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七言古诗《洗兵马》读记

杜甫七古《洗兵马》读记

(小河西)

洗兵马(收京后作)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至德二载(757)九月收长安十月收洛阳,这首诗应写在至德二载十月后。本诗中提到肃宗儿子“成王”李俶(chù)。本为广平王,收京后改封楚王,乾元元年(758)三月又改封成王。据此,此诗作于乾元元年三月后。另据本诗有“幕下复用张子房”句,或时张镐尚在相位。据此,此诗应作于乾元元年(758)五月张镐罢相前。此时,从全国来看,史思明尚未复叛,乱军只剩下盘踞邺城的安庆绪。所以本诗有“只残邺城不日得”句。此时的杜甫总体而言是乐观的。他没料到安史之乱还将迁延多年。也没料到不久后肃宗对玄宗旧臣整肃加大了力度,曾在关键时出手救过杜甫的张镐五月罢相,房琯六月再次遭贬。杜甫自己也在六月移官华州。所以此诗整体而言是一首颂诗,虽其中隐含着忧虑意味。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中兴诸将:指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

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包括今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清昼:白天。《齿坐呈山南诸隐》(唐-孟浩然):“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秦女休行》(李白):“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

一苇:一束苇。《河广》(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ì)予望之。”《至广陵于马上作》(魏-曹丕):“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破竹:劈竹子。喻循势而下;喻迅速破亡。《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

邺城:《元和郡县图志》卷16:“相州,邺郡。望。…隋大业三年改相州为魏郡。武德元年复为相州。”《旧唐书-地理志》:“相州,汉魏郡也。…天宝元年改为邺郡。乾元元年复为相州。”【只残邺城”:《资治通鉴》至德二载十二月:“乙丑,子昂至京师。上大喜,以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又“乌承史恩所至宣布诏旨,沧、瀛、安、深、德、棣等州皆降,虽相州未下,河北率为唐有矣。”

朔方:指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将士。

大意:中兴将领们正收复叛军盘踞的太行山东,捷报不分昼夜连连传向朝廷。听说宽阔的黄河轻易渡过,乱军之命危在旦夕像在破竹之中。只剩一座邺城很快可收复,独有朔方军建立无限勋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喂肉:指肃宗宴请回纥。《旧唐书-回纥传》至德二载:“及肃宗还西京,十一月癸酉,叶护自东京至。敕百官于长乐驿迎,上御宣政殿宴劳之。”(“喂肉”二字透漏了杜甫对请回纥兵的态度。)

蒲萄宫:汉宫名(汉哀帝时单于来朝住此宫);借指宫殿。《三辅黄图》甘泉宫:“葡萄宫在上林苑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以太岁厌胜所,舍之此宫也。”

海岱:海指渤海。岱指泰山。《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传:“东北据海,西南距岱。”《登兖州城楼》(杜甫):“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皇威清海岱”,用词讲究。海岱并非武力收复。大部属叛军归降。靠“皇威”。

仙仗:仙人或皇帝仪仗。《望岳》(杜甫):“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尹喜宅》(前蜀-韦庄):“紫气已随仙仗去,白云空向帝乡消。”

崆峒:崆洞山。《元和郡县图志》卷3原州平高县:“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县西一百里,即黄帝谒广成子学道之处。《史记》曰'黄帝东至于海,西至崆峒,登笄头’是也。”肃宗自马嵬至灵武以及自灵武至凤翔或经崆洞山一带。

关山月:《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木兰辞》(南北朝):“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军行》(唐-王昌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万国兵:指广平王李俶率领的兵马。《资治通鉴》至德二载九月:“丁亥,元帅广平王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二十万,发凤翔。”

草木风:草木遇风必偃。《论语-颜渊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大意:官军都骑着汗血宝马,皇上在宣政殿“宴劳”回纥兵。很高兴靠皇威扫清海岱,常想起御驾曾经过崆峒。三年来军旅吹奏《关山月》,各路兵马齐聚,被困的乱军像草木遇劲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成王:指李俶。收复两京名誉主帅。【《旧唐书-代宗本纪》:“肃宗长子。…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肃宗还京,大赦,改封楚王。…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庚寅立为皇太子,改名豫。”

心转小:《荀子-不苟》:“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淮南子-主术训》:“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心小矣。《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郭相:郭子仪。【《旧唐书-肃宗传》至德元载八月:“诏以子仪为兵部尚书”至德二载十二月“左仆射、朔方节度郭子仪加司徒,进封代国公。”乾元元年八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来朝,…加子仪中书令。”

司徒:李光弼。【《旧唐书-肃宗纪》至德元载八月:“(诏以)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载四月戊寅朔“李光弼为司徒。”

