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中)》学习笔记第一五九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医生的工作,而应是每个人生活所必备的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其优异者与心有余力者,则可以恩及他人而成为 医者。

本篇内容要点:

       1、如何辨别阴阳虚实呢?

      例如中风病,一定有地方血气偏虚,有地方邪气有余,而致肢体左右或上下,轻重不相称,又倾斜反侧伏倒状。

      2、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平衡阴阳,这是医治根本的用针法。

       3、五邪及五邪之方:“瘅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

      4、痈邪治疗,要待病邪慢慢散开时,即可选取痈肿所生的部位本经的腧穴来对其内的毒邪进行排泄

       大邪治疗,应用针刺减弱邪势,即将其多余的部分出。由于实邪多数时候居于三阳,所以应对诸阳经分肉间的穴位进行针刺。

       小邪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补正气,泄邪气;针刺不要过度,原因在于这么做常常会对正气造成损伤。因此对小邪进行针刺时,选取分肉间的穴位即可。

       热邪治疗,运用疏泄法,出邪气后,发热现象消失,病就愈了。

       寒邪治疗,运温法保养正气。

       5、痈邪用铍针,大邪用锋针,小邪用员利针,热邪用镵针,寒邪用毫针。

       6、解结理论,依据天地人相参的原理,万物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使得针刺只有在阳气运行、血脉疏通后才能进行

      例如对厥逆症治疗,必须先通过温熨之法,调和经脉,在两掌、两腋、两肘、两脚以及项、脊等关节会合的地方,进行熨灸,等到温热之气流动到各个部位,再诊察针刺。

      7、针刺目的,在于对气机进行调节。

      例如足部厥逆,宗气不畅,血脉发生粘滞,若不预先通过温熨方法对气血进行调和,针刺治疗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疗效。

       下面,随附《刺节真邪(中)》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黄帝曰:刺节言解惑,夫子乃言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惑何以解之?

       岐伯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颠倒无常,甚于迷惑。

       (注1:黄帝问:刺节中所说的解惑法,先生说要将调和阴阳和运用补泻法的原理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使人体内阴阳虚实彼此变化转移,以实现平衡。那么如何在复杂的病情中将阴阳虚实清楚地辨别出来而消除迷惑呢?

       岐伯说:人患上了中风之类的病,一定有地方血气偏虚,虚者即正气不足,实者即邪气充足有余,如此身体就产生了肢体轻重不相称的感觉,身体倾斜反侧,呈俯伏欲倒状。情况严重的时候,能导致神志不清,意识模糊,无法分清东西南北,症状的出现上下不定,反复变化,错乱无常态,因而它比纯粹的神志不清的疾病要更为严重。)

       黄帝曰:善。取之奈何?

       岐伯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

       黄帝曰:善。请藏之灵兰之室,不敢妄出也。

       (注2:黄帝说:说得不错。那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岐伯答:无论症状复杂到何种程度,必须要将其多余的邪气泻掉,对其不足的正气进行补充,从而使其阴阳达到平衡状态。这种用针之法是对其根本的治疗,它见效快,速度比只对神志不清进行消除还要迅速。

       黄帝说:说得好。我一定将这些理论知识记录下来,将它们秘密藏在灵兰之室,并进行精心的保存,决不敢随随便便将其泄露。)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

       岐伯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

        黄帝曰:刺五邪奈何?

        岐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

       (注3:黄帝问:我听说有方法可以对五邪进行针刺,五邪是什么?

       岐伯答:病有痈肿的,有属实的,有属虚的,有属热的,有属寒的,这些就名叫五邪

       黄帝问:如何用针刺对五邪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呢?

       岐伯答:通常对五邪采用针刺治疗的方法,不过五条。针对瘅热的疾病,应将热邪消除;针对痈肿聚集的疾病,应将其消散;身上出现寒痹的,应助阳热以对血气进行温煦;体内有些虚邪的,要对阳气进行补充以使其强健;邪气旺盛的,必须要将邪气清除掉。下面就让我给你讲讲具体的针刺方法。 )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

      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费。刺分肉间。

      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

      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

       (注4:通常对痈邪进行治疗时,不能在初期病势正盛之时,与其锐势正面相对而胡乱使用铍针刺破排脓。调治时应有耐心,这样就不会出现痈毒化脓的结果,这时应用其他针刺方法进行治疗,使邪毒不滞留在固定部位上形成积聚,如此,病邪就会慢慢散开。因此不分阴经阳经,只要是通过痈肿所生的部位,就能选取本经的腧穴来对其内的毒邪进行排泄

       通常对大邪进行针剌,应用针刺减弱邪势,即将其多余的部分泻出,从而使邪气渐渐地空虚、衰退。在针剌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快将病邪疏通,刺中病邪所处的部位,肌肉自然而然就变得紧凑致密了,察看发视邪气泻掉之后,真气的功能就相应得到了复原。由于实邪多数时候居于三阳,所以应对诸阳经分肉间的穴位进行针刺。

