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子益先生16本书第十四本|民国医学讲义(三)

十四本民国医学讲义(三)

彭子益作

医学丛谭

方全部根本解

各方(原方分两减用之)

血痹虚

 黄芪桂枝五物

 桂枝骨牡蛎

 小建中

 黄芪建中

 八味气丸

 

 

 大黄虫丸

惊悸方

 桂枝去芍加蜀漆骨牡蛎救逆

 半夏麻黄丸

 柏叶

 泻心

 黄土

 赤小豆当

奔豚

奔豚

 桂枝加桂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水气方(即病)

 防己黄芪

 越婢

 防己茯苓

 越婢加术汤

 蒲灰散

 甘草麻黄

 麻黄附子

 杏子

 黄芪桂酒芍药汤

 桂枝加黄芪

 桂甘姜麻附

实汤

消渴小便不利方

 白虎加人参

 文蛤散

 五苓散

 猪苓

气丸

 瞿麦丸

 蒲灰散

 滑石白

 茯苓盐汤

黄疸方

 

子大黄

 五苓散

  大黄硝石

 桂枝加黄芪

 小半夏

  小柴胡

呕吐逆方

大半夏

 茯苓

 文蛤

 猪苓散

 大黄甘草

 四逆

 小半夏

 小柴胡

 半夏泻心

 吴茱萸

 半夏干姜散

 黄芩加半夏生姜

 生姜半夏

 橘皮

 橘皮竹茹

下利方

 四逆

 通脉四逆

黎勒散

 紫参

子鼓

 小承气

 大承气

  白

  桃花

  苓桂

气丸

  甘遂半夏

己椒黄丸

  十枣汤

  大小青龙汤

  木防己

  五苓散

  小半夏加茯苓

  小半夏

  厚朴大黄

  葶泻肺(方

咳嗽方

  茯苓桂枝甘草五味

  苓甘五味姜辛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

肺痿方

  甘草干姜

  桔梗

  葶泻肺

咳嗽上气方

  越婢加半夏

  小青加石膏

  厚朴麻黄

  射干麻黄

  麦

  皂荚丸

胸痹心痛短气方

  栝薤白白酒

  栝薤白半夏

  枳薤白桂枝

  人参

  茯苓杏仁甘草

  橘枳生姜

  薏苡附子散

  桂枝生姜枳实汤

乌头赤石丸

  附子粳米

  大建中

  赤丸

  大黄附子

  厚朴七物

  厚朴三物

  大承气(方见伤寒阳明篇)

  大柴胡(方见伤寒少阳)

寒疝方

  大乌头

乌头桂枝

  当生姜羊肉

宿食方

  大承气(方见伤寒阳明)

  瓜蒂散

  藜芦甘草

筋方

屎白散

狐疝方

  蜘蛛散

肠痈

  大黄牡丹皮

  薏苡附子败酱

  排脓汤

  排

  王不留行散

  浸湿

  黄

妊娠方

  桂枝

  桂枝茯苓丸

  附子

  胶艾

  当

  干姜人参半夏丸

  当归贝母苦参丸

  葵子茯苓散

  当

  白

后方

  小柴胡(方见伤寒少阳)

  大承气(方见伤寒阳明)

  当生姜羊肉

  枳药汤

  下淤血

  阳旦(即桂枝

  竹叶

  竹皮大丸

  白翁加甘草阿胶

病方

  旋覆花

  姜胶

  抵当

  温经汤

  土瓜根散

石丸

  小青龙汤(方在痰

  半夏泻心(方在呕逆)

  甘草大枣汤

  半夏厚朴

  当散(方在妊娠)

  小建中(方在虚

红蓝花酒

  大黄甘遂

气丸(方在消渴)

  猪膏煎(方在黄疸)

  蛇床子散

  狼牙

医学丛谭编终

医学丛谭编              彭子益述

方全部根源解

医理根于河于内经、难经而医方则传沙太守仲景先。仲景本河之旨,著《论》、《玉函经》寒金方也,但方中只言某病用某方,至于某病因何而起,方因何能治某病,却未曾明白出。所以后人明知方最好,苦于无法去学。方的分两,是朝分两,比如今的分两更大三倍,分两太重,更不敢学。遂都去学方,反将医学弄的乱了。人生之初,先中气,由中气化生十二气,中气左旋右气随着中气的旋,左升右降;中气在人身之上心之下;十二气在人身上下左右;中气如;十二气如。中气旋气升降,当升不升陷,当降不降逆,升降反常人病,中气亡脱人死。脾属己土,胃属戊土,脾之气主升,胃之气主降,一升一降,合一气。肺属辛金,大属庚金,大肠经之气主升,肺之气主降,一升一降,合一气。属癸水,膀胱属壬水,肾经之气主升,膀胱之气主降,一升一降,合一气。肝属乙木,胆属甲木,肝之气主升,胆之气主降,一升一降,合一气。心属丁火,小属丙火,小肠经之气主升,心之气主降,一升一降,合一气。心包三焦皆属相火,三焦之气主,心包之气主降,一升一降,合一气。十二气。升降如,根于中气之旋,故曰中气如气如也。仲景先方,不离十二气的升降与中气的旋十二气的升降,是极容易知道的。后世医虽多,理虽,而十二的升降,是唯一无二,无有歧异的。兹各方,按着中气左旋右转、十二气左升右降的理,逐方解。如欲精而之,可将上的中气由来、五行生克、六气从化,玩明白,便得仲景先的真。仲景方,医方之祖,非学仲景方,医理不能昌明,医法不能一也。

各方(原方分两减用之)

○血痹虚劳方

黄芪桂枝五物

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外身体不仁状如痹。

黄芪  三钱  桂枝 二钱    钱 生姜  三片    去核枚。

此肺胆二不降,肝不升,中气虚弱之病。血痹者,气血凝滞而痹身体不仁者,荣之滞也。脉法关上,关下阴位,关上阴根,关下阳根。关上之脉升极而降,关下之脉降极而升,关者,升降之枢。平人中气旋,荣升而其疏泄之令,降而行其收之权。肺主而肝主荣,升降和,故关上不微,尺中不小不者,阴中阳弱而生寒也。此病荣气不升,气不降,胆木克土,中气不和,荣之升降不气滞,故血痹而身体麻木不仁。此方用黄芪补卫气而助其降,用桂枝达气以助其生,升降和,血行流通,不仁自愈。然荣之不和,由于中气之虚滞,中气之滞,必有胆木上逆之邪,故用姜以和中气,用芍以降胆木;胆木降邪去而中气不滞,相火根而关下不也。此方中而不用炙草者,炙草味甘性,易于壅,荣之病。壅不相宜也。

