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孤城:护王陈坤书血战常州

炮弹倾泻爆炸,激起漫天的碎石和尘屑,废墟之中燃烧的火焰,正肆无忌惮地腾起浓黑的硝烟。

刀兵碰撞、箭矢嘶鸣,然后无数的身影如同稗草一般匆匆倒伏,飞溅的鲜血和破碎的残肢,在浑浊的空气中弥散着令人作呕的气息。

被炮火覆盖的城楼、被尸体填满的街道、垂死的哀嚎和凄厉的惨叫,将1864年5月的常州,变成了真正的人间炼狱。

护王府,整个城市最后一处尚未被攻破的建筑,此时已被淮军包围得水泄不通。

幽深暗沉的大殿里,浑身浴血的中年将领背靠着台阶,瘫坐在地剧烈地喘息。

暮春的细雨从天井处斜斜洒下,柔和地落在他散乱而布满血污的长发上。

望着身边数十名垂死的战士,男人还想挣扎着再次拾起身边卷刃的长刀,但最终只能无力地颓然倒下。

远处宽阔的大门外,喊杀声越来越近,潮水一般的敌人正从那里汹涌而来。

五个月的坚守、一整个昼夜的厮杀、数万条鲜活的生命和这座最后的孤城,今夜过后,一切都将走到尽头。

1864年5月11日,苏南重镇常州失守,太平天国守将,护王陈坤书率众血战殉城……

天国黄昏,狼烟遍野

1861年9月,经过16个月艰苦而漫长的拉锯,湘军攻陷安庆,英王陈玉成救援失败,北撤庐州。太平天国的整体形势陡然间急转直下。

安庆是其长江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此城一失,标志着安徽战场的全面溃败,粮源基地丧失、水路交通断绝,更重要的是长江下游再无险可守,首都天京西面门户大开。

而湘军携得胜之势,随即兵分四路,水陆并进直扑下游。1862年5月,曾国荃吉字营一万人率先抵达天京近郊雨花台,彭玉麟统水师十八营九千人,进泊金陵护城河口,遏控长江水道,最后的决战一触即发。

天京告急,上游的宁国情况则更为严峻,7月,辅王杨辅清被湘军第一悍将鲍超击败,损失两万余人,被迫向东退至广德。

在此又不幸遭遇保王童容海倒戈,此人率军突袭广德得手后,随即以麾下六万余人降清。辅王杨辅清无奈再次撤往江苏境内,至此,其苦心经营两年之久的皖南地区,宣告全部沦陷。

京师方面,吉字营虽兵临城下,但兵力不过万人,而久居深宫、不理朝政的天王洪秀全却因此方寸大乱。

在组织城内人马进行了数次反扑却均告失败后,当时实力最强又紧邻京师的李秀成兵团,便成为了天王唯一的希望与倚仗。

1862年9月,在洪秀全一日三旨,不断地催促严责之下,忠王李秀成无奈放弃如火如荼的上海战场,统帅三十万大军由苏州回援天京。

雨花台之役,几乎调集了当时李秀成所能动用的全部机动兵力,同时忠王的部队还装备了数尊开花大炮和两万多杆洋枪。

面对孤军深入的吉字营,心系苏南战局的李秀成,一到达天京战场便投入了全部主力猛扑湘军阵地,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

而吉字营虽势单力孤,却有优势水师的配合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这场太平天国历史上最后的大规模攻坚战,没有按照忠王的意愿“侥幸速胜”,太平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鏖战四十六日,最终却铩羽而归。

雨花台解围失败,吉字营站稳了脚跟,并以此为契机,开始逐步蚕食天京外围各防御据点。

李秀成兵团劳师远征而未建寸功,更糟糕的是,淮军却趁忠王西援,苏福省兵力空虚之际,对上海附近的太平军发起了突袭。

分歧:天京城与苏福省

苏福省包括常州以东的苏南地区,下辖常州、松江、太仓和苏州四郡,是1860年太平军东征时,开辟的以苏州为中心的新的行政区域。

该省建立以后,便成为了拱卫京师的东面屏障。同时,富庶的江南地区又为困境中的太平天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财税支持。

安庆失陷后,苏福省更是取代安徽,成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后方基地和饷源之区。

苏福省对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性,湘军自然再清楚不过,因此在发动天京攻势的同时,曾国藩便部署淮军从上海进犯苏福省,以策应天京正面战场并牵制李秀成兵团西援。

1862年10月,李鸿章发动上海战役,松江、青浦、嘉定相继易手,进攻苏南的前沿阵地已然形成,规模宏大的苏福省保卫战随即拉开帷幕。

苏福省是李秀成的封地,也是忠王的核心势力范围,一直由其嫡系部队留守。除苏州的四万忠殿精锐之外,外围各战略据点,也合计驻防了六万余人的太平军,因此,李秀成在整个苏福省的兵力总投入达到了十万人以上。

