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对童年的创伤,你有能力自愈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晴

在许多心理学著作里,都提到了童年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们成年后的大部分性格和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一书,更是用大量案例向我们揭示了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他认为,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是孩子构建安全感的关键,父母无私的爱和陪伴能让孩子从小获得面对世界的勇气和自信。

这类书看多了,难免会时不时地想到自己和周围人的人生,总会忍不住用书中的内容去寻找人们性格背后隐藏的过往。

想过自己的童年,想找出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如今的自己,是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和无意中或多或少的伤害吗?是童年的我在懵懂状态下和村邻家人之间不多但影响深远的交集吗?是老家田野上一年四季的风和那永远弥漫的瓜果香吗?

我想都是,也都不是,一天天长大并且走向成熟沧桑的我,应该早已将自己与那些融为一体,很难剥离也很难分辨,我受了这一切的影响,一切又都因为我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如果说父母影响了我,那么我的一举一动,是不是也牵动了父母的心,限制了父母的做法呢?父母根据当时的境遇心绪以及所感受到的我的需要来爱我照顾我,而我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应父母,这样的互动与交流只不过是我们双方在真实地表达自己。

而在这种很自然的关系里,有的人感受到了爱,有的人却遭遇了伤害,虽然这一切并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却因此影响了之后的生活。

这是一种无奈的存在,我们谁都无法预先精确地做出我要施与爱或者我要让对方受到伤害的决定,我们却要因为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度过或幸福或凄惨的人生。

所以就有了心理学,有了人生指导师,有了父母课堂,有了疗愈自我走出困惑的种种方法。可是,没有爱的滋养,所有的方法论都将沦为空谈。没有用心的陪伴,一切精妙绝伦的技巧都是那么苍白。

曾经在极度灰暗的日子里,我将心中的苦和绝望化作对父母的怨恨,恨他们没有教给我辨别真假丑恶的能力,怨他们没有传给我面对凄风苦雨的力量,更恨他们没有在我童年时代的混沌里,给我心里攒够足以抗击外界阴谋诱惑的温暖和阳光。

很长一段时间,我陷入无尽的自我怜惜里不能自拔,我觉得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原生家庭给我的伤害造成的,父母没有在我很重要的童年时代给我足够的呵护和关爱。

而另一方面,我对父母家人又有很深的亏欠心理,原因主要是我在终身大事上的任性,没能让父母因我而面上有光,经济上得到补偿,更严重的是我竟然忍心用决绝的态度狠狠地刺伤了父母的心。

而我的同乡姐妹们,大多是在丰厚彩礼和比较体面的婚礼中为父母赚足了面子和里子的,她们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而我却是来摧残父母的。

许多年过去了,母亲虽然早就可以笑谈昔时我的傻气做法了,但她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却仍存在,有限的学识无法提升她固有的思维和意识。经过漫长到绝望的等待,那些无法开解的疙瘩,在她女儿面前也只好化作了无奈和故作的淡然。

而我,却在多年的辗转煎熬后,让一份深深的愧疚久占心田。尤其是当我也成了母亲之后,那种“养儿方知父母恩”的感受,让我越来越能体会父母在家乡那样的环境中的所有想法和做法。

我也才第一次明白,在我的倔强执拗无知面前,父母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和折磨,才度过了那些漫长难熬的岁月。

其实父母当年可以强迫我的,但是他们缺乏的正是那份狠心,他们怕把我逼上了绝路。在那场爱的争夺战中,他们妥协了,含泪转身的刹那,谁能理解父母心中刀扎针刺一样的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多年以后,当我为儿子操心到神经质的时候,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父母当年忧虑焦灼的神情,心中的潮水便不由自主地汹涌而来。

我为自己当年所做的一切感到愧悔,更为自己迟来的醒悟憔悴了许多个夜晚。我开始又在一种近乎病态的补偿心理中过得昏天黑地,痛苦焦虑接踵而至,一度竟让我做事时无所适从,茫然失措。

就这样,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怨恨和愧疚两种心理与我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我曾很灰心地想,也许今生注定要在这种灰色暗淡的情绪里度过了。

好在我拾起了年少时的梦想,文字让我走向了新生,阅读和写作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天地的窗子,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

于是我明白了,我之所以困在怨恨和愧疚里矛盾纠结,完全是因为缺乏爱的回应。

简单点说就是,年轻时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同,中年后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弥补对父母的所有亏欠。

然而,这一切都是我的臆想,我似乎从来就无法让父母满意,而我又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改变面临的状况,所以我才陷入永无休止的怨恨自责里。

我常想,我的童年应该也有快乐和笑声的,那乡音袅袅的时光里,肯定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的,家乡的四季轮回里,也必定会有瓜果蔬菜的清香甘甜和日月晨昏的倏忽变幻,我也一定有过竹竿捕蝉雪野撒欢的快乐无忧……

肯定有,一定有!

可是,为什么我的记忆那么苍白?为什么回忆里都是晦暗迷茫和忐忑?

心理学朋友说,这都是因为童年的经历,你的童年不快乐!

那么,我该找父母理论吗?我该自怨自艾地说,这都不是我的错,是父母没给我一个幸福的童年吗?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来自童年的烙印,这样的事实似乎让我们感到悲观,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世界上童年经历相似的人中,后来的人生却很有可能迥然不同。

那么是不是说明,原生家庭的伤害非但可以避免,而且完全有可能被化解呢?

当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儿子已经不知不觉间长大了。而我曾经很担心的儿子心理健康问题,似乎也随着儿子成长的脚步,慢慢地消失了。

这期间,我又能做多少抚平儿子心头创伤的事?单亲家庭的诸多问题,我们也同样遇到过,而我在无数个挣扎的日子里,又何曾有能力和智慧去更好的照顾到儿子的所有喜怒哀乐?

可是,儿子用他的懂事、善良和优秀让我明白,他已经用自己的努力化解了大部分的心灵负荷,我可以放心了。

然而我知道,在心的最深处,儿子肯定还有一些最隐秘的,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伤痛。而我,终是竭尽全力可能也无法帮到儿子了。

值得庆幸的是,儿子比我想象的要强很多,在那个我用了四十多年才掰扯出一点眉目的问题上,儿子竟然以他21岁的坚韧和聪慧解救了自己。

前几日,当又一次荒唐的变故发生时,我满心担忧地前去看望儿子,我希望自己能够给儿子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可是,我劝慰的话还未说出十之一二时,就被儿子灿然明媚的笑打断了。

儿子说:“妈,不用担心了,那事都过去了!也就是睡一觉的时间,一切烟消云散!”

我定定地望着眼前的帅小伙,心中有潮,眼里有泪。

是啊,儿子可以彻底让我放心了!那么我呢,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更有信心?

童年已逝,伤痛或多或少都有,唯有爱心可以化解,只有面对才有可能痊愈,人生也才有可能重新获得鸟语花香的春天。

朋友,面对曾经的伤害,你有能力自愈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有一种人最爱抱怨“原生家庭”,他们通常有这7种表现
原生家庭糟糕,婚姻分居,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25岁女孩被父母“逼疯”:别用毁掉自己,去抗争“原生家庭”
如何激活自我的潜能:学会看见你的内在小孩,修复成长的创伤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 学会这5点,自己掌控人生
看见了原生家庭,才能唤醒我们改变自己的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