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科学家薛凤祚:躬历数千里 详究黄河运河利弊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科学史上,有一个本应十分响亮的名字却被今人有意无意地冷落了。这个名字就是薛凤祚——堪称奇人的清代开国后第一位最重要的科学家。最近一年多来,在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强力推动下,薛凤祚正缓缓进入大众视线。

  薛凤祚( 1599年-1680年),字仪甫,号寄斋,今淄博市临淄区金岭镇人。他少承家学,青年时期曾师从孙奇逢、鹿善继等大儒,后又向西方传教士穆尼阁等学习西洋历法,协同穆氏翻译西方天文、数学著作。他在学术上会通中西,成为明末清初享誉海内外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清史稿·畴人传》称其“不愧为一代畴人(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之功首”。

  欲有建树于时世 不愿空谈以炫人

  薛凤祚出身书香世家,其父薛近洙,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为人耿直忠厚,因不满宦官魏忠贤专权擅政,辞官隐居不出,潜心经学著述。薛凤祚天资聪慧,自幼熟读四书五经。青年薛凤祚对读经入仕不感兴趣,于弱冠之年远游河北,向理学大师孙奇逢和鹿善继学习,研究陆(九渊)王(阳明)之学。孙、鹿二人感受到明王朝大厦将倾的危机,积极提倡经世致用。但薛凤祚仍觉得陆王之学空谈性理、“无致用之实”,于是“尝慨然欲有建树于时,不为空谈以炫人耳目”,开始向直隶满城人魏文魁系统学习中国历算,从理学转向自然科学。

  清朝顺治年间,薛凤祚到达南京,结识了精通西学的波兰籍耶酥会士穆尼阁。追随穆尼阁,他系统了解了西方天文学和数学,并与穆尼阁合作完成《天步真原》和《天学会通》等译述工作。在跟西方传教士儒穆尼阁、汤若望、罗雅谷等人的交往中,薛凤祚颇得西方历学精要。

  薛凤祚时时心系国计民生,注重把历算知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在薛凤祚的家乡金岭镇迄今流传着一则关于他“低头谷子仰头麦”的故事。麦子和谷子是当地的重要作物,每到播种时节,为能有个好收成,镇上百姓往往前来请教。薛凤祚有时会回答:“今年春天低着头种吧。”人们该去种谷子了。如果他说:“今年秋天仰着脸种吧。”人们就该去种麦子。原来,薛凤祚用“低着头” 还是“ 仰着脸”告诉人们天气和墒情。农民根据他的推算安排农时,常获丰稔。当地农民称他为“薛半仙”,说他能上知天文、气象,下知人生、 地理。 他还根据当时生产、 生活的需要,研究水利、军事,探求天象与气候的关系,力图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他反复告诫统治者要注意自然灾害的防治,提出:“在世水旱饥疫,人苦不知。 若能知之,则凡事可以预备,诚持世者之急务。”

  镕 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

  与众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不同,薛凤祚更多地沉潜于百工技艺的研究,也有对“道” 的追寻,但所讲的“道”往往更倾向于直面现实生活的各种需求。

  比如,早在编纂《崇祯历书》的过程中,徐光启就提出了改历基础上的“旁通十事”,即把历法改革的成果推广到切于民用的十个方面,包括气象、水利、音律、军器、算术,建筑、测绘、医药及机械制作等,但这种设想在改历后并未得到实施。薛凤祚在这方面花了很多气力,其《历学会通》“致用部”基本上按徐光启的设想而写成,共包括机械、水利、火器、兵法、乐律、占验、医学等内容,与“旁通十事”几乎完全对应。 可见,《 历学会通》 并不限于天文历法的发展,还包含建立一个实用科学体系的意图。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使得薛凤祚开始突破“经学”本位的局限,向其他文化领域和农、工、兵、商等具体应用方向拓展,表现出一种宽广的文化意识。

  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薛凤祚没有斤斤计较是“以夷变夏”还是“以夏变夷”,而是兼收并蓄,陶铸新知。作为民间科学家的代表人物,薛凤祚提出的会通主张是:“镕 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较之徐光启派的“镕 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融合的不仅仅是“彼方”即西洋,而是“各方”;所入的“型范”不是中国传统之“大统”,而是崭新的“吾学”,志在创立新学。所以深得后来被称作清初“历算第一名家”的梅文鼎等人的赞誉。他领略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光芒,也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的不足,他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遂逊外洋?然非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之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历学会通》得以问世。该书虽以西法为本,但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传统历法及回历,并以日月交食计算为例对各家历法进行了比较。