虽然兵力充沛、装备精良,但李秀成兵团在抗击东面淮军进攻的同时,还要肩负西援天京的重任。

因此,当苏南战争全面爆发后,一面是京师危机,一面是后院起火,李秀成不得不在天京和苏州之间不断仓促应战、往返奔波。

但辗转两地,既在不断消耗忠王的精力,又极大地稀释了李秀成的兵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天京周边的战事持续恶化,而苏州外围的常熟、太仓、昆山又相继为淮军所破。

尤其是在1863年10月以后,天京仅剩东北面的太平、神策二门尚与外界相通,整个战役的失败已无法避免,有鉴于此,忠王多次提出“让城别走”的建议,却被洪秀全无情否决。

天京是太平天国的首都,更是洪秀全理想中的“小天堂”,因此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还不断扯动各路兵马赴京勤王。

作为国家领袖,洪秀全缺乏必要的战略眼光,既无法客观衡量战场态势,又不能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只知凭借孤城一味死守。

而李秀成眼见天京大厦将倾已事不可为,苏州的危机也是迫在眉睫,自己势难左右兼顾,更因为“让城别走”的提议被洪秀全斥责为“忠而变奸”,不免心烦意乱,对前途灰心失望,对战争则更加消极。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最高领导人洪秀全与军方总指挥李秀成之间,却在战略层面存在根本分歧,无疑为太平天国的前景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苏州城破,常州告急

1863年9月,淮军扫清外围屏障后,以七万人马兵临苏福省首府苏州,此时李秀成深陷天京难以抽身,苏州暂时交由其麾下悍将慕王谭绍光代为指挥。

而李鸿章在苏南战场,除了军事进攻之外,还展开了对太平天国将领的政治策反。此前淮军在外围的常熟、吴江,都是守城将领主动放弃抵抗而取得胜利。

眼见太平天国风雨飘摇、时日无多,苏州战事更是持续低迷,城内以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均为首的一批意志不坚定的将领,开始与城下淮军暗通款曲,秘密计划献城投敌。

1863年12月4日,郜永宽等人在军事会议上突然发难,将毫无防备的主帅慕王谭绍光刺杀,并迫不及待地于次日凌晨开门请降。

但卑鄙的谋反者们也没能等到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投降次日,李鸿章为除后患,便以设宴为由,当场将八名苏州叛将集体诛杀。

只是可怜了城内两万多赤手空拳的太平军降卒,事后也被淮军主帅以“发还路费,遣散回乡”为由,骗至一处全部屠戮。

苏州陷落之后,李鸿章随即将淮军主力一分为二;一路由程学启统领,经吴江南下入浙,取嘉兴等地,另路则继续西进,由李鹤章、刘铭传率兵进攻无锡。

无锡之战,太平军守将潮王黄子隆父子率五万守军喋血孤城,最终伤亡殆尽,仅有少数残兵退往常州。12月12日,无锡陷落。

苏州、无锡先后易手,苏南最重要的苏锡常三城,到1863年底,便只剩下了硕果仅存的常州,形势对太平天国已极为不利。

常州位于镇江与无锡之间,依傍京杭大运河,是苏南水陆要隘。自古便有“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美称。

而此时的常州,可谓是四面楚歌:东面江阴与无锡,皆被淮军所破,西北的镇江早为清军镇守,西南面的高淳、溧水等县也于11月底被湘军攻占,另外,为阻止浙江太平军北上支援,南面的宜兴、溧阳也处于淮军的进攻之中。

苏州兵不血刃,无锡数日破城,陷于重围的常州似乎更是唾手可得,但谁知就是这个苏南地区最后的孤城,不仅战局跌宕、耗时弥久,更让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常州外围州县的争夺

常州守将是太平天国护王悦千岁陈坤书,此人是1851年金田团营时便加入拜上帝会的元老与核心成员,革命信念坚定,战斗意志顽强。

1857年隶属忠王麾下后,随同李秀成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兵围三河镇、袭破清军江南大营、东征苏常等重要战役。

因其作战彪悍勇猛,得以在军中迅速扬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忠殿第一悍将,更在1862年初被封护王,是当时李秀成麾下获封王爵的第一人。

而此时的常州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还远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首先城内兵力仍很雄厚,原有五万守军,陆续接纳了周边无锡、江阴、宜兴等城镇溃散的五万人马后,总数已达十万之众。

而其中身经百战的两广籍老兄弟还占有相当的比重,并配备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堪称是一支战守可恃的精锐武装。

另外,城内粮食储备也非常充足,至少能保证全员半年的消耗,同时在苏南战役开始后,陈坤书便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斗有所准备,周边据点提前布置妥当,城防设施也早早得到了加强。