尚书:王思礼。【《旧唐书-王思礼传》:“至德二年九月,思礼从元帅广平王收西京,…又从子仪战陕城、曲沃、新店,贼军继败,收东京。…迁户部尚书。”

杳:幽深;高远。《己酉岁九月九日》(东晋-陶潜):“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为时出:应运而生。《香积寺…》(唐-王昌龄):“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济时: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过梁州…》(唐-岑参):“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

大意:成王功大反而更小心,郭相深谋远虑古来少。司徒洞察秋毫心似明镜,尚书气质如秋天清高。几位豪俊皆应运而生,整顿乾坤救济时世足以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忆鲈鱼:典“忆鲈鱼”。《晋书-张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安巢鸟:《古诗十九首》(魏晋):“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短歌行》(东汉-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紫禁:旧以紫微垣喻帝居,因称宫禁为紫禁。《宋孝武宣贵妃诔》(南朝宋-谢庄):“掩彩瑶光,收华紫禁。”《敕赐百官樱桃》(唐-王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烟花:如烟之花;如花之烟。《伤春》(梁-沈约):“年芳被禁篽(),烟花绕层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鹤驾:仙人或太子车驾。《列仙传-王子乔》(汉-刘向):“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凤辇:仙人车乘;天子车驾。《拾遗记-周穆王》(晋-王嘉):“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唐-王维):“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鸡鸣问寝:《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 '安。’文王乃喜。”(王季是文王父。)。

龙楼:汉太子宫门名;借指太子所居;借指太子。《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贞观政要-忠义》(唐-吴兢):“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龙楼,垂将一纪。”《至德三年春闻王师收二京…》(唐-刘长卿):“凤驾瞻西幸,龙楼议北征。”

大意:不再像张翰为避险忆鲈鱼,南飞的也不在是无枝可依无巢可栖鸟。朝臣们的春天再次降临,宫殿中到处香烟缭绕。皇上通宵准备车辇迎太上皇驾到,天将拂晓向太上皇问早。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攀龙附凤: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十二月“殿中监李辅国成国公……”。

时来:《咏淮阴侯》(隋-王圭):“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唐-岑参):“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

萧丞相:汉萧何。张子房:汉张良。或借指房琯和张镐。【《旧唐书-房琯传》天宝十五载:“七月,至普安郡谒见,玄宗大悦,即日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与左相韦见素、门下侍郎崔涣等奉使灵武,册立肃宗。”《旧唐书-肃宗传》至德二载五月:“丁巳,房琯为太子少师,罢知政事。以谏议大夫张镐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大意:攀龙附凤气势无人能比,天下增加了那么多侯王。你们难道不知是依仗皇帝之力?时运如此不该自夸身强。房琯丞相总算留在了关中,皇上帐幕又起用张镐为相。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张公:张镐。【《旧唐书-张镐传》:“张镐,博州人也。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天宝末,…自褐(hè)衣拜左拾遗。…玄宗幸蜀,镐自山谷徒步扈从。肃宗即位,玄宗遣镐赴行在所。镐至凤翔,奏识多有弘益,拜谏议大夫。(至德二载五月)寻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命兼河南节度使,持节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张镐为相约一年。)

风云会:风云际会。指君臣际会。《杂诗》(汉-王粲):“遭遇风云会,讬身鸾凤间。”《下第献所知》(唐-李山甫):“四海风云难际会,一生肝胆易开张。”

扶颠:扶持危局。《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倒。”《入衡州》(杜甫):“扶颠待柱石,独坐飞风霜。”

青袍白马:《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后因以“青袍白马”用为叛乱的典故。

后汉今周:东汉和东周。东周中兴之主周宣王,东汉中兴之主光武帝。(今周即后周。)

大意:张公一生本来志在四海,身高九尺须眉苍苍。应征恰逢风云际会,扶持危局方知其谋策精良。“青袍白马”的叛军还能怎么样?很高兴国家像东汉东周一样再次盛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入贡:进献财物。《周礼-秋官》:“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籍礼之。”《羸骏篇》(唐-乔知之):“万里铁关行入贡,九重金阙为君开。”

白环:《竹书纪年》:“六年,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燕歌行》(唐-贾至):“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银瓮(wèng):银质酒器。传说为祥瑞之物。政治清平,则银瓮出。《初学记》引南梁孙柔之《瑞应图》:“王者宴不及醉,刑罚中,人不为非,则银瓮出。”

紫芝曲:典“商山紫芝”。(略)。《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杜甫):“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河清颂:《宋书-鲍照传》:“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后以“河清颂”泛指歌颂时世升平的作品。(例如:时杨炎写《灵武受命宫颂》、《凤翔出师纪圣功颂》。)

