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阳明大肠经穴名解(下)

曲  池

穴在曲肘横纹外侧端,肘骨曲角内缘陷中,因名“曲池”。曲肘覆手取之,立名与“曲泽”意同。治偏风、喉咽痛、肘臂肩腕等处之病,以经络之所过也。治阳性咽痛,取此穴须对侧之臂稍扬,抬肘过肩,则觉传感过颈较速,意或气属阳而喜升之理也。

肘  髎

本穴在肘外侧凹处,故名“肘髎”。肘为全身关节之较大者,治腕肘屈伸不利,肩臂痛麻。按肘角内缘曰“

”(音拿,牵引也),肘角外缘曰“肘”,故名“肘髎”。犹云肘尖处之髎窠也。

手五里

《内经》云:“地有五里。”里与理、裏俱通。即理其内,俾使达于外也。《针灸大成》谓主治风痨、惊恐、吐血、咳嗽、肾不纳气、心下胀满、身黄等症之有关五脏者。因名“五里”。又臂痛、嗜卧、四肢不欲动、瘰疬、痎疟,目䀮䀮等症,又以其所在地位,在曲池穴上三寸处,若自肘尖向上量之,适得五寸。以古说一寸为一里计之,故名“五里”。此又一说,言其体也。

臂  臑

凡肉不着骨之处,可由肉下通透者,曰“臑”。本穴在上膊肉不着骨之处(即由肘尖上量七寸处),故名“臂臑”。举臂取之。主治寒热臂痛,不得伸举,伸举则牵及颈项痛者,并治瘰疬诸症。但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处,其灵感传导功能亦广大,须防其影响别处,慎勿顾此失彼。

肩  髃

髃,肩骨合缝陷隙处也。又同“腢”,肩头也。穴在肩端,举臂两骨间陷者中,故名“肩髃”。为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交会穴。治肩臂项背风痛及痿痹之症。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

巨  骨

本穴在上膊骨、肩胛骨与锁骨三骨之会,构成三角形凹隙,如循规矩,故名“巨骨”。古“巨”与“矩”通。《铜人》针一寸半。《素问》禁针。

本穴为手阳明与阳跷之会,能治胸中瘀血,治肩臂不得屈而作痛者。宜破之使吐出,故宜泻不宜补。

天  鼎

按“鼎”字之义,功在水火。养生家藉此寓其调和水火之意。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如药品中之有和剂。甘草俗称国老,谚云“三公在朝,君臣和协”“良相当权,内外安然”。凡消大患于未然,而有裨于社稷者,谓为调和鼎鼐。

本穴主治暴喑、气梗、咽肿、喉痹、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诸般火症之有碍于喉咽者。取此穴以通畅之。更以本穴在颈,接近于头,故能治喉咽颈项之疾。因名“天鼎”。与任脉之天突穴和协,且与挨邻也。

兹以炊事喻之,鼎为炉灶,突则烟囱也。均以其有关水火,而义则调和也。故喉咽颈项有疾多用之。

又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针灸者,不常用之,但明其义,而酌采其旁穴也。

扶  突

“突”,泉名,又跳跃也,又冲撞也。抚本穴则突突应手,如皮下有水泉涌突之状,因名“扶突”。又烟囱曰“突”。其所治症与天鼎穴略同。针灸者常比天鼎如炉灶,本穴犹烟囱也。藉此通畅之力,泻除幽郁之火。如治暴喑、气梗、喘息等症。与任脉之天突穴所治略同。

凡穴下扪之有跳突者,须以指甲深搯,然后下针,防伤动脉也。

口禾髎

本穴穴底近齿,人在啮咬食物时,本穴为之牵动。平人饮食,米谷居多,本穴喻啮禾之髎也,故名“禾髎”。以其通于齿根,故治齿痛。又以其近于鼻,故治鼻塞、鼽衄。《铜人》禁灸,盖以其处肌肉薄也。

迎  香

本穴接近于鼻,当嗅觉之冲。人情喜香恶臭,故名“迎香”。治鼻病及嗅觉不敏,极效。《针灸大成》禁灸,恐火气有伤气道,肺恶热也。本穴又治偏风、鼻塞、口嘴歪、唇肿、鼻中息肉等症,亦多有效。

附记医案一则:十余年前,有客来,云患鼻嗅不敏已数年矣。余案上有针,顺手为之点刺迎香两穴。刺后少时,饮茶,客愕然曰:吾又闻茶叶香味矣。旋又入厕,归来喜笑曰:吾与尿臊味相别数年,一旦重逢,颇有恋意。

余无心一刺,不意其必效且速也。彼向余索一小针,云归去自刺之。数年宿疾一旦削除矣。此后余于针道,愈信其妙。余又常自语曰:“古人不我欺也。其有效有不效者,乃吾技之劣耳。”

本文选自《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图来源于《最新国家标准针灸穴位使用详解(第二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手阳明大肠经
02.十二正经易堵塞穴位及疏通-手阳明大肠经
腧穴
眼睛疲劳,按养老穴解烦恼,穴位还方便易找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穴位临证实用通解
中极穴的临床应用--caixg1969的blo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