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ACC:支架或搭桥术后坚持服药 10年内死亡风险减半

 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脏“搭桥“)为主的冠脉血运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存活率仍是个棘手的问题。

近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研究发现,PCI或CABG后5年,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在10年内的全因死亡率较低。最佳药物治疗定义为4种药物的组合:至少1种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

研究者纳入了1472名患者,评估其冠脉血运重建后(PCI或CABG)口服最佳药物治疗5年对10年死亡率的影响。

5年间不同类药物的使用率为:抗血小板药物为89.3%,他汀类药物为83.9%,ACEI/ARB药物为71.1%,β受体阻滞剂为74.0%。然而,只有46.1%的患者在5年时完整接受了最佳药物治疗。

结果发现: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10年死亡率为13.1%,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下药物的同龄患者10年死亡率为19.9%;与使用≤2种药物的患者相比,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其10年死亡率显著降低53%(HR=0.470,P=0.002),但死亡率与接受三种药物治疗的患者相似(12.7%)。

▲服用不同数量药物的患者,5至10年全因死亡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因此,研究团队指出,患者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5年内应至少维持最佳药物治疗组合中的三种药物。

研究小组认为,与非最佳药物治疗组相比,最佳药物治疗组的病情往往更严重、更复杂,这表明7%的绝对死亡率差异可能低估了最佳药物治疗的益处。

此外,对于CABG患者来说,即便只接受其中一种药物、比如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其10年死亡率也低于未接受药物的患者。

注:原文有删减

参考文献:

[1] Kawashima H, et al.,(2021)"Impact of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on 10-year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J Am Coll Cardiol; DOI: 10.1016/j.jacc.2021.04.087.

[2] Boden WE, Gersh BJ .,(2021)"Defining the proper SYNTAX for long-term benefit of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with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J Am Coll Cardiol; DOI: 10.1016/j.jacc.2021.04.088.

[3] Profound' Benefit Found for Staying on Meds Long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Retrieved June 28, 2021, from https://www.medpagetoday.com/cardiology/prevention/933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支架与搭桥优劣的比较
2012冠脉介入进展
从诊断到处理:冠脉搭桥术后围术期心梗
JAMA子刊:心脏放支架5年死亡率高于搭桥!科学家首次系统性比较介入和搭桥,支架术后5年各种原因的死...
支架或搭桥患者,坚持用药者更长寿!JACC研究
【麻醉热点】他汀类药物和围术期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