       通常小邪多数时候都出现在分肉间,针刺方法是必须逐渐增强其真气,对其不足的正气进行补充,这样邪气就造不成危害了。同时对邪气所处的部位进行察看,在它还没有入到深处之时,迎上去将其消散。如此远近的真气尽至,正气充盛,外邪就不易进入内部了。在治疗过程中,针刺不要过度,原因在于这么做常常会对正气造成损伤,因此对小邪进行针刺时,选取分肉间的穴位即可。

       凡是对热邪进行针刺,应将邪气排散到体外,从而降低其热度,转至凉爽。排出邪气后,发热现象消失,这就说明病愈了。因此在针刺过程中要运用疏泄之法,将邪气的路径疏通,为其打开大门。使腠理开泄。邪气找到了出路,病就能治愈了。

       凡是对寒邪进行针刺时,应当运用温法,目的是保养正气。针刺时,进针速度要慢,等其得气后要迅速出针。出针后,针孔已经关闭,正气才不会散出体外。如此就能让神气恢复到常态,精气逐渐达到旺盛,从而实现了补气、行血、散寒的意图,虚实就能调和,真气也就保护周密、存于内部了。)

       黄帝曰:官针奈何?

       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镵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注5:黄帝问:对五邪进行针刺时,分别选取什么样的针具较为合适呢?

       岐伯答:对痈邪进行针刺,应使用有刃且锋利的铍针;对实邪进行针刺,应使用锋针;对虚邪进行针刺,应使用员利针;对热邪进行针刺,应使用镵针;对寒邪进行针刺,应使用毫针。)

     请言解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

       阴阳者,寒暑也。则滋雨而在上,根荄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

       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

       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注6:我再说一下所说的解结的理论。人是适应于天地自然的,同四季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人和天地相参的原理作为依据,才能对解结发表看法。例如,只有下面存在着潮湿的沼泽地,其上面才可以长出蒲草和芦苇,从它们长势茂盛与否的情况,就能想到水泽有多大的面积。依据这个道理,通过人外部形体强弱的情况,就能将气血的多少推测出来。

       阴阳的变化,可通过寒暑的变化进行说明。天气炎热时,阳气散发到上部,地面的水分在蒸发之后升到空中形成云雨,此时草木根茎中水分的含量就降低了。人体在气的熏蒸下,阳气也游动到外部,因此促使皮肤变得松驰,腠理打开,血气减退而津液向外溢出,肌肉也变得光洁湿润。在寒冷时,土地冻结,水寒结冰,人的阳气也被裹藏在体内,因此皮肤变得细密,腠理关闭,汗液不外流,血气旺,肌肉坚硬不滑润。严寒的天气中,擅长游水行舟的人,也无法穿梭于冰中;擅长开垦土地的人,也很难将冰冻的土地凿开。同样,擅长用针的人,也无法在阴寒到极致的情况下对四肢厥逆症进行治疗。倘若由于寒冷致使血脉凝结,如冰冻一般坚硬,运行不畅通,在这种条件下要让它即刻恢复到柔软状态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行水的人只有在天气回暖,冰面解冻、消融之后才可以在水面上往来运行,也只有在解冻之后才可以进行开垦挖掘土地。人体的血脉也是同样的道理,针刺只有在阳气运行、血脉疏通后才能进行

       因而对厥逆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先通过温熨之法,调和经脉,在两掌、两腋、两肘、两脚以及项、脊等关节会合的地方,进行熨灸,等到温热之气流动到各个部位,血脉的运行也就恢复到正常状态了,然后对病情进行诊察,假如血脉润泽通畅,则说明身体表层有卫气浮动,可通过针刺使其复原;假如血脉处于坚紧的状态,则是寒邪旺盛的表现,可运用软坚散结之针法进行治疗,等厥逆之气衰退、阳气复原之后就停止针刺。像这样,以邪气聚结的情形为依据先疏通后治疗的方法,就是所说的解结。)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注7:运用针刺治疗疾病,主要目的在于对气机进行调节。人气从水谷中而来,水谷之气最先在胃中聚存起来,转化生成的营气和卫气分别运行在各自的路径中,宗气在胸中滞留、聚集从而形成气海,其向下运行的气体注入到气街穴处,其向上运行的流入呼吸道里。因此,当足部出现厥逆现象时,宗气运行就不能按照由上到下的方向进行了,脉中之血也紧接着发生粘滞现象导致运行不畅,所以,假如不预先通过温熨方法对气血进行调和,针刺治疗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六十六黄帝灵枢经
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之道,毕于终始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类经 十九卷 针刺类1~16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学习内经」灵枢·第七十五篇 刺节真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