桂枝骨牡蛎

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寒,目眩落,脉极弱芤清谷,亡血,失精,脉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此之。

桂枝  三钱   生姜  三 去核 三枚

炙草  一钱 龙骨  三牡蛎  三

此中气之旋不旺,胆不降,肝不升,阳气不藏,相火越之病。胆甲木化气于相火,胆相火下藏于水位,水气下温,肝木阳升,故阴不寒。肝乙木由水上升而化君火,循行少腹全部,肝上升,故少腹不弦急。心君清宁,不病梦交。肝于目,胆于目眦,胆降肝升,故目不眩。阳气下藏,水温和,相火不逆,故不落。相火下藏,以生脾土,故大便不清谷。肝脾之气上升,血不下陷,肺胃之气下降,血上逆,故不亡血。相火下藏,肝木上升,故不精。脉虚者,中气虚也,芤者,精失血亡,阴中之阳弱也。者,中气虚滞也,微者,阳弱而寒生也。此方炙草、生姜、大枣补调中气以助旋、芍降胆,桂枝升肝骨、牡蛎住越阳相火,故病皆愈也。此病脉未数,故用骨、牡蛎。若由虚芤而转细、由数、是木气已骨牡蛎,性极滞,不可用也。

小建中

治虚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者。

 钱  桂枝 二钱  炙草  二钱 生姜  三

  去核  五枚糖  炒    一两

此中气虚,胆不降,肝不升,相火不藏,而脾胃津液被之病也。肝郁于下里急而腹痛,胆郁于上,心不能下降,木气离根,心神不宁,悸。胆上逆,相火不降,肺气不能收衄。脾胃困四肢酸痛,相火上逆,故手心。肝木上升生心火,肝不升,陷而生,故足心。相火不降,脾胃津液被,故咽干口燥。胆不降,肝不升,木郁风动。而水不藏,故梦中失精。此方重用芍,降胆经敛相火也。重用糖,养脾胃津液也。用桂枝达肝也。用炙草姜枣调补中气以助旋而复升降也。木本生火,升降合宜,于水位。木土和,水藏大秘,火不灼津。木不克土,中气旺。虚自愈。此治虚之大法也。建中云者。木气克中土。故病虚,此方升降木气。以建中气也。

黄芪建中

治虚里急,不足,即小建中加炙黄芪三,气短胸者加生姜,腹中者去大加茯苓三,及肺虚不足,气加制半夏三

此中气虚,胆逆,肝陷,肺气虚而不降之病也。虚之病,由于中虚木郁,相火不藏,津液干枯。若加以肺气虚弱,不能收干咳不已,遂成无法可治之瘵;盖肺气足降而生水,金收水藏,胆降肝升,木气自和,相火自秘,中气自旺,虚自愈。炙黄芪所以肺气之降,以益水源而藏相火也。生姜最降肺气,肺气不降,故气短而胸性凝重,苓性疏条,腹,故去而加苓也。制半夏降胃逆、除痰涎之要。血生于肝脾,气生于肺胃,生于肺胃者,生于肺胃之降也;肺胃不降;气虚;故加半夏降肺胃而气源也。半夏最耗阴液。此方如无糖之养津液,恐半夏未必有功而无。是不可不慎者。

八味气丸

主治虚、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干地黄  八钱     钱  山茱萸 四茯苓    三

泻   三钱  丹皮    三钱 制附子  一钱  桂枝   一

此肝不能上升,肺不能降,水寒土湿,木郁风动之病也。肝木生于水,腰为肾位,水寒木陷故腰痛。寒不升,木枯风动,故少腹拘急。木主疏泄,木枯风动,疏泄无力,故小便不利。此方干地黄木息,山茱萸敛风气,丹皮清木以去滞,桂枝升木陷而达木郁,附子温水寒升气,以培木气之根。水寒木枯,脾土必湿,故又用苓以去土湿;盖土气一湿,木气升达无路,故下郁而生。用山者,山本是大肺金而助降,金本克木,肺金能行降木自易平息也。息木和,疏泄乃小便自利,少腹不拘急。水温升,肝木荣达,腰自不痛。者,木枯不和之邪气也,邪气愈旺,正气愈虚。此方敛风平邪,以养肝木之正气。木枯生,极耗精,地黄息以保精,非补肾精之也。此方无中气,而木息,即以保中;如木枯生克土而耗津液,心至中气而病重矣。

主治虚不足、气百疾。

即山三十分麦冬 六分桔梗 五分杏仁 六分

十分阿胶 七分干地黄十分芍  六分柴胡 五分

桂枝  十分川芎  六分大 五十枚膏党参  七分

炙草  二十分白  六分茯苓  五分干姜  三分神曲  十分中此没有神曲,实际应有】    二分防  六分

豆黄卷  十分 ,上二十一味研末蜜丸如子大,空腹黄酒服一丸,以一百丸

此肺虚而不降,肝下陷,胆上逆,中气虚滞,脾胃有湿,木枯生,耗津克土之病也。平人肺则肾水下藏,水气下藏相火蜇秘,水藏火秘,木气根深,胆降肝升,气不作,既不克土,亦不耗精。中气太和,不病虚。此方重用山肺金以主降。用麦冬以益肺津。用桔梗、杏仁以下肺气。用当归、阿胶、地黄,以枯木。用芍药、柴胡以降胆木之逆。用桂枝、川芎以升肝木之陷。用大枣、党参、炙草以中气。用白术、茯苓以培土而除湿。木枯生,中土与木气必滞。用干姜、神曲以行土气之滞。用白敛、豆黄卷、防以行木气之滞。金收、木和、土运、中,此治虚之大法。木气不和者,百病之,五藏之,金逆遇风则愈逆,土困遇风则愈困,水弱遇风则愈弱,火泄遇风则愈泄。故曰,气百疾也。

