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得壮士挽天河 尽洗甲兵长不用 杜甫《洗兵马》审美赏析



杜甫的七言古诗《洗兵马》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两京收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当时战争形势一片大好,大有一举复兴之势。这首诗基调是热烈欢畅的,把诗人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淋离尽致地传达出来。所以,在风格上,与杜甫那“沉郁”的风格有所不同。全诗如下: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身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歌共有四转韵,每韵十二句,各自形成段落。为此,诗歌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诗歌以歌颂战局突变开始。“诸将”指郭子仪等。“山东”此指河北一带。“邺城”在今河南安阳。“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汗血马”是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葡萄宫”指汉代上林苑。“海岱”指今山东沿海一带。“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这一段就写了唐王朝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经光复了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频传。其中,“河广传闻一苇过”出自《诗经·卫风·河广》中的“谁渭河广,一苇航之”(意思是,河面并不宽广,一根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诗人借此表明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因此说“祗残邺城不日得”。而“独任朔方无限功”一句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表达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之功的意愿。“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这两句则描绘了两个充满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倍受款待,大吃大喝。其中的“餧(喂)肉”用得很妙,不但传神生动,而且寓讽之意。真有前线战紧,后方紧吃。接着诗人说:“已喜皇威清海岱。”是说此时河北尚未完全收复。“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从结构上说是启下,从意义上说,在提醒肃宗居安思危,勿忘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来概括地描绘出战争带来的创伤。诗人抚今追昔,痛定思痛,将激动而复杂的心情表现出来。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成王”指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鹤架”就是太子的车。这一段首先接篇首“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赞颂李豫、郭子仪等人。“功大心转小”赞颂成王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诗人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中,诗人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描写了“司徒”和“尚书”的谋略与气度,以及诗人对他们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敬仰。而“二三豪俊为时出”表现了这些“豪俊”本来就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后面的“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就为“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的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到宫禁中的新气象——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再弃官避乱;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之有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重新过上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的生活。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蒙帝力”即仰仗了皇帝。“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征起”被征召入仕。这里,诗人首先就揭示一种政治腐败,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天下尽化为侯王”。接着说“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歌颂张镐、房琯等,声调复转为轻快,一张一弛,极富跌宕之致。“青袍白马更何有”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比安、史,表明其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句中,诗人就是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俱已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因此大加赞颂。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银瓮”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淇”淇水,在邺城附近。诗人首先用“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来说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意思是说,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接着诗人就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大作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尚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这一切都依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邺的“淇上健儿”以“ 归莫懒”传达着十分热情的督促与希望。语言不多,但显示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于是,诗人最后表现了自己这样的强烈愿望——怎能得到强壮有力之士挽下银河,把甲胄、兵器全部清洗,永不再用!在简洁的语言中,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永远消灭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这首诗歌来看,真的反映出了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思想,也是诗人这种思想的行为表现。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其次,词藻富赡,对偶工整。再次,用典贴切,含蓄蕴藉。第四,平仄互换,顿挫之致。第五,清词丽句,苍劲之气。第六,卒章显志,意蕴深刻。

(分析此文,参阅了《杜甫诗选》中的相关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全诗赏析
杜甫七言古诗《洗兵马》读记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三十八首《洗兵马》(杜甫)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杜甫《洗兵马》赏析
唐诗赏析 洗兵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