1863年12月15日,刘铭传率部进至常州城北15里的郑陆桥,双方在苏南地区最后的决战终于打响。

对于攻取常州,淮军采取了与苏州相同的战术,即先扫清周围州县,再由外部向内逐渐压缩,剪除枝叶、步步为营直至最后合围,兵临城下。

自2月底至4月底的两个月时间里,先后对常镇地区的宜兴、溧阳、句容、金坛等县发起了猛烈攻势。

太平军则针锋相对,在纵横数百里的战线上与淮军展开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破围战。

同时,苏州失陷后,李秀成亲率大军驻守常州西面的丹阳,也在外围积极支援和营救常州守军。

但在此前苏南战场的一系列攻守对抗中,太平军屡遭挫败,一直处于被动、失利的低潮时期,这也导致了常州守军信心动摇,士气低迷。

因此,在外围州县的争夺过程中,太平军虽英勇顽强,极大地延缓了淮军进攻的速度,但总体上依然是败多胜少,而守城将领未战乞降、临阵投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经过四个月的漫长拉锯,淮军和常胜军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最终于1864年4月中旬,完成了对常州城的合围。

坚守孤城,血战常州

此时的常州,与外界联系已被完全切断,孤立无援,只余据城死守一途。

陈坤书根据战场态势,积极率领守军拓展防御纵深,沿运河两岸,在常州城西南和西北,分别构筑了两条二十里的防御线,列阵迎敌。

4月19日,刘铭传率先对常州西北太平军营垒发起攻击,用炸炮轰塌营墙数丈,护王携主力渡运河来援,但北岸营垒已陷,渡河未半,又遭淮军截击,死伤千余人,南岸两座营垒也随即溃退。

22日,淮军水陆齐攻,并有炮队支援配合,西南诸营亦相继告破。

破坏掉太平军的近城防御带后,李鸿章急调刘士奇带5营陆军用巨炮与常胜军戈登用开花大炮分攻常州正南门和小南门,刘铭传则率炸炮队攻北门,郭松林军攻西门,张树声攻东门。

同时,李鸿章还在城外张贴布告,声明除护王之外,凡自愿弃城投降者,一律免死。以此达到拉拢守城士兵、孤立陈坤书,分化、瓦解常州太平军的目的。

策反工作很快起到了效果,每日都有两、三百人偷遣出城投降,而陈坤书决意死守,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将意志不坚,有意叛逃者一网打尽,并在城头当众处决。

陈坤书与城偕亡的决心,让李鸿章终于明白常州不是苏州,招降纳叛、政策攻心的把戏,对眼前这座孤城不会有任何作用。

放弃幻想的淮军主帅,开始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武力攻城之上。

从4月24日开始,最后的总攻开始,戈登率常胜军用炸炮轰开了西门缺口,陈坤书指挥守军奋力抵抗,阵毙常胜军400人及1500名淮军丁勇,迫使戈登收兵败阵。

26日,李鸿章下令其余各门同时进攻,一时之间,常州城四周硝烟弥漫四野,枪炮日夜不息。太平军虽坚守阵地,死战不退,但到次日中午时分,大、小南门城垣还是同时被炮火轰塌。

危急关头,护王与其兄志王陈志书分别率精兵悍将亲赴两门堵御,太平军枪矛并施,还从城头投掷砖石、火药桶,血战之中,志王阵亡,淮军更是死伤惨重,却始终无法登城,最后炮弹用尽,被迫撤军。

淮军攻势暂停后,护王即令太平军重新修筑工事。守军每天夜间冒雨用土袋、石灰包、破船及敝絮堵筑塌陷处,5月10日,中外联军再次从城墙四面发起猛攻,常州南、北门旧缺口处再次被炸开十丈缺口,东南角墙也被轰倒,城内亦是屋瓦皆飞,狼藉一片。

常州守军虽拼死拒守,但城门各处相继失守,淮军四面八方蜂拥而入,护王无奈放弃城墙,率部撤到街心,与淮军展开激烈巷战,且战且退,直至护王府。

护王府内,陈坤书犹带领几十名战士殊死抵抗,在只剩得孤身一人时,还手舞大刀格斗,最终重伤力竭,为淮军所俘。

随后,血战孤城的护王被凌迟处死,临终时仍坚贞不屈,高呼“我欲保守常州,以为金陵犄角,奈事不成,只有尽忠”。

1864年5月11日,苏南最后的战略重镇常州失守,天京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黄昏将至,太平天国的丧钟渐渐响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鸿章苏州杀降断太平军将领后路,陈坤书投降无门,只能选择死战
血战到底,拒不投降的15位太平军悍将
晚清慘烈“鸿门宴”,八大将军开心赴宴,菜没上全人头落地
太平天国悍将悲歌:守嘉兴两王血战,杀叛将一枪爆头
咸丰十年苏州阊门外那把大火
程学启:安庆血战的幸存者,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太平军叛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