治虚不得眠

仁  一两研 川芎  一钱 茯苓  二钱  炙草 一

知母  二

此胆不降,中虚土湿,相火上之病也。平人肝左升,胆右降;胆右降,相火下行,交于水,故得眠。然肝升胆降,必由中气之旋。虚不得眠者,中虚土湿,胆不降,相火浮逆也。此方重用仁以而助右降之气,炙草中,茯苓泄湿,知母清降相火,使之下交水位,用川芎,微升肝胆降。因肝升胆降,一气如故也。

大黄虫丸

治五,虚极羸瘦,腹,不能食,食忧伤饮伤,房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内有干血,肌肤甲,两目黯黑,虚,此方主之。

大黄  一两虫 四钱  虻虫  五钱 水蛭  五钱  蛴螬 五钱  干漆  二钱 桃仁  五钱  杏仁 五钱  黄芩  二钱   钱 干地黄  三两炙甘草  三钱  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日三服。

此胆胃不降,肝脾不升,木枯克土,经络之病也。平人中气和,肝脾左升,胆右降,经络流通。不生滞,故无干血。胃主容,脾主消磨,脾升胃降,故不腹而能食。肝开于目,胆降肝升,肝阴中之阳上达,故两目不黯黑,内无干血,故肌肤不甲亦不羸瘦。一有干血,升降塞窒,土木枯,故病作也。此方用虫、水蛭、螬、干漆、桃仁以磨干血,大黄以去土滞,杏仁以行气滞,芍药、黄芩清降胆木以助其降气,干地黄肝木以助其升气,炙草以中气,而扶土气。所谓补虚者,去滞之功效也,干血磨去,升降复原,经络流通,故病愈也。凡如小豆大,只服五丸,可不可急攻之意;如服之急,中气受,必生它矣。

○惊悸方

桂枝去芍加蜀漆骨牡蛎救逆

治火邪惊悸者。

桂枝  三钱 草  二钱  生姜 三钱    六枚去核

蜀漆  即常山根   三骨 四研牡蛎 五

此胆不降,肝不升,中虚而阳气不根之病也。阳位于上而于下,肝上升清阳上达,胆下降阳气根。肝升胆降,全中气之旋。平人阳气根,不惊悸。此方本是寒太阳症,以火熏汗,生坏症之方。曰火邪者,即火熏之火,非本身之火也。寒太阳表症,当以汗解,医以火熏汗,致令汗出太多,阳气拔根,浮越于上。中气被,胆逆肝陷,下之清阳不能上升,上之浮阳不能下降,故心神不宁,而作惊狂。悸者,摇摇不安,将惊未惊之意也。此方骨、牡蛎降胆以收浮阳使之根,用桂枝升肝以升清阳使之上达,用炙草姜枣补中气之旋升降之本。中虚胆逆,则浊气停于胸膈,故用蜀漆以去,而清心气,故惊悸止而人安。芍苦寒之性,最阳气,阳气拔根,中下皆寒,故去而不用也。

半夏麻黄丸

治心下悸者。

半夏 制麻黄各等分,丸,小豆大,每服一二丸,日三服。

此肺胃不降,心下,阻碍肝胆二升降之病也。心之气君火,心包之气相火,君火胎于水而于肝木。相火者,水中阳气之根。胆者,相火下降之路。肺气下降化水,而胃经实为下降之。胃气不降,肺气亦无降路;肺胃俱逆,水停心下,相火熏灼而成瘀填于心下,于是胆不能降,肝不能升。心君之气无根,相火之气上,所以心下悸也。此方用半夏降胃逆,而去淤;用麻黄泄肺逆,而清气道胸膈清虚。肝胆之升降有路,故心悸愈也。惊悸之症,只二木,此方不用升肝降胆之而用降肺胃之者,其病原只在肺胃也。

柏叶

治吐血不止

柏叶  五钱 干姜 炮  一钱  艾叶 五钱  通汁一合白马粪水泡取汁同煎【不通,字有缺】

此肺不能降,中气湿寒之病也。血升于肝而降于肺,肺气降故不吐血。肝升肺降,全由中气之旋。中气湿寒不能旋,故肺金不能降,血停上焦。是以吐血不止。此方用柏叶以降肺气,艾叶以温升肝,用干姜以温中气助其旋。中气右转则肺气降,中气左旋肝木升,肝木能升,血乃归经,升降回。故吐血自愈。白通汁血。此方温中而兼温升肝者,使血归经也。

泻心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

大黄  一钱   五分黄芩  五分

此心与心包二不能下降之病也。心属君火,心包属相火,火性炎上,平人火不上炎者,心心包之降气足也。二不降,故血随火而病吐衄。此方用三黄以降心气,心气下降,吐衄自愈。泻心用徐服,只将心气泄中焦,不可将大便泄下,中气泄,中不能右心气愈逆,吐衄加而烧热作,相火金逆,下部成了寒,中土无根,便关生死。此病如用生地、麦冬等,病必加重,地冬是息风润燥之,最助土湿,土气一湿,旋不灵,上逆更甚之故也。

黄土

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血也,亦主治吐衄。

炙甘草二钱    钱  附子 制 三钱  干地黄  三

阿胶  三钱 黄芩  三钱  灶中黄土 三两

此脾胃湿寒,肝下郁,肝、脾、均不升之病也。气生于肺而降于胃,血生于肝而升于脾,血升不病便血。肝木之气,水母而火,本易寒,木主疏泄,寒脾湿,木郁生疏泄于下;寒脾湿,不能上升,是以便后血下也。

此方炙草中气,白燥土湿,附子温寒,地胶、黄苓息,以疏泄之宜,灶中黄土燥湿血;中阳复,肝木之气充足,故不下陷,土湿除去,肝木亦随脾土左升,即不下郁而生风热,故便血自愈。便血之症,全不与大相干,惟不知道升降之,只血由大下来,故世人皆谓肠风下血。此等症亦有吃阿胶而愈者,病只在木气之风热,脾尚未湿寒;如无阿胶,吃猪肉不着亦可。此症肛门发热,即木气下郁所升之风热也。此方亦主治吐衄,吐衄之病,者,由于中虚而火逆。于寒者,由于中寒而肺胃不降,火逆虽,亦肺胃不降也。如肺胃能降,甲木与相火二气,皆由右下行,火自不逆。此方所治之吐衄,乃中虚土湿,水寒木燥,木上,虽无降肺胃之,而息即能降肺;盖金主静,木主进则静气退,气退静气,木家之息。则动气自退,肺金自能降也。炙草中气也,白去土湿也,地黄、阿胶润风木也,附子暖水寒也,黄芩清木也,灶中黄土除湿而血也。所谓摄血者,并非灶中黄土,能将血住。盖其除湿之大,土气不湿,肝脾升而肺胃降,自然血不下陷,亦不上逆耳。

