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学习笔记一一七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应是每个人生活所必备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其优异者与心有余力者,则可以恩及他人而成为医者。

本篇内容要点:

       1、“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的意思是,五脏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诊察寸口的脉象来获知,也可以通过观察鼻子所表现出来的五色来掌握。

       2、“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的意思指人体内气血充裕,肌肉坚实致密,能够承受针刺的治疗。

       3、“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即患肺病的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患肝病的人目眦发青;患脾病的人嘴唇发黄;患心病的人舌头蜷缩,颧骨发红;患肾病的人颧骨和额头都会发黑。

       4、而禀赋薄弱者,不能辨别正常之色声香味,且面部多窄尖无肉的人,不宜针灸。

       5、“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即,五脏之气的变化,均各有其所表现的部位。

      下面,随附《五阅五使》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

       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

       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

      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脏,必当治理。

      (注​1:黄帝问岐伯说:我听闻针刺疗法有“五官五阅”,也就是观察与五脏相对应的五官的五种气色的变化。这五种气色由五脏的运行状态所决定,同时也受到春、夏、长夏、秋、冬五季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五脏的运行状态在体表的外在表现。希望能听你阐释一下五脏的运行状态是如何表现于体表的?

       岐伯说:五官便是五脏运行状态的外候

       黄帝问:那么五官是如何展示五脏的运行状态的呢?希望你能加以阐释,使之成为可以遵循的常规。

       岐伯答:五脏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诊察寸口的脉象来获知,也可以通过观察鼻子所表现出来的五色来掌握。青、赤、黄、白、黑五色的轮替,是同五季的气候变化相合的,在不同的季节各有正常的色态。若有经脉的邪气通过经络侵入脏器,五色必然会出现异常,这种情况下,治疗就必须要从脏器处入手。)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

       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注​2:黄帝说:原来如此。但五色仅仅表现在鼻子一处吗?

       岐伯答:五官可以正常地辨别色、声、香、味,眉间、额头舒展,便可以观察鼻子。若鼻子宽阔,两侧脸颊至耳门一带,以及耳朵周边的肌肉厚实丰满,耳垂凸露于外,下颚高厚,五官均宽厚高大,五色也没有异常,其人必能长寿。像这样的人,其疾患必然可以通过针刺治愈。因为有如此表现的人,其体内气血充裕,肌肉坚实致密,能够承受针刺的治疗。)

      黄帝曰:愿闻五官。

      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黄帝曰:以官何候?

       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注​3:黄帝说:希望你解释一下五官。

       岐伯说:五官是五脏的官窍:鼻子与肺相应,眼睛与肝相应,口与脾相应,舌头与心相应,耳朵与肾相应。

        黄帝问:通过五官可以观察出什么呢?

        岐伯答:通过对五官的观察,可以推断五脏运行的状态。患肺病的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患肝病的人目眦发青;患脾病的人嘴唇发黄;患心病的人舌头蜷缩,颧骨发红;患肾病的人颧骨和额头都会发黑。)

       黄帝曰:五脉安岀?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

       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藩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注​4:黄帝说:有些人脉象平和,五色也没有异常,但是一旦染病,病情就会十分严重,其原因何在呢?

       岐伯说:五官无法正常地分辨色、声、香、味,眉间、额头狭窄不张,面部无肉,鼻子、脸颊和耳门瘦小,耳垂和耳上角又尖又窄,且外突,下颚低平甚至凹陷,这样的人禀赋薄弱,即使是正常情况下尚且身处疾患的威胁之中,更何况是已经染病、体质更差的情况下呢。)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岐伯曰:腑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注​5:黄帝说:既然鼻子所表现出的五色,可以作为诊察五脏的依据,那么鼻子的附近,是否也存在某些反应部位呢?

        岐伯说:既然脏腑在胸腹腔之中各有各的位置,那么反映五脏之气的运行状态的五色,自然也有各自所属的部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五色反应五脏的病象问题
灵枢经第四十九篇五色之一明尝和面部五色
五阅五使——《黄帝内经·灵枢》第三十七篇
白话黄帝內经(119)五阅五使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译文】
望而知之(肖春宏老师)面是亢盛者,五官是受邪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