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悦读】厥阴病篇不再是“千古疑案”!这本书值得一读
userphoto

2023.08.23 内蒙古

关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金光亮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肖相如编著。该书是作者数十年学习、研究、教授、运用《伤寒论》的总结。独立思考,坚持质疑,贴近临床,规范概念,平实表达,杜绝虚玄化、神秘化,是该书的基本特征。

该书结合感染性休克,对厥阴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解读,提出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厥阴病的主题是“厥”。根据《伤寒论》337条,厥的定义是“手足逆冷”,逆冷是指手足冷逆向发展,即手足冷由肢端向肘膝关节方向发展。人体温度的维持依赖于血液循环,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如果手足冷逆向发展,即向心性发展,那可能是心脏功能衰竭。《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与《伤寒论》中所说的“厥”相似。厥的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不相顺接”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阴阳离决”就是死亡,所以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阶段。

手足冷(或手足寒),仅仅是手足的寒冷,寒冷没有向肘膝关节方向逆向发展,这是手足冷和厥的临床区别。在病机上,手足冷是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厥则阴阳气不相顺接。阳虚只是阳气量的减少,阴阳气不相顺接则是阴阳有离决的趋势。

厥有热厥和寒厥,厥阴病的厥从热厥开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载:“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确定了热厥的诊断标准,即厥与发热并见,并且厥与发热的程度呈正比;确定了热厥的治疗原则,即厥应下之;提出了热厥的治疗禁忌,即不可辛温发汗。这种情形与西医的感染性休克相似。因为有感染,所以患者会发热,因为细菌内毒素会导致微循环障碍,所以会出现手足厥冷等休克的表现。对于感染性休克,西医的治疗原则是抗感染和抗休克,《伤寒论》的原则是“下之”。临床实践证明,对于感染性休克,及时清下可以有效抗感染和抗休克。

寒厥也是厥阴病篇的主证。厥阴病篇的寒厥有两种形成原因,一种是由太阴病、少阴病寒化证发展而来,患者有呕吐、下利、大汗等见症,这种情况与失液性休克相似,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所致的休克。病机是阳气虚衰,阳不固阴,阴液耗散。病情相对简单,用四逆汤类回阳救逆,阳回阴固则厥可止。现在临床上见到的失液性休克治疗也相对简单,特别是现在有静脉补液的方法,及时补充容量,休克很容易纠正。

厥阴病篇的寒厥还有一种是由热厥转化而来的,即先有热厥的过程,然后由热厥变成寒厥。

及时清下是治疗热厥的有效手段,如果在热厥阶段没有及时清下,则深伏于体内的热邪在耗伤人体津液的同时,也损伤了人体的阳气,导致阴竭阳脱,临床先是表现为热厥,后但厥不热,再转变为寒厥。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可以分为两阶段,在休克早期,由于细菌内毒素的作用,使微循环痉挛,临床表现是感染和休克并见,即厥与热并见,这一阶段中医辨证是热厥,西医的诊断是感染性休克的微循环痉挛期,这个阶段微循环的障碍是可逆的,中医的治疗是“下之”,西医的治疗是抗感染。这一阶段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关键时期,及时清下,釜底抽薪,使深伏的热邪得以清除,解除阳气的阻隔,阴阳气得以顺接,则热厥可愈;或者通过强有力的抗感染,清除细菌的内毒素,将微循环痉挛的因素去除,微循环得以恢复,则休克得以控制。如果抗感染不力,引发微循环障碍的因素没有及时去除,则微循环由痉挛期进入衰竭期,衰竭期的微循环障碍是不可逆的,所以休克难以纠正,预后不良。这一时期的临床表现为但厥不热,很快就会变为寒厥。先有热厥的过程,再转变而来的寒厥,虽然可以按寒厥治疗,用四逆汤之类,但疗效很差,所以张仲景认为大多是死证。

该书对于“厥”的一系列解读,使厥阴病篇不再是“千古疑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厥证
麻黄类方之麻黄升麻汤
伤寒辨误系列之九:厥热胜复不是寒和热的交替作者:肖相如
结合“现代医学”解读《伤寒论》条文
衷中参西解读“厥阴病”
三阴死症(五)厥阴死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