治血症敢用热药者,知仲景温水燥土、润风之法。如不知而懵然用之,必至灼津液,木枯金燥,阴竭中亡,以至人死。此方附子、白与阿胶、地黄、黄芩同用,即温水寒、亦清木,即除土湿、亦木枯,各得其宜,自无偏害。后人仲景方中有寒并用者,每每思之不解;盖未从中气旋五行气化学起故也,只知用寒者,下咽加不解其故,亦未从中气旋五行气化学起故也。此方与泻心合看。

赤小豆当

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此方主之。

赤小豆  四两 水浸晒干

  一两同研散,日三服。

此肝木虚寒不能上升之病也。大小二便之行,皆秉肝木疏泄之气。先便后血者,肝木疏泄之气,郁于土气之中。先血后便者,肝木疏泄之气,郁于土气之外。肝阳不足,疏泄气,故将便而血先下。此方用当归补肝阳,以助升气,赤小豆芽性极条达,能除湿而助肝木之上升也。

奔豚

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者。

炙甘草二钱   半夏制 四钱  生姜  四钱  葛根 三

钱  黄芩  二钱  川芎 二钱   

甘李根白皮   一两煎服。

此胆不降不升中气虚弱木气妄行之病也。奔豚之病谓为母猪作之,由少腹直冲胸奔狂之豚,痛楚异常,上,昏不知人,气过则仍安好。此病之状,在肝胆二,其病之原,寒之故。五行之气,惟木气最,凡口眼歪斜、手足抽搐、疼痛冲,皆木气之事,人奔豚为肾气上冲,其乃木气也。胆甲木,化气于相火,胆下降,交于水,水温暖,乃肝木,胆降肝升,回一气,和煦,故不冲

如其胆不降,相火上越,水必寒,肝木无根,升不能升,降不能降,作,是以冲,有如奔豚。治奔豚之法,本以温肾为主,但当二木,火气上,温,性,是欲治此病之本,反以增此病之矣。

此方用芍药、黄芩降胆,以清甲木之;用川芎、当温升肝;用甘李根白皮以清乙木之,乙木失根,上冲,乙木上冲之大,故甘李根白皮分量多。用半夏、生姜、葛根者,木气上冲胃逆而生,故用之以降胃逆。用炙草以中气之旋,而木气之升降,故病止也。上升与上冲不同,升者得其正,冲者反其常。乙木之根气温上升,根气脱离上冲。欲温寒以治病本,需病退之后,徐徐温之,一面和肝胆二病根可去,而病可不再也。

桂枝加桂

汗后,复烧针其汗,针处寒,核起而赤,必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此主之。

桂枝  三钱   钱 炙甘草  一生姜  二

  三枚去核

此汗亡中之阳,中虚水寒,木气失根,胆不降,肝不升,将作奔豚之病也。木生于水者,生于水中之温气,汗亡阳,水寒生。针处核起者,寒气之凝聚,核起而赤者,荣外逼也。金水之气为卫,木火之气荣,荣行于经络腑而根于中气。腑之气主里,荣之气主表,寒表病,荣不和,烧针,故荣外逼。此病针处核起,即知寒之已甚,木气必失根,故知必奔豚。此方炙草姜调补中气而助升降,芍降胆,桂枝升肝。加桂枝者,肝木根本之温气,以达于经络之表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主治汗后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方主之。

桂枝  三钱 茯苓  四钱  炙草 二钱    去核三枚

此汗亡中之阳,肝木失根,不能上升,土湿中虚,欲作奔豚之病也。胆木不能下降,生惊;肝木不能上升,生悸。肝木不能全升,悸在心下;肝木欲升不能,悸在下。悸心下,悸在下重。汗阳亡,一见脐下悸,乙木郁生冲,故知将作奔豚。此方用桂枝以达肝木,用茯苓去湿土,以遂木升之路,用炙草大枣补中气,以木气之升降也。

○水气方(即肿病)

防己黄芪

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此主之腹痛者加芍

防己  三钱 黄芪  三钱   草 一钱   

此肺气虚而不降、中虚土湿之病也。人身上下,全是气与水,水升化气,气降化水,水升化气汗孔通,气降化水水道通利。气水分清,不,气水分清,全土气不湿,中气旋,脾升胃降之力,尤肺气收下降,而后汗孔始通,水道始利。水之病,其脉自浮汗出身重恶风之气,为风邪所,不能收下降,故汗出而恶风,肺主皮毛,病气在外,故脉自浮;水郁湿升,故身重。虽然汗出,却非汗孔疏通之,乃肺虚不降,毛孔之汗,故虽汗出,水气并不消。

此方用黄芪肺气以助降。用防己以逐水,白以去土湿,炙草以中气,中气旋,肺气下降,水道通,所以愈。如其腹痛,是胆木横逆,不能下降以交肝木,木郁作痛。故加芍降胆以和木气也。

越婢

恶风、一身悉、脉浮不渴、自汗出,无大者;恶风甚者,加附子三

麻黄  三钱  石膏  一两炙草  二钱  生姜 三

  八枚去核

此中气虚弱,风伤肺气,肺燥不降水郁为肿之病也。麻黄汗极猛石膏极胃阳,此病既是中虚汗出,并无大,而复用之何也?缘风水之出,乃肺气不降,郁生燥,大火逆,不大者,乃肺燥,故虽汗泄,仍是郁燥,肺气清降,水道通。今肺郁汗出,外内格阻,故用麻黄以泄肺气之郁,用石膏以清肺气之燥。肺气不郁降,不燥清,肺气清降,水道通,皮毛闭敛,内外和合,水乃愈,此麻黄石膏之法也。炙草枣补中气之旋以助肺气之下降,而盖化水之源,气水化分之原乃中气也。恶风阳虚,故加附子也。

