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悟“太极劲”的这些感觉,你有吗?

笔者随师王大勇先生习拳数载,由于自身资质鲁钝,虽经恩师耳提面命、谆谆教导,终究不得要领,不知所以,懵懵懂懂。近日反复揣摩师说,如“松静自然、中正安舒”,“腰为主宰、气沉丹田”,“整劲、协调”,“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等,结合常读的一些前辈先贤的经典拳论,忽觉豁然开朗。晨练时,便暗暗体悟,试之于身,果然感觉不同,自觉身体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也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人们苦苦追求的“太极劲”。现将一二所感,不揣冒昧,述诸笔端,敬请前辈、同好教正,是为盼。

一、手臂发沉、发重,渐觉柔韧,如绵裹铁,有弹簧膨胀般的沉稳感。皮肤和骨骼有一种润滑、游离分开的感觉,产生外掤劲、碾转劲,运劲如抽丝,发劲有弹性,下采则有沉入地、头上顶、身腰膨胀的感觉,真的像在水里游泳,挥手能感觉到空气中的阻力,果如前辈所讲“陆地游泳”之感。握拳则似有拽绳的感觉。意念一动,手指即有发麻、发胀、发沉,似乎微微有气血流动、贯注的感觉。

二、下肢有五趾抓地,脚踩在弹簧床、棉花包上像肉垫般的感觉,有一种对拉拔长、上下膨胀、虚领顶颈、腰胯下沉、丹田涨满的感觉。

三、初步领略“以意领气”的感觉。意念一动腰即动,四肢随之而动。腰必先于四肢而动,手脚不可各自行动。意念是总司令,腰就是司令部,是领导;身体四肢是下属,领导不动,四肢不许乱动。四肢乱动,各行其是,全身必然不协调,不是腰来腿不来,就是手到脚不到;意念发令,腰发动,四肢下属立即协调联动,只有这样周身才能发出真正的“整劲”。

四、腰的感觉明显。能明显体会到丹田内转,小腹部圆转如轮,大圈转、小圈转、椭圆转……随意转。“丹田”处由过去的软塌塌一块,变为可以内外相向而动转、滑润、皮肉分离、随意鼓荡、周身最灵活圆转的部位。腰圈要走圆,发劲才能协调;可转大圈、小圈、甚至无圈,但不能乱转,不可乱绷劲、横走、竖走、半圈折回、晃腰晃肩等。

五、脚步下沉,五趾抓地,既沉稳又轻灵。脚向下踩则入地,同时又可借地面的反作用力轻灵弹起,起则轻灵,落则沉稳。

六、手脚比过去能较准确地运行到位。该慢的慢下来,如抽丝、拉弓的感觉;该松的能松下来,因能松活,过去盲目的、僵拙的发力动作也有了弹抖的效果,发力能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七、身体协调性增强,初步体验“腰为主宰”、“以腰领劲”,以腰动领四肢折叠、缠绕,一动皆动,一静皆静的感觉;身体运动节节贯串有如尺蠖般涌动的感觉。

八、感觉气贯四梢、气血周流顺畅,全身充满弹性、膨胀感,身心舒畅、精神旺盛、心情愉悦。

九、日常生活中的行止坐卧也在发生变化,自觉异于他日,更加轻灵活跃,动作准确,身腰灵活,步履轻灵,浑身像弹簧,有掤劲、弹劲,有用不完的劲。腰腿也不再疼(曾因晨练热身进行柔韧性锻炼、拉抻筋骨而偶尔拉伤)。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协调性、反应能力以及抗跌摔、扭伤的能力自觉都比以前有所增强。竟然连写字的感觉也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手臂、手腕放松、放开,写出的字流利、大方,刻意追求了50余年的书写快感突然间找到了。

十、亲身体验到前辈经典拳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和进一步学习、实践的必要性,自觉距离拳理、拳法所一贯强调的“快慢相间”、“连绵不断”、“刚柔相济”、“开合虚实”、“阴阳协调”等各项基本要求越来越近了,太极拳的入门途径越来越宽阔、敞亮。

(文/尹胜太  编辑/刘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太极如何才能做到周身俱轻灵?
练太极拳到时要换劲
太极真韵 (转) - 太极老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关于太极拳盘架子的要点讲解---刘晚苍
太极拳练腰需遵循五个要旨
太极拳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