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肿瘤

    肿瘤的局部热消融治疗是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方法主要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某种能量导入体内,作用于肿瘤组织,使治疗区温度达到60℃(即刻)或 54℃(3分钟),造成组织细胞不可逆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微波消融(MWA)作为局部热消融的一种,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在小肝癌治疗方面,国内外报道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的近、远期疗效均可与外科手术相媲美。MWA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升温速度快、受碳化及血流影响小、消融范围大等优点,符合未来肿瘤消融治疗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波技术的改进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MWA临床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图1 PMCT治疗肝癌的基本元件及消融前后CT图像)

  

  (图2 对猪肝行MWA,肝脏切面图片示单电极远端(黑色箭头所示)椭圆形消融区(黄色箭头内区域),电极尖端用星号标记)

  MWA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自1994年关(Seki)等首次报告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微波天线置入瘤体内治疗小肝癌获得成功以来,MWA技术通过对微波仪和天线的不断改进创新得到快速发展。

  1996年,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小组与航天部207所合作,通过改变辐射天线芯线的材料和裸露长度,使消融体积显著增大,消融形态接近于球形。

  本世纪初,水循环内冷却天线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微波天线杆温度过高的难题,使大功率、长时间、高能量级的消融得以实施,且消融区的形态更趋于球形。

  在各种消融方法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射频消融和MWA。MWA除具有其他热消融技术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电流传导影响、受碳化及血流灌注影响小、温度上升快、消融范围大等特点。

  MWA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

  随着MWA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肿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以往PMCT主要集中在亚洲,近年来欧美在MWA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希巴塔(Shibata)等对微波与射频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消融的完全坏死率和治疗后1或2年肿瘤细胞残存率无显著差异。国内学者董宝玮等对216例直径≤5.0 cm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275个结节进行了PMCT治疗,95.64%(263/275)的肿瘤被完全灭活,患者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87%、88.81%、80.44%、74.97%和68.63%。综合国内外报道,PMCT在小肝癌治疗领域已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由于微波的热场温度高、对血管的凝固能力强,其热效率较射频高,因而MW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望对较大肿瘤,特别是巨块型肝癌取得较满意的疗效。TACE后肝癌血供显著减少,可消除或明显降低肝动脉血流的热降效应,同时栓塞后肿瘤组织因炎性水肿及pH值下降使热敏感性增加,从而有利于热传导并扩大了凝固范围。

  MWA也广泛应用于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如小肾癌。热尔韦(Gervais)等对85例肾癌患者采用经皮消融治疗,肿瘤平均直径为3.2 cm,治疗后进行了2~3年的随访,90%的肿瘤被成功消融。

  纳塔恩(Natharn)等对45例肺癌患者的78个病灶行CT引导下MWA,病灶大小平均为2.9 cm(1~7 cm)。研究发现其凝固直径可达4.8 cm,对于<3.0 cm病灶,单电极一次即可完全灭活。随访24个月时,4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4例患者病情缓解,治疗成功率达91.1%。

  在骨肿瘤方面,我国学者范清宇等对152例骨盆恶性肿瘤采用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48例IB期患者得到良好的局部和全身控制;在61例ⅡB期患者中,42 例经过术后3~11年的观察,未发生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在24例骨盆转移癌患者中,13例在观察期1~7年内尚存活,且无肿瘤残留。在存活患者中,多数获得美容学和功能学上均可接受的肢体。该研究表明,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改进了肿瘤患者的预后,并明显改善了患肢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

  MWA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MWA的适应证为:

  ⒈单发肿瘤,肿瘤直径≤5 cm。

  ⒉多发肿瘤,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3 cm。

  MWA的禁忌证包括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弥漫性病灶。

  目前认为MWA和射频消融(RFA)的并发症相同。轻微并发症包括发烧、疼痛、反应性胸腔积液、少量肺内出血或气胸、胆囊炎、皮肤烧伤等,对症治疗后一般都能消退。

  严重并发症主要有脓肿、胆管损伤、肝叶或段梗塞、张力性气胸、肺内大量出血、胆心反射、针道种植等,其发生率较低。我国学者梁萍等回顾性分析了1136例患者的PMCT数据,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死亡率为0.176%。

  未来研究方向

  PMCT问世10余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①扩大热消融范围,增强适形调控能力:通过改进微波天线的结构,使微波辐射场的场强分布形态更接近球形,更好地符合临床需要;改进水冷循环系统,提高冷却效率,使消融电极所能承受的使用功率和使用时间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单针对大肿瘤的单次灭活率。②研制与开发MWA治疗计划系统(TPS):PMCT要想达到对肿瘤组织的完全灭活,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必须开发微波TPS,术前在三维图像上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设计合理的进针路线,制定严格的MWA计划,使消融凝固范围完全覆盖肿瘤组织;术后进行验证,观察与术前计划的吻合度,对于肿瘤“冷区”部分进一步补充消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肿瘤的“空间消融”。③开展有效损毁功率的研究:目前在同功率、同时间的条件下,不同微波设备消融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因之一是不同微波仪的电缆及微波天线损耗功率不同,真正到达组织的有效损毁功率及组织实际接受能量也不同,因此,精确衡量消融范围的参数应当是有效损毁功率而不是主机的显示功率。

  ■ 链接

  PMCT原理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 MHz~3000 GHz的电磁波,医用微波的常用频率为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具有穿透、反射、吸收三个基本特征,其对生物组织的加热机制有两种:一是离子加热,如K+、Na+和Cl-等,这些带电离子在微波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振荡运动,与周围的其他离子发生摩擦碰撞而产热;二是极性分子加热,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蛋白质分子等极性分子,这些极性分子在高速交变的微波电场作用下发生快速转动,转动过程中相互摩擦碰撞产生热量。相对于离子加热,极性分子加热在微波的产热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TACE联合微波消融对比单独TACE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倾向性匹配分析
5年生存率高达64%!这7大治疗方式帮助肝癌患者快速“消灭”肿瘤
越南之行-第四种肿瘤治疗术
肺癌三种热消融技术的优缺点对比
射频PK微波,两大肝癌消融治疗正面相争,鹿死谁手?
肺癌微波消融治疗经验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