防己茯苓

治皮水病、四肢、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此主之。

防己  三钱 茯苓  六钱  黄芪 三钱  桂枝  三

炙草  二

此肝不升,肺不降,土湿中虚,荣,皮之病也。脾己土,胃戊土,肝主荣,肺主;脾升,升,胃降,降,土湿中虚,脾胃不运,故肺逆肝陷,而荣,气水不分,而作矣。四肢秉气于脾胃,皮者,荣之所司,土湿水停,故四肢聂动,水在皮肤之也。

此方用防己以逐水气,茯苓以泄土湿,桂枝温升肝荣,黄芪降肺调卫,炙草中气之旋以助肝肺之升降。肝升肺降,荣卫调和,水去湿消,故病愈也。荣者,气血之在经络之称,荣主疏泄属于肝木,主收属于肺金,肺肝二气之升降和,金于外,木泄于内,后水道清通不病水。故水之病,多之脾胃肝肺此四也。

越婢加术汤

治里水,一身面目黄、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此主之。

麻黄  三钱  石膏  六钱  生姜 三钱     八枚去核

 

此中虚肺气郁燥不降之病也。里水者,其水在里,与水、皮水水气在外不同,水、皮水脉浮为顺,里水脉沉为顺。肺气清降,水气下行,中气旋,下注膀胱,身无停水,不病水。肺郁不降,溢于经络,故成里水。黄土色。土败则显黄色。如而小便复利,是肺郁不降,而木气疏泄,疏泄津,必渴;故加白以保津液,姜枣补中气,麻黄泄郁,石膏清肺燥也。肺气郁而不降,造成水果,麻黄最泄肺郁,故水方中多用之也。

蒲灰散

治厥而皮水者此方主之。

蒲灰  七钱 滑石  三钱,散,每服一,一日三服。

此肝不升,木郁于膀胱之病也。厥者冷也,厥有内寒、内之分;内寒而厥,是肝脾之阳虚;内厥,是肝家之阳郁。肝阳上升,化心火,阳气通达,故不厥。皮水之病,土湿遏阻肝阳,肝木下陷于膀胱而生,内热为皮水所格,于是内则热生,外方用蒲灰以清膀胱之湿,用滑石以清水道,水去消,肝阳上达,所以厥愈。后将厥,亦认为阳虚,而用干姜附子,更加,厥将更甚也。

甘草麻黄

治里水越婢加白术汤亦主之。

草 二钱  麻黄 三

此中气虚而不运。肺气郁而不降之病也。里水之病,中虚肺郁,一定之理。此方用炙草以中气,用麻黄汗,以泻肺郁也。

麻黄附子

水之病,脉沉小者属少阴脉浮者为风气水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浮者宜杏子

麻黄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制附子 三

脉浮者,肺燥不降。脉沉者,寒而阳不升也。少阴脉沉小,故水之病,脉沉小者属于寒。如脉浮者,浮为风水,如虚气水,气不化水,皆汗即愈。脉沉者,宜麻黄附子麻黄以泻肺郁,炙甘草以中气,阳陷故水道不利附子温升阳以通水道也。

杏子

杏仁  五钱 麻黄  三钱  石膏 八钱  炙草  二

脉浮属于气分,故用杏仁麻黄以泻肺气,肺气郁生燥,故用石膏以清燥,用炙草以中也。

黄芪桂酒芍药汤

治黄汗病,身体发热汗出而渴,状如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以汗出水中,水从汗孔入得之,此主之。

黄芪  五钱   钱 桂枝 三钱 苦酒 三分 苦酒

水七分煎服,若服后心者,服之六七自解以苦酒阻故也。

此肺、胆二不降,肝不升,荣双郁,为肿,荣郁为热之病也。水之病,本是郁所成。者,肺气收之能也。肺气不降,于是气郁阻,不能收,气水不分,然后病。黄汗者,荣气郁于气之中也,根于金水,荣根于木火,荣郁于,于是发热入于脾,是以汗黄如柏汁,黄土色故也。凡肝木不升,化之病,胆木必亦上逆而化火,故此方用芍降胆,桂枝达肝,以和荣气而退木,用黄芪补卫气,用苦酒以助收也。

桂枝加黄芪

黄汗之病,两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荣血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从腰以上汗出,腰下无汗,腰弛痛,如有物在皮肤中状,者不能食,身重,躁,小便不利,此黄汗。此主之。

桂枝  三钱   钱 炙草  二钱  生姜 三

  六枚去核生黄芪  三钱,服后吃稀粥取微汗。

此中气虚弱,肺、胆二不降,肝不升,荣郁阻,生之病也。内之病,外寒者多内,外者多内寒,因中气虚弱,腑荣之气,阻格不能和之故也。黄汗之病,其在里,郁于里,不能外达,故两自冷。假令两胫发热,是寒在内,而在外,此为历节之病(历节之病,俗名若食后出汗,暮卧盗汗者,此荣分之血为热所逼,化汗外出;若荣分之血,化汗外出,仍不退,荣血日枯,其身体之皮肤,必如甲之落。如发热不止,血内郁,必生恶疮本来身重,汗后忽,血随汗亡,木枯生,身体必生瞤木上冲。必生胸痛。如从腰以上出汗,腰以下无汗,是木气能泄于上,不能泄于下,欲泄不能,郁而生冲故腰髋驰痛。似皮中有物,如其者,则风木克土,必不能食。而身体痛重,木郁不达,则烦躁而小便不利,此皆黄汗之病也。

方用芍桂降胆升肝,以荣气,用黄芪降肺,而调卫气,炙草中气,以复荣之升降。能降水不外溢,荣能升达,小便通利而木不生故黄汗愈也。水之病,肺气不降而塞者,用麻黄,肺气不降而虚弱者,用黄芪,必先明荣之理,然后知治黄汗之法也(荣之理,详见分合)。

桂甘姜麻附

治气分心下大如如旋杯者。

桂枝  三钱 麻黄  二钱  炙草 二钱   生姜 

  六枚去核  附  钱 细辛  八分

服后汗出如虫行皮中愈。

此荣陷逆,阳不升,中气虚而寒上凌之病也。心下气分之位,本清虚,水之病,土湿水寒,阳不能上升,以化心火,寒水之气上凌心位,故心下大如如旋杯。人身之气温运,寒凝,寒水之气上凌,凝不散,故有形如此。方用桂枝达荣,麻黄泄,炙草姜中,附子、辛下寒气之,以温补肾中之阳,中有阳,温气上升,心下之坚结自散。荣升降,中气旋,故病愈也。