  薛凤祚会通的主要特色,一方面是会通各家历法,另一方面也包括历法与其他实用科学的会通。他引进了西方对数、三角函数对数计算,编制了适应中国学者习惯的三角函数《比例对数表》12卷,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称此书是“中国最早的对数表及其讨论”。他综合整理介绍了中、西、回(阿拉伯)天文学,采用了与《崇祯历书》不同的宇宙模式,具有哥白尼日心体系的特点,他求出的地球公转一周时间,较现在的公认值仅差 13分37秒。

  躬历数千里 详究两河之利弊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薛凤祚已是78岁高龄了。这一年,他接受河道总督王光裕的邀请,佐治黄河、运河。他不顾自己年老体衰,实地考察黄河和运河,“躬历数千里,考黄淮漕运厉害曲折,施有成效。盖先生之学实有以用于世利济之心,亦未尝忘”,绘制出中国第一幅完整的黄河、运河图,取得了很大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薛凤祚吸取历代治河经验,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治河理论,汇集成《两河清汇》八卷。这是他奉献给后人的一部重要的水利学著作,后被收录《四库全书》。他强调通过实际观测考察河道决口的规律,主张用自然环境原因解释河水涨落,批判了时人借用神灵或以道德原因解释的非科学性。在《两河清汇》中,薛凤祚详细记载了历代治水实践和水性的关系,强调科学治水。比如,他重视水循环和虹吸等理论,力倡治河应使用新式机械工具。另外,他还根据当时的情况,研究水利和工事,探究天象与气候的关系,希望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这一切充分体现了薛凤祚讲究实证的科学理性风格。

  观照薛凤祚的一生,虽没有大起大落的传奇性,但却无比丰富多彩。他做过传统的儒生,也曾经与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教士密切往来,还醉心于百工技艺的研究,这些经历最终都落脚于经世致用的学术追求上。晚年他将一生研究成果,汇集为《历学会通》五十六卷刊行于世,其著作有四部收录于《四库全书》,七部被《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皇家钦赐薛家“文献明家”匾额。他的成就,当世有识之士就给以重视,学术大家、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唯一一部传世的西学专著《西历假如》,就曾参考了薛凤祚《历学会通》;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学者方以智,在其著作《通雅》和《物理小识》中均引述了薛凤祚会通中西历法之学。

  本报通讯员 郑强 本报记者 王原 
  王锡阐(1628年-1682年) 明末清初历算学家。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清朝建立后无意做官,潜心经史。中年以后,疾病缠身,两手几乎残废,仍著述不辍。学术造诣主要在经史、声律方面,尤以历法最为专精。自少至老,实测天象,每遇日月食,甚至抱病进行观测。他的历学观点不落门户之见,务求与实际天象相合,不固步自封。所撰《 晓庵新法》、《 历说》、《 大统西历启蒙》、《 圜解》、《 三辰晷志》、《历法表》诸书,以数学为根柢,会通中西,自立新法。他与同时期的薛凤祚齐名,有“南王北薛”的美誉。逝世后,其遗著陆续刊行,与薛凤祚、梅文鼎并称为一时历法名家。 
  王锡阐也对薛凤祚的“历算之学”满怀崇敬之心。他曾专门委托顾炎武致信薛凤祚请教学术问题,信中称颂薛凤祚“学无不窥,尤邃天官家言”,并说自己“生无他嗜,唯于历象之学究心多年,然而僻在江表,既少书器,又无师授,是以志弥苦而术弥疏,岁弥深而惑弥甚,苟得先生为之析疑妄”。 
  梅文鼎(1633年-1721年)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 开山之祖”。字定九,号勿庵,安徽省宣城市人。27岁起,开始学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梅文鼎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数学方面,其数学著作达26种,冶中西数学于一炉,集古今中外之大成,总名之曰《中西算学通》。天文、历学著作主要有《明史历志拟稿》、《历学疑问》、《古今历法通考》、《历学骈枝》、《勿庵历算书目》等。 
  梅文鼎一生著作等身,成就巨大,但他对薛凤祚推崇备至。尽管在他看来,王锡阐的成就高过薛凤祚,但他仍尊称薛凤祚的历算为“青州之学”,认为“南王北薛”可以并称:“余尝谓历学至今大著,而其能知西法,复自成家者,独北海薛仪甫,嘉禾王寅旭二家为盛。” 
  方以智(1611年-1671年)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在天文学方面,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讨论了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天文学问题,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一生著述很多,存世作品有数十种,文、史、哲、地理、医药、物理,无所不包,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等。

  王原 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易系列谈之十六
古印度天文学有哪些内容
《易经百题》(48) 易律夫辑
八千里路云和月:从西汉易经与天文历数的碰撞,探析两者间的关系
天道与时间:《论语》中的古典天文问题
神奇的古天文学:上古天文历法之岁星纪年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