大意:全国各地都入贡,奇异祥瑞争相送。不知从哪儿弄来个白环,又说在哪山上得到了银瓮。隐士们不再歌唱《紫芝曲》,诗人们都晓得撰写《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望望:《石门山》(南北朝-丘迟):“依依明月道,望望白云隅。”《有所思》(梁-萧统):“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

淇上:淇水岸边。《淇上人戏荡子妇》(梁-刘孝绰):“桑中始奕奕,淇上未汤汤。”《相州山池作》(唐-张说):“邺中秋麦秀,淇上春云没。”

城南:《陌上桑》(汉乐府):“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艳歌行》(魏晋-傅玄):“问女居安在,堂在城南居。”《美女篇》(魏-曹植):“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洗甲兵:《艺文类聚》卷2引《六韬》:“文王问:…。太公进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行之日,雨辎重车至轸,是洗濯甲兵也。’”传说周武王出师遇雨,太公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纣灭商,战争停息。后遂以“洗兵”表示结束战争。《奉和相公发益昌》(岑参):“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大意:农民急切盼望雨快停下,布谷鸟处处鸣叫催促春种。淇上健儿赶快归来莫懒散,城南的思妇早就愁多入梦。哪里能得到壮士引来天河水,洗净甲兵永不再用。(淇上近邺城,淇上健儿指围困邺城的官兵。

诗意串述:此诗共48句。每12句为一层。首层写捷书频传形势大好。三点。一是中兴诸将已收山东,乱军只能卷缩邺城,其“危命在破竹中”。二是大好形势来之不易。要记得曾经“仙仗过崆峒”,不要忘历经“三年笛里关山月”,才有今天“万国兵前草木风”。三是大好形势的取得主要靠“皇威”和“朔方无限功”。当然也提到了回纥。但回纥似乎更在乎“喂肉”。这一层精彩有二:一是“皇威清海岱”有分寸。二是“喂肉葡萄宫”有色彩。第二层细赞“中兴诸将”,评述朝廷现状。首先是元帅“功大心转小”。然后是“郭相谋深”。两个主帅一个小心谨慎一个足智多谋。接着写司徒李光弼,尚书王思礼。一个心如明镜,一个气质清高。这几个人应运而生,乾坤才得以整顿。现在的局面是:大臣们“青春复随冠冕入”,宫殿里“紫禁烟花绕”。再没有弃官避乱“忆鲈鱼”。人才普遍感觉有依靠。特别是皇帝和太上皇关系还特别融洽。这一段当然也是颂词,但多少有点微妙。杜甫多么希望真的如此!实际上,从去年房琯罢相,到今春贾至遭贬,大臣们当真感觉是“安巢鸟”了吗?皇帝与太上皇果真那么和谐吗?第三层写对人才政策的评价。杜甫觉得当时封赏过滥。有些人只是“蒙帝力”得以封侯封王。杜甫还是忍不住隐晦地说了房琯的事。不管怎么说,“萧丞相”(房琯)还是留在了“关中”,而且起用的还是“张子房”。对这个张子房,杜甫评价很高。他是“一生江海客”,他“扶颠筹策良”。对房琯罢相杜甫虽不满,但对张镐入相,杜甫完全赞成。他甚至认为有了张镐为相,“青袍白马更何有”?大唐将像东汉东周一样再次中兴。第四层承“喜再昌”。现在虽还不能说已“再昌”,但对再昌的美好期待已淋漓尽致。“寸地尺天皆入贡”说的是四海一统,“奇祥异瑞争来送”也是人之常情。隐士当然不必再“歌紫芝曲”,词人当然要讴歌大好形势。但这是不够的。杜甫关心“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种庄稼才是最根本的。现在围邺城的“淇上健儿”,一旦消灭了乱军,就要回归家乡,而且还要“归莫懒”。不仅要与“城南思妇”团圆,还要尽快投入春耕生产。杜甫多么希望有壮士能“挽天河”,一举消灭乱军,“净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长诗是杜诗名篇。声调宏亮,词句壮丽,语气浪漫。总的讲是在讴歌。在涉及房琯、涉及皇上与太上皇关系、涉及滥封王侯等问题时略有隐忧。这首诗最后落脚点是盼望早灭乱军,早净甲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三十八首《洗兵马》(杜甫)
杜甫 《洗兵马》 赏析
安得壮士挽天河 尽洗甲兵长不用 杜甫《洗兵马》审美赏析
杜甫《洗兵马》赏析
唐诗赏析 洗兵马
杜甫洗兵马1(莫砺锋 / 童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