实汤

治心下大如如旋杯,水所作,此主之。

  钱   钱,服后腹中,即当散也。

此水气积结,胃不降之病也。胃气下降,胸膈舒,如水在胸,胃气不能下降,心下聚,大有形。此方用枳以下积结,白除湿中土,湿消土旺,脾升胃降,积结乃消。如用枳不用白中气亡,愈下愈矣。

白虎加人参

治渴欲水口干舌燥者。

石膏  一两知母  三钱  粳米 六炙草  一

党参  三

此肺燥而不降之病也。平人肺气清降,降津生,是以不燥不渴。此病石膏、知母,清肺之燥,粳米养津,炙草中气之旋以助肺之降气。气生于肺而降于胃,肺清降气足,燥而不降气虚,故加党参以益气。渴有燥、湿之不同,燥家之渴,白虎加参,清燥益气之法也。

文蛤散

治渴欲水不止者。

文蛤  一两,杵散,白水下,每服一

此肺胃二被水阻格不降之病也。肺胃气降渴,人之夏日动则渴而思者,即肺胃被不降之故。坐定即不渴者,即肺胃气降之故。此病肺胃之气被水阻格,不能下降,是以渴欲水不止。文蛤散利水下行,水去肺胃气降,故不渴也。此病水不止,不因水气阻格肺胃下降之气,不比白虎加参之真渴。名虽水不止。所却不多也。

五苓散

治渴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此散主之。

茯苓  二钱 猪苓  二钱  泽泻 三钱    钱 桂枝  一

送下。

此肺胃二被水阻格不能下降之病也。平人不渴者,肺降生津也,平人不吐者,肺胃右降,水气下行,胸无停水也。此病胸有停水,肺胃之气不能下降,肺不能生津,是以作渴。停水阻格,新水消,是以水入乃吐。苓泽术泻水除湿,桂枝和木气之疏泄以通水道,水消肺降,故病愈也。

五苓散

主治脉浮,小便不利,微,消渴者。宜利小便汗,此方主之。方

此肺胃二经为湿所阻,不能下降之病也。肺胃不降,故脉浮。肺气不降,不能化水,故小便不利。肺胃不降,火逆刑金,故有微。湿气阻格,肺不能生金,火又刑,是以消渴。此方泽术除湿去水,桂枝达木气,通水道而知荣能利小便又能汗也。

猪苓

主治脉浮发热,渴欲水,小便不利者。此方主之。

猪苓  二钱  茯苓  二钱  泽泻 二钱  滑石  二

阿胶  二

此湿气郁阻,肺胃不降,肝不升之病也。平人上焦之气能降,脉不浮;上焦火气下行,发热;然中土不湿,而后旋升降各遂其性。此病湿气中阻,肺胃不降,风热上冲,故脉浮发热。渴欲水,湿气中阻,肝不能升达,肝主疏泄,疏泄不,故小便不利。此方苓湿,滑石清木气之郁以利水道,阿胶木息,上平其冲,下则调其疏泄。消渴之病,有病燥者,病湿者,有燥湿兼病者,人参白虎治燥渴之法也,五苓散湿渴之法也,猪苓治燥湿兼病之法也。然猪苓木之枯燥,燥在木不在金也。

气丸

主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一斗小便亦一斗。此方主之。

干地黄  八钱 丹皮  三 即薯 山茱萸  四

茯苓  三钱 泽泻  三钱   钱  桂枝 一

末,蜜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一日服两次。

此肺不降,肝虚寒,不能升达,郁生燥之病也。金主收,木主疏泄,肺下降,能收,肝上升,疏泄适宜。肺气旺,气降津生,故不渴;肝疏泄得宜,故小便不多。平人水如胃,胃降而之,脾升而磨之,中焦之升降旋,而后精于肺家,由肺家灌于全体,其余糟粕,经肾家之渗化,肝木之疏泄,乃成小便。小便者,精之糟粕,如其渴而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是精糟粕一都下,津去木枯,生克土,故消渴之病,死者甚多,其皆肝疏泄之太也。

肝属木,所谓风者,即是疏泄之偏气,平人肝疏泄,何以不偏?下降,金收水藏,水藏相火秘于水气之中,水气温暖,木气得,木静平,故疏泄不偏,所以不病消渴。此方用山药补肺气之降也,用干地黄枯木以息也,用丹皮清风热也,用山茱萸敛风气也,用附子温水寒也,用桂枝达木气也,用苓者,水寒木郁,肺不降之病,四之升降不和,中土之气,必。土气停滞,必生湿气,而木气之生,虽因水寒,亦由土湿,盖脾胃升降之阀门,脾湿不升,肝亦郁而不升,郁而不升,故而疏泄作,用苓所以去土湿而复生之常也。地黄本是滋木息,并非滋补肾水之风动疏泄,耗伤肾水,故服地黄之后,水得以不。如木不,而水微弱者,此土金之气不足,金不生水之故,土金不足,再服地黄以寒滞中气,升降失常,百病皆起矣。大概滋之品,皆是燥之,如定木气燥,自当用之,如定确是水弱,不可不中土而大肺金也。

瞿麦丸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此方主之。

茯苓  三钱   钱 瞿麦  一钱  根 三

  钱,上五味研末丸,梧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知。

此于气丸主治同一病也,彼小便偏多,此小便不利。土湿水寒,木郁风动,疏泄失宜,偏多不利,皆疏泄之失宜也。蒌、药、瞿麦清肺金以助降,附子暖水,茯苓去湿。此方金燥偏气丸木偏,至土湿一也。

蒲灰散.滑石白.茯苓戎盐汤

小便不利此方主之

蒲灰散

蒲灰  七分滑石  三分共研散,每服一,日三

滑石白

滑石  一两白  一两乱  一两洗净烧灰 ,共研散,每服一,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

