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连载:《仲景心法探源》——中医传承与天地同寿


文/姜廷洲编辑/李子瑜


主编推荐:姜廷洲中医师,五味堂坐诊专家,亦是五味古法中医专家组成员。几十年来勤于探索古法中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轨迹,挖掘伤寒经方临床应用。十年磨一剑而著《仲景心法探源》一书,本书是姜老师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理论总结,从理论上对《伤寒论》探求和发掘,显明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现姜老师发慈悲大愿,愿将本书在本平台独家连载刊登,与众中医同道分享,以提高诸位道友临床疗效。



一、中医传承与天地同寿

自古以来,中医相传,人们认为起于神农、帝、岐伯,不如说他们是对早期中医的认识和总结,是对天机的揭示。中医起源,实与天地同寿,它不只是人类拥有,而动物类均拥有。下面以三个故事为证。

第一个是木匠与蛇的故事。有一位木匠在他人家做工,见一条蛇每天爬到鸡窝吞吃鸡蛋。木匠突发异想,以木头制作成鸡蛋状,欲置蛇于死地。第二日,那条蛇果然吞吃了那枚木蛋。木匠认为蛇必死,故尾随其后。见那条蛇先将身缠于树干,想破碎木蛋,结果未成。蛇下树之后,仍然前行,遇到一种草而食之,其木蛋则化。

第二个是郝万山先生在《伤寒论讲座》中说的。大象在临产之前,沿河边而上,找到一颗催生树,吃光树叶,第二日产下一象崽。

第三个故事是一个关于动物的电视节目介绍的。说小象大便干结,便而不出,大象见状,则以鼻子吸水,灌入小象肛门。

以上三个故事说明中医自从有了动物类便已存在,所以说中医中药与天地同寿。中医是神圣的,其奥妙无穷,是世界共有的财富,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伤寒论》以阴阳五行立论,以天地阴阳化人体阴阳,天人合一。又以天地阴阳邪气伤人体阴阳正气而立论于病脉证治,“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阴阳汇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二《伤寒论》的框架结构

《伤寒论》以天地阴阳、人体阴阳立论,人体阴阳又以六经为主分阴阳,六经又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又分为三焦,三阳三焦和三阴三焦,三阳三焦主气分,其定位为表中里,三阴三焦主血分,定位上中下。

邪气又分阴阳,风为阳邪,寒为阴邪。“中于阳邪则溜于经,中于阴则溜于腑”,三阳之太阳、阳明二经主三焦气分,其功能是气化运行三焦水液,从九窍皮肤毛孔而出,主泄而不藏。

邪入二阳,病在三焦气分,其性也是泄而不藏,所以在治法上是顺其势而导之,以发汗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其病易愈。

“中于阳则溜于经”,太阳中风为中于阳,中于阳则行于经,有汗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葛根汤,行于经而流于腑,太阳中风下利,葛根芩连汤。

“中于阴则于腑”,太阳伤寒为中于阴,中于阴则行于腑,行腑化热有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行于太阴化寒,三焦水停,有小青龙汤,有苓桂术甘汤等方剂。

三阳之少阳主枢转,枢转气血,枢转胃中津液,为转化血液所用,当胃中缺乏水分而干燥时,又可枢转血中津液为气分所用。

邪入少阳,是因太阳阳明阳气虚弱,不能固护腠理三焦之少阳,病毒携带又二感中风,而入少阳为太少两感。

邪入少阳即入血分,即将三焦气分之病转入三焦血分。三焦气分主泄而不藏,三焦血分主藏而不泄。邪入少阳即入三阴,入血分,入五脏。

邪入少阳,病在三焦血分五脏,其性也是藏而不泄,在治法是“随其实而泄之”,其治疗方法是,邪在少阳以小柴胡汤枢转气血,和胃气。病在血分,在五脏,则用刺法、灸法、攻下法、清除法等随其实而泻之,其方有白虎、承气、陷胸三类方剂。

少阴主枢转,三阴三焦上中下,少阴枢转交心肾,和阴阳,交和于胃土之中。

三阴经主经血,主五脏,主藏而不泄。

三阳三焦表中里,三阴三焦上中下,六经中病不离中土,土能生万物,也能化万物,土者,万物所归,万病皆从土化,治病求其经,化邪归其土,不要忘记调中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阴阳脉法”探源
原创连载:《仲景心法探源》——六经概述
26中医三焦及上下肢背腹分阴阳的方法 易演伤寒论公开课
《伤寒论》 钩沉与正误(19)浅议少阳枢机与少阴枢机
《伤寒六经求真》导言,郭老82岁而作,堪称解读《伤寒杂病论》的钥匙,不可不读!
【中医视频】《易演伤寒论》第21期面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