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5)》学习笔记八十八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应是每个人生活的必备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其优异者与心有余力者,则可以恩及他人而成为医者。

本章内容要点:

      1、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如果它出现病变,病性为实证,那么病人就会产生鼻塞、头痛、背痛等症状;病性为虚证,那么则会有鼻塞或鼻出血等症状出现

      2、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如果它出现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产生下肢厥冷的症状;病性为虚证,则会产生下肢痿软无力无法步行,以及坐下后再无法站起等症状。

      3、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逆行而上,病人就会有咽喉发肿、闭合,忽然失音不能说话等等症状。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患癫狂症;病性为虚证,就会产生两足迟缓不回收,小腿处肌肉萎缩等症状。

      4、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厥逆上行,病人就会出现又吐又泄的霍乱症。病性为实证,病人的腹部会有刀绞般的疼痛感;病性为虚证,病人的腹部就会胀得如鼓一般

      5、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向上逆行,病人就会产生心烦胸闷的症状。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产生小便不通的症状;病性为虚证,病人就会腰痛

      6、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向上逆行,病人就会有睾丸肿大,突然出现疝气等症状。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有阴茎勃起却无法回复的症状;病性为虚证,病人则会出现阴部瘙痒难忍的症状

      7、任脉之别,名曰尾翳;假如它产生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有腹部皮肤疼痛之感;病性为虚证,病人就会出现腹部皮肤瘙痒的症状。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假如它产生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出现脊柱僵直无法进行俯仰的症状;病性为虚证,病人会出现头部沉重、振摇不定等症状

      8、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假如它产生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周身上下都有疼痛感;病性为虚症,病人就会出现全身骨节弛纵乏力的症状。

      9、“实则必见,虚则必下。”即指凡是由于脉气旺盛所引起的实证,它的脉络都一定会变得很显著突出而易于被看见;凡是由于脉气虚弱而引起的虚证,它的脉络都一定会陷入较深的部位,变得空虚不容易被察觉。

      下面,随附《经脉(5)》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注①:足太阳膀胱经分出的络脉,名为飞扬。它处于足上方,在离外踝七寸远的部位分出于本经,并从此另走他途向足少阴肾经的经络运行。如果它出现病变,病性为实证,那么病人就会产生鼻塞、头痛、背痛等症状;病性为虚证,那么则会有鼻塞或鼻出血等症状出现。针对上面这些疾病,皆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别出于其本经部位的络穴――飞扬穴来加以诊治。)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注②:足少阳胆经分出的络脉,名为光明。它位于足上方,在离外踝五寸远的部位分出于本经,并从此另走他途向足厥阴肝的经脉行去,之后继续下行,与足背部相连。如果它出现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产生下肢厥冷的症状;病性为虚证,则会产生下肢痿软无力无法步行,以及坐下后再无法站起等症状。针对上面这些疾病,皆可选取足少阳胆经的络脉别出于其本经部位的络穴――光明穴来加以诊治。)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注③:足阳明胃经分出的络脉,名为丰隆。它位于足上方,在离外踝八寸远的部位分出于本经,并从此另走他途向足太阴脾经的经脉行去。它还有一条支脉从丰隆穴处分行,分出后它又顺着胫骨外缘上行,自此一直行走到头颈部,然后同其他各经的经气交会,接着再继续向下运行,最后与咽喉部相连。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逆行而上,病人就会有咽喉发肿、闭合,忽然失音不能说话等等症状。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患癫狂症;病性为虚证,就会产生两足迟缓不回收,小腿处肌肉萎缩等症状。针对上面这些疾病,皆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络脉别出于其本经部位的络穴――丰隆穴来加以诊治。)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注④:足太阴脾经分出的络脉,名为公孙。它自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之处分出于本经,并从此另走他途向足阳明胃经的经脉行去。它还有一条支脉别出而行,上行,入腹部与肠胃相连。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厥逆上行,病人就会出现又吐又泄的霍乱症。病性为实证,病人的腹部会有刀绞般的疼痛感;病性为虚证,病人的腹部就会胀得如鼓一般。针对上面这些疾病,皆可选取足太阴脾经的络脉别出于其本经部位――公孙穴来加以诊治。)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注⑤:足少阴肾经分出的络脉,名为大钟。它自足内踝后部分行而出,并据此从足根环绕到足的外侧,进而向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行去,良还有一条支脉分行,同足少阴肾经的正经一起上行,至心包络,接着再朝向外下方运行,贯通腰脊。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向上逆行,病人就会产生心烦胸闷的症状。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产生小便不通的症状;病性为虚证,病人就会腰痛。针对上面这些疾病,皆可选取足少阴肾经的络脉别出于其本经部位的络穴――大钟穴来加以诊治。)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注⑥:足厥阴肝经分出的络脉,名为蠡沟。它位于足上方,在离内踝五寸远的部位自本经分离而出,由此另走他途向足少阳胆经的经脉行去。这还有一条支脉分行而走,行经胫部然后向上运行到睾丸处,并在阴茎处集结。假如本络脉发生病变,脉气向上逆行,病人就会有睾丸肿大,突然出现疝气等症状。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有阴茎勃起却无法回复的症状;病性为虚证,病人则会出现阴部瘙痒难忍的症状。针对上面这些疾病,皆可选取足厥阴肝经的络脉别出于其本经部位的络穴――蠡沟穴来加以诊治。)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注⑦:任脉分出的络脉,名为尾翳。它自胸骨下方的鸠尾处而起,由此下行在腹部中散开。假如它产生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有腹部皮肤疼痛之感;病性为虚证,病人就会出现腹部皮肤瘙痒的症状。针对上面这些疾病,皆可选用任脉的络脉别出于其本径部位的络穴――尾翳穴来加以诊治。