茯苓  四  钱   即青钱,煎服。

此土湿木郁,木膀胱之病也。木本生火,乙木上升生丁火,不升陷,生邪,凡小便黄赤之病,皆木陷生,名虽为热,而木陷由于虚,木陷生,尿道淤,生痛楚。既虚症,只可滑尿道以去淤,不可用寒凉之,致中气。中气乙木上升之本,中气旋乙木上升,自不下陷,以生邪。蒲灰散、滑石白散,治尿道已有郁之小便不利,蒲灰、滑石、白鱼、皆能滑去淤,急之意也。茯苓戎盐汤,治土湿之小便不利,苓除湿培土,青善收湿气,以利水道,缓则治本之意也。后世医家不知小便黄赤由于木陷生,木陷生,由于土湿中虚,一小便黄赤,便用凉中气尽而不悟者多也。

○黄疸方

治寒不食,食即眩心胸不安,久久谷疸。此方主之。

蒿  三钱 栀子  五枚大黄  一钱,上三味先煎茵,后入二味,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此胆胃不降,肝脾不升,土湿木郁,淤土中之病也。木主五色,土色黄。此病发热者。荣不和也。不食者,土湿困也。食即眩者,脾胃淤,食则热增也。心胸不安者,土湿淤,胃气不能下降也。久久黄者,土木郁困,不能升降,脾郁久,土而色也。

平人胆胃二下降,肝脾二上升,中气旋于内,卫调和于外,升降流通,湿不留,不病黄疸。如其升降不,土湿木郁,木郁于脾土,遂病黄疸。此方茵去脾土湿子寒凉除脾要品,大黄推也。曰谷疸者,谷所则热增而病重故也。而不用荣者,因荣之不,由于木郁土困而中虚。此方除去脾湿升降而中气复,中气复和,故病愈黄消,寒不作也。服后小便利而尿如皂角汁者,黄从小便出故也。一宿腹减者,土湿木,中气受,升降不灵,必,今湿去而升降和,故腹减也。

子大黄

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生痛。此主之。

子  五枚香豉  五钱  钱  大黄  一

此病于茵病同。但湿熏蒸,淤填塞重,故加枳以下淤,加香豉以洗胃中之湿而养胃气也。

黄家日哺所发热,而反寒,此得之。膀胱急,,身尽黄,上黑,足下,因作黑疸。其腹如水状,大便必黑,溏,此女之病,非水也。腹治。此散主之。

硝石白等分,散,大麦粥汁和服一五分,日服或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此病亦。但此病肝、脾、经亏败较甚耳。黄疸之病,本因土湿木郁,留;如其肝、脾、见亏败用大黄、子、茵而去之可也。此病则伤女色,肝、脾、经亏败已甚。日哺之湿发热,阳虚而寒,膀胱急、少腹、足下上黑、大便黑;黑者土水侮,水色黑,败则见黑色。

肝阳下陷,相火水之外,足下也。脾阳弱,大便溏也;腹胀满者,木枯土,水寒克火,中气之旋无力也。此病如用大黄、仁,中气益虚,肝、脾、之阳益。如用干姜、附子以肝、脾、之阳,益增,必重,所以治。方用硝石清石收湿,粥养中,去而不攻下,除湿而不燥中而不横滞,湿去中,俟其徐徐自,并非此方能愈此病也。

五苓散

治黄疸病

蒿 十分五苓散  五分,后和服一五苓散(苓、猪苓、泻、白术、桂枝等分散)。

此病亦同一病。但湿尚未,病耳,方用五苓散除土湿达木郁,重用茵也。

大黄硝石

治黄疸腹、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表和里,当下之。此主之。

大黄  二钱  硝石  二钱  栀子  一钱  黄柏  一

此病亦于茵同一病。土湿木郁,不行,故病黄。黄病之人,腹而小便不利,皆土湿木郁之外,此病自然汗出,此表和。不行,此,故下其里,大黄、硝石、子、黄柏下而清升降通,木达土运,中气复而人安也。

桂枝加黄芪

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此方主之。

桂枝  三钱   钱  草  二钱   三枚去核  生姜  一钱 黄芪  三钱,服后粥覆衣取微汗不汗再服。

黄病皆土湿木郁不通,故利小便以去湿,即治黄病之大法。然黄病之湿,在肝脾之部,脉沉者多;如其脉浮,湿只在经络,不在腑。故用桂枝加黄芪以取汗。湿从汗出随湿去。病愈也。芍降胆。桂枝达肝,黄芪肺气以助降。炙草姜枣补中气以达荣,芍能清木,故黄病取汗亦宜之。如湿是在腑,自非大黄下之不可矣。

小半夏

治黄疸小便色不,欲自利,腹而喘,不可除除必者,小半夏主之。

半夏  四钱   生姜  三

黄疸之病,土湿木郁,不行,故黄色。小便之黄者,肝脾之湿也,既有湿,故用凉以除。如病黄疸而小便乃是清白,不色,且欲自利,腹而喘,是脾下陷,肺胃上逆,不可仍用除湿之。脾下陷者,脾阳虚寒盛,如用凉,中气更,胃逆而矣。此方用半夏、生姜降胃逆而理中气也。黄疸之病,有阴黄、阳黄之分,阳黄为热,阴黄寒。金无阴黄之方。而有阴黄之症,此病即阴黄之症也。脾阳虚。自当用术、附之类。惟阴黄之病,不可渴,渴燥生,热药能回脾之阳,而异能增渴家之燥;寒能减渴家之燥,而亦能之阳。黄病到此,不易治也。

小柴胡

黄腹痛而呕者。

柴胡  三钱  黄芩  二钱  党参  二钱  草  一

 五枚去核  生姜  二钱  半夏  三

腹痛者,木郁也;呕者,中虚而胆胃逆也。柴芩降胆以疏木郁,半夏降胆胃之逆,参草姜枣补中气以助旋也。黄疸之病,土湿木郁,升降不通,不行,此病本;但土湿之原,多由寒。不过热正盛,不可温以增。故大黄、硝石、枳实、,去,其效立。如不大,不可用大黄五苓散最妥当之方矣,除湿木,清兼而有之。如阴寒,附不能不用矣。大概茵五苓散一方,均不偏之方,亦黄病中之治法,明白此方,然后可言阴黄宜温,阳黄宜清之法也。

