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舍何处寻?山水之间有信江书院

今上饶市,古之广信府七邑和饶州府大部,地处赣东北,襟连数省,为水陆通衢,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人辈出。广信府文化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书院的兴起。宋、明之际,上饶境内书院就有十余所,兴废更迭,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因官府政策支持,书院发展较为迅速,信江书院、玉峰书院、汇源书院等都是这一时期新建。其中,孕育于信江河畔的信江书院名播远近,独领风骚二百余年,成为上饶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重要象征。

SPRING
据《广信府志》记载

信江书院在城南黄金山麓,初为知府张国正祠,设义学于内,额:“曲江书院”。康熙五十一年,知府周镐元葺为钟灵讲院。延师主之,召七邑士子肄业焉。乾隆八年,知府陈世增修葺而增广之,于堂之后山作楼祀朱子,于其上旁建学舍八十余间,易名紫阳书院,巡抚陈宏谋扁曰:“共学适道”。乾隆四十六年,知府康基渊因旧基扩而新之,改今名。嘉庆十四年,知府王赓言捐廉,并饬属县量力资助,与七邑士民乐输,买田租七十余石,又买西偏黄姓屋拓建各处,规制更新。道光间,知府麟桂筹费重修,焕然一新。咸丰间,知府史致谔倡捐修葺,旋毁于兵。同治五年,知府钟世桢集合郡绅士七邑派费,悉仍旧址重新又创建钟灵台、魁星阁,又新处日新书屋、课春草堂,改五星堂为观善堂,改斗山阁为藏书处,葺旧添新,规模宏敞,并加置田产,增益膏火,肄业生童额计百余名,其章程详《信江书院志》内。同治十一年,玉山职员周以廉捐河桶田租八十余石,十二年调补上饶县沈镕经捐河平洋银八百两,交绅置产,经费赖之。

(以上句读,均为个人之见,如有错误,请指正)




水南街林木葱郁的黄金山麓,一群古建筑倚山势而建造,凌险筑台,临水构榭,错落有致,这就是信江书院。信江书院面临信江,钟山峙于后,灵山揖于前,依山傍水,深入融合了孔子《论语·雍也》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子比德于山水”的儒家文化观念。择吉地而落,以独到的意匠立学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学子于此间闲庭信步,可观、可赏、可思、可悟。

据同治六年广信府知府钟世桢在《重修信江书院志》序中记述:“信州之有书院,自郡守张公始。”张公,即康熙年间的广信知府张国桢。张国桢治理广信府期间,廉洁清正,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深受爱戴。因此,当地士绅想为他建生祠,张国桢没有接受,改建义学,称为“曲江书院”。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府周镐元加以修葺,改名为“钟灵讲院”。聘请教师主讲,招收上饶、永丰(今广丰)、铅山、玉山、贵溪、弋阳、兴安(今横峰)、万年七县的士子生员,在其中学习。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李光地为之作《创修曲江书院记》:“文明之运始于国家,面视乎推行者之至不至。”钟灵讲院由此成为广信府最高学府。

乾隆八年(1743),知府陈世增以少书舍难容多士为由,修葺而增广之,于讲堂之后山作楼以礼朱熹,旁建学舍八十余间,改名“紫阳书院”,巡抚陈宏谋书匾曰“共学适道”。乾隆四十六年(1781),知府康基渊扩建,改“紫阳书院”为“信江书院”,“信江书院”之名始于此。此时书院达到了府治邑内各大书院都不能比拟的规模,七邑学子纷纷慕名而来。




此后各任官员又进行了修缮和扩建,信江书院蔚然壮观,成为完全园林化的学舍。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书院改制,信江书院改为广信中学堂,逐步走上现代教育之路。

点击下方在看

~戳一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江书院原名:“紫阳书院”、“钟灵讲院”
贵州·书院对联集锦
广西南宁书院
敬凌| 广西古代的书院知多少?(上)
[上饶之根]系列创作之三:焦墨画家郑兴昌笔下的“信江书院”
上饶信江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