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7 李商隐七律《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读记

李商隐七律《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读记

(小河西)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

但惊茅许同仙籍,不道刘卢是世亲。

玉捡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

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此诗写作时间不详。华阳是长安道观名。【《唐会要》:“永崇坊。本兴信公主宅。卖与剑南节度使郭英乂。其后入官。大历十二年,为华阳公主追福,立为观。”(兴信公主是玄宗的女儿。华阳公主是代宗的女儿,大历九年公主薨,追封为华阳公主。)】贞元二十一年(805)春,白居易迁住华阳观。白居易的诗作记录了华阳观的一些细节。

“真人”是对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的尊称。宋真人名不详。清都指刘先生所在道观。“清都观”所处位置不详。

首联: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

沦谪:指被贬,沦落。《重过圣女祠》(-李商隐)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帝宸: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也指代天宫,天帝所居。

谢:辞别,告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送张五归山》(唐-王维):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蕊珠:蕊珠宫,亦省称蕊宫。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黄庭内景经》注:蕊珠,上清境宫阙名。《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第一》:“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唐-钱起):筐箧(qiè)静开难似此,蕊珠春色海中山。

大意:宋真人、刘先生本都是蕊珠宫的仙人,长期沦谪尘世,至今未返天上。(对仙人说“百年”不够意思,说“长期”不够具体,说“万年”似又过分,故曰“千年”。)

颔联:但惊茅许同仙籍,不道刘卢是世亲。

茅许:指茅盈、许迈。茅盈是道教茅山派创始人。二人皆得道成仙者。(二人成仙的相关材料网上很多。此不赘述。)

刘卢:指刘琨、卢谌(shèn)。晋朝人。刘琨是卢谌的姨父。刘琨在晋愍帝时拜司空、大将军、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卢谌曾任后赵侍中、中书监及冉魏中书监等职。二人皆文学家也都有作品流传。

大意:很吃惊你们二人是“同仙籍”,更不知道你们二人还是亲戚。(由此知道,李商隐原来同他们认识,但了解并不多。不知道他们“同仙籍”,也不知道他们是“世亲”。这里“同仙籍”或有同一道派或道派中同一层次的意思。)

颈联:玉捡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

玉检:玉牒书的封箧(qiè),借指玉牒文。可泛指道家经书。《平齐行》(唐-刘禹锡):侍臣燕公秉文笔,玉检告天无愧词。《萼绿华歌》(唐-韦应物):有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萼绿华。

凤篆:也称云篆、凤文。指道家所用的文字;引申为道家的经书。《三洞经》:道家字曰云篆、曰天书、曰龙章、曰凤文。《众修甲子醮词》(前蜀-杜光庭):考龙胎石室之经,披凤篆琅函之要。《步虚词》(唐-韦渠牟):凤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

金华:传说中的仙人石室。《入道士馆》(南北朝-庾信):金华开八景。玉洞上三危。《古风》(唐-李白):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小游仙诗》(唐-曹唐):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寻汪道士不遇》(唐-刘禹锡):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

龙鳞:道书中每言神仙驾龙。《茅盈内传》:“盈曾祖蒙于华山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神仙传》:“方平果来,乘羽车,驾五龙。”《游仙诗》(魏晋-嵇康):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

大意:你们迷恋苦读道教经典,你们升天所乘的龙驾,因时间太久或许龙鳞已冷。(赞二仙人学习认真,不急于升天。这里“玉检”“凤篆”“金华”“龙鳞”都是道家常用语。“冷龙鳞”有意思。人间出行一般是乘马车,马跑得快会气喘吁吁,浑身冒汗。仙人升天是乘“龙驾”,想来也是气喘吁吁。现在等待刘、宋二位仙人的“龙驾”休息多时,故曰“冷龙鳞”。)

尾联: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杖屦():杖履。《说文》:“屦,履也。”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

杖屦一指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二是对老者、尊者的敬称;《咏怀》(唐-杜甫):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屦。

徐甲周史:典“徐甲”。《神仙传-老子》(晋-葛洪):“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为老子。……老子有客徐甲。少赁于老子。约日顾百钱。计久甲七百二十万钱。甲见老子出关游行。速索偿。不可得。乃请人作辞。诣关令以言。……老子问甲曰:汝久应死。吾……以太玄清生符与汝。所以至今日。……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复使甲生。乃为甲叩头请命。……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

大意:如果不是因为你们遇到了“周史”一样的仙人,并且对仙人恭敬有礼,你们何曾能修炼到这种境界?(有点意思。好像说我也想拜你们这样的高师指点入道。

本诗的主旨还是入道修道之事。唐时道教较发达。据资料仅长安就有五十余处道观。李商隐年轻时学过道。后来热衷仕途,但仕途不遇处处碰壁。期间或有时会萌发过学道或学佛的想法。李商隐在游走幕府期间,曾多次回长安。有时或寓居道观,或先后遇到了刘先生和宋真人。这次或是在华阳观遇到了宋真人,了解到宋和刘的关系,有感而写此诗。首联赞美二人,说他们本就是仙人。颔联说认识这么久了竟不知你们不仅“同仙籍”还是“世亲”。(由此联可推测李商隐之前确实认识二位仙人,或是在早年一起学道时认识,也或是后来先后认识的。)颈联再赞二位仙人。说他们学习道教经典非常刻苦(“迷”),早已忘了乘龙升天(“冷龙鳞”)。尾联还是在赞二位仙人,说他们有今天的修炼境界,是因为曾经逢“周史”(“周史”即是老子,被尊奉为道祖太上老君)而且对“周史”非常恭敬,有“周史”的指导。就是在尾联这里,作者隐隐地透露出希望入道得到二位仙人指导的意思。(当然我们知道,李商隐后来没入道,反而在晚年对佛有一定研究。)

李商隐另有一首绝句。《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写的是李商隐在玉阳观学道时对宋华阳姊妹的爱慕。这首绝句和这首七律写作年代和主旨皆不同。本七律中的“华阳宋真人”是否此绝句中的“宋华阳姊妹”之一不易确定。但这不影响对本诗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静社|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读记
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赏析
李商隐的情诗与宋华阳道姑的风流艳史
南宗太乙长生大道探源
洞天花烛记
【张至顺真人】呼吸之间(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