呕吐逆方

大半夏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主之。

半夏  五钱  白蜜 钱 人参  三

此病胃逆肠结而气虚也。大主出,胃脘主入,闭结则庚金之气不升而戊土之气不降,故下大便艰结,上食入呕吐。此方用半夏以降胃逆,白蜜以润肠结,人参以补肠胃之气也。

茯苓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此方主之。

茯苓  四钱 、泻  四钱 、桂枝  四钱

四钱 、炙草  二钱、生姜  三钱

此病中虚土湿水停上脘,胃相火不降也,胃不降故吐,相火不降故渴。此方炙草、白术、苓、泽、桂枝土除湿,木去水,生姜降胃之逆也。此方降胃不用半夏,盖水湿之病最津液,半夏津液也疏泄无力,水湿不行,用桂枝者,木气助疏泄也。

文蛤

吐后渴,得水而者,此方主之。

文蛤  五钱  石膏 五钱  麻黄  三钱  杏仁 十五

草  三钱  生姜 三钱 

此病肺胃俱逆,湿郁燥而中虚也。吐津液,肺胃俱燥,湿盛郁阻,燥气不降。此方文蛤、石膏泄湿清燥,麻黄、杏仁降肺泄郁,生姜降肺胃之逆,草枣补中气以助降气也。

猪苓散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茯苓白各等分,研末每服一,日三服。

此病呕吐之后,津液被。思水者,津液,故思水,思水者,胃气复病将解也。但思水者,湿复生此方所以去湿也。

大黄甘草

食已即吐者此汤主之。

大黄  四钱  草  一

此病能食,胃气不虚。食入即吐,是胃气有湿瘀阻,食故不下。此方重用大黄以泄湿用炙草以中气也。

四逆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厥者治。此方主之。

炙草  二钱  干姜 一钱  片 

此病中下阳虚,里阴旺而阳不根也。中脘阳虚故呕而脉弱阳亦虚故小便清利。厥者里阴之旺,微者,阳不根也。此方温中气回阳以抑阴邪也。此病厥,恐其阳亡,故治。

小半夏

呕吐、谷不得下者。此方主之。

半夏  四钱  生姜 钱、

胃气上逆,气不降,故呕吐而谷不得下,此方半夏、生姜以降胃逆,胃气不逆方能食不吐也。

小柴胡

呕而发热者,此方主之。

柴胡  三钱  黄芩 三钱  半夏  三钱  人参 三

炙草  二钱  生姜 三钱 

此中虚胃逆,阻住少阳相火也。此方用炙草枣补中土也,半夏生姜降胃也,柴胡、黄芩降少阳清相火也。

半夏泻心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此方主之。

半夏  八钱    钱  黄芩  三钱  干姜 三

人参  三钱   炙草 三钱    四枚去核 

此中寒胃逆而上也。此方半夏降胃逆,黄清降君火,黄芩清降相火,姜参草枣补中空以复旋之旧。中寒去而腹止,逆降而心痞消也。

吴茱萸

干呕吐涎沫,痛者,此方主之。呕而胸满者此方亦主之。

茱萸  人参  六枚生姜六

此病中寒胃逆,故吐涎沫气不降,故痛胸。此方吴茱萸生姜温中降逆,参枣补其土气也。

半夏干姜散

干呕,吐逆,吐涎沫,此方主之。

半夏干姜,各等分散;每服一下,日二三服。

此病中寒胃逆。此方半夏降逆,干姜温寒以回中气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

干呕而利者,此方主之。

黄芩  三钱    钱  草  二钱    三枚

生姜  三钱  半夏 五钱

此病胆胃上逆,中虚而相火不降也。胃逆之病,不下利,如其下利必兼脾陷,胃逆脾陷不可用黄芩、芍以寒中气。此病当是外感少阳也,少阳之,逆而不降。胃府容,故呕而下利。黄芩、芍降胆木,清相火,姜夏降胃逆,草枣补中气也。

生姜半夏

病人胸中似喘非喘,似呕呕,是心中愦愦然无奈者此方主之。(有物无声吐,有无物曰,有物有声曰呕。)

生姜汁  一两半夏   一两,此即小半夏而分两不同。水一碗先煮半夏取三分之一,入姜汁分四次冷服,日三服,夜一服,呕止停后服。

此病胃逆淤。姜夏降胃逆,去也。

橘皮

干呕,手足厥者。此方主之。

橘皮  四钱  生姜 

此病胃逆,清阳不能四达。橘皮生姜行以宣达清阳也。

橘皮竹茹

逆者,此方主之。

橘皮  一两 竹茹  一两 生姜  一两 人参  二钱

炙草  五钱    六枚

此病中虚胃逆。橘皮生姜降胃逆,参草大枣补中以助降气,肺胃逆,竹茹以清也。

○下利方

四逆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攻表宜桂枝温里宜四逆

草  二钱  干姜 一钱五分  二钱

此病身体疼痛寒太阳表。下利腹是兼太阴里也。如汗以解太阳表,里气既虚,汗出必胱。故先以四逆温其里阴,以复其里阳。利止消,然后解表,里气既足,表邪方能解也。下利腹胀为中下虚寒之。此方炙甘草、干姜温中土,附补肾中之阳以寒也。

通脉四逆

下利清谷,里寒外,汗出而厥者。

草  二钱  干姜  三钱  二钱

通脉四逆即四逆而分两不同。

此病意详见伤寒少阴厥阴二篇。

黎勒散

气利,此方主之。(下利气兼而有之曰气利)

黎勒  五枚煨 ,上一味散,稀粥送下。

此肝脾下陷,大气滞,黎勒行滞气,收滑脱也。

紫参

下利,肺痛,此方主之。

紫参  八钱  草 三钱,先煎紫参后煎炙草。

此病中虚陷而肺逆。紫参清金破滞,炙草中以复肺升降之旧。痛者肺气逆滞也。

子鼓

下利后,更,按之心下濡者,也。此方主之。

子  三钱  香鼓 六钱,煎服,得吐止后服。

此病意详见伤寒厥阴阳复。

小承气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此方主之。

大黄  二钱  二钱  厚朴  一钱

此病意详见伤寒阳明。

大承气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者,急下之此方主之。

下利,脉而滑者,也,利未欲止,此方主之。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此方主之。

下利已,至其年月日者,病不尽故也,当下之此方以主之。

此病皆意详伤寒可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百九十六、头晕、目眩
金匮方解篇
256.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四圣心源提要》
临证指南医案
四圣心源提要校正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