      督脉分出的络脉,名为长强。它自尾骨尖下方的长强穴处而起,并从此处夹。着脊柱两侧肌肉上行到颈部,并在头上散开,接着再下行至肩胛部周围,这之后就另走他途向足太阳膀胱经行去,然后深入人体之内,贯通脊柱两侧肌肉。假如它产生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出现脊柱僵直无法进行俯仰的症状;病性为虚证,病人会出现头部沉重、振摇不定等症状。上面这些疾病,都是此条络脉中夹行在脊柱两旁的部分产生病变所导致的。针对以上这些疾病,皆可选取督脉的络脉别出于其本经部位的络穴――长强穴来加以诊治。)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注⑧:脾脏的大络,名为大包。它自渊腋穴下方三寸之处而始,然后再在胸胁中分散开来。假如它产生病变,病性为实证,病人就会周身上下都有疼痛感;病性为虚症,病人就会出现全身骨节弛纵乏力的症状。另外,当其产生病变的时候,还会导致大包穴周围出现血色的网络状斑纹。针对上面这些症状,皆可选取的大络别出于其本经部位的络穴――大包穴来诊治。)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本章完毕。)

     (注⑨:上面所提到的十五条络脉,在治病的时候,凡是由于脉气旺盛所引起的实证,它的脉络都一定会变得很显著突出而易于被看见;凡是由于脉气虚弱而引起的虚证,它的脉络都一定会陷入较深的部位,变得空虚不容易被察觉。假如在络穴所处部位的体表看不见丝毫的异常迹象,则就应该对此穴所处部位的周围进行认真察看。人的身形有胖瘦高低之别,所以人的经脉也会有长短的差别,而且络脉别行所分出的部位也会因此产生些许不同,因此医生在对病人病情进行察看的时候,都应该灵活巧变,不能偏执一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枢》经脉第十(下)
痹证
灵枢·经脉第十
调经论:经脉永远是最重要的
白话 灵枢(第5部分)
灵枢经第十篇经脉之二十十五别络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