保健问题也必然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养生又称摄生、养性。养生不仅是消极地“保护生命”,更是积极地培育人的勃勃生机。养生学是一门以健康长寿为研究目标的学科,是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心身修养,调控个人行为,如饮食、起居、睡眠、性生活、环境居室卫生、个人卫生、良好生活习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和药饵饲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获取健康长寿的目标。养生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是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总结。如先秦伟大思想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的祖先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树栖穴居到结茅为舍,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斗争,逐渐认识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了自然保健的方法,再经过不断总结、升华,便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养生的学问。

    关于养生活动的最早记载,应首推甲骨文。现存甲骨文里,已经发现有许多关于调理生活、预防疾病等方面的论述。在商代,养生和长寿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如《尚书·洪范》在论述“五福”、“六极”时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寿终命。”在五福中,有三福涉及健康长寿。“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六极中有四极与健康有关。至春秋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可以说是养生学的奠基时期。如《吕氏春秋》比较详细地阐明了要长寿就要讲究养生的道理,其方法是“顺生”、“节欲”、“去害”、“主动”。老子《道德经》提出“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等养生理论,奉行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以后历朝各代均有所继承、发挥,使养生学说趋于成熟和完善。我们知道,健康长寿是人人关心的事情,养生学家不仅见于医家,亦见于文、史、哲诸学者中,但对养生作出全面论述的还是医家。医家汲取了诸家百家,包括道教、佛教研究养生的成果,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养生问题,建立了养生学,使养生学成为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最早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含有极为丰富的养生思想,医家华佗、孙思邈、葛洪等均是著名的养生学家。

    在当今社会,养生学这门古老的学问,对于保证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首先,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精神高度紧张、环境污染等因素,代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以及肿瘤上升为主要矛盾,还有一部分“亚临床状态”病人,即通常所说的“有症无病”,这些疾病往往需要综合疗法,尤其是配合中医传统养生方法方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其次,人口谱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国家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养生学将对老年人保健发挥重要作用。

    兴建“中华养生园”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是将养生学产业化的体现,对养生学发展无疑是很大推动,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也是很大促进。希望以“促进人类健康、升华人类心灵”为宗旨,融易、儒、佛、道、武于一炉,将“中华养生园”建成具有浓郁东方文化气息的生命花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必读》连载之一
保健格言集锦365
养生专辑《四》
一看就懂 一懂就咏 一咏就用 一用就灵 (下)
注重养生保健方能长寿
养生谚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