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报复孝庄,顺治临死留下遗诏让兄弟即位
关于顺治皇帝临终传位问题,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质疑,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康熙帝玄烨在顺治生前并不受宠。而最让人信服的无非就是玄烨曾经出过天花,而得以继承皇位。
然而分析顺治和孝庄太后的母子关系却不难发现,这对母子在感情上不甚和睦,顺治处处受到母后孝庄的牵制,作为20多岁的皇帝,天生叛逆也情有可原。关于顺治帝嗣君的选定,魏特在《汤若望传》中披露一些内幕。
书中称道:顺治帝在病重期间,没有立诏传位皇子,而是想从他的兄弟中选择一位继承。皇帝询问汤若望等人的意见,汤若望完全站在了孝庄太后的一边,支持皇太后所选的皇子作为继承人,于是顺治帝才决定玄烨为帝位继承人,促成这个决断的理由就是这位年幼的皇子已经出过天花,今后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而那些年龄较长的皇子,尚未出过天花,时时得小心这种可怕恐怖的病症。
记载中谈到了顺治先是选中了一位“从兄弟”,当时还在世的“从兄弟”有四位,分别是辅国公叶布舒(兄)、镇国公高塞(兄)、辅国公常舒(兄)和辅国公韬塞(弟),虽然不知顺治到底选中了那一位,但很明显,这四位都是满籍妃嫔所生,没有一人出自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这种做法很明显违背了“子承父继”的祖制,他自己继位的时候应该最有体会,倘若不是这个祖制的约束,他的皇位可能就是多尔衮的。明知如此,顺治帝还有意为之,显然是用意的。
这种立兄弟为嗣的做法孝庄太后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她不仅在儿子病危时“力促”选立嗣君,而且召集亲王们共同推翻皇帝的成命,力主在皇子中选立新帝。
关于母子之间议立新帝的分歧经过,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顺治帝初二卧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见王熙议立继位之君等事。他即与母后有隙,于是提出了“从兄弟”即位作为报复和最后的抗争,并写有“密封奏折”。
王熙不过是一介小小汉官,怎敢在如此重大事情上擅自隐讳,便向孝庄太后如实禀告。太后闻讯后五内俱焚,立即召集诸亲王会议,坚决反对顺治皇帝的成命。
顺治帝共有八子,其中四个早夭,当时除了玄烨外尚有福全、常宁和隆禧,俱非蒙古妃子所生。孝庄皇太后因皇后无子(顺治皇后是孝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只能从帝业稳定的角度考虑,提出让已经出过天花的玄烨即位。
面对母后的建议,顺治无奈,只得勉强答应,也可能最终双方未达成协议,但是他已经黄泉路近,紧接着便出现了孝庄太后私改遗诏之事。
初六日,大学士王熙再次被召入宫,顺治帝自觉病势沉重,恐再难支,他强撑病体,对王熙嘱道:“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
王熙闻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顺治帝催促道:“朕平日待尔如何,训尔如何详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数。君臣遇见合,缘尽则离,尔不必如此悲痛。此何时,尚可迁延从事,致误大事?”顺治帝直到临终还是想把皇位传给他的兄弟。
王熙只得拭泪吞声,在御榻前执笔撰诏,但他心中暗暗叫苦,未曾料到顺治皇帝特令“就榻前书写”,一刻不离,这着实难办。
原来被顺治帝视为心腹的王熙,早已置于孝庄太后的控制之下,他与皇帝的所有言谈举止,太后悉之无遗。此刻的王熙即知道顺治帝的秉性固执,更惧怕太后的权势威严,而遗诏一经拟定盖上玉玺,就很难更改一字,那么在孝庄太后面前他也无法交代。
想到这儿,王熙进退维谷,左右思量,当写完第一段遗诏之后,他发现顺治已倦容满面,不由心生一计,忙奏道:“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让顺治口授之后再撰写),详细拟就进呈。”顺治帝已经气息奄奄,再无精力去想王熙此话背后的真实意图,便将遗诏大意说明,王熙忙卷起诏书,退出寝宫,方才脱身。
王熙连夜拟诏,反复修改到第二天中午才算定稿。然后交给顺治帝御览,可是此时的顺治帝已经丝毫没有精力细看,当天夜里顺治帝便去世了。
孝庄太后从容不迫的按照自己的意思修改遗诏,玄烨最终登基即位完全是孝庄太后的功劳。
不过这段历史也只是很多学者的推断,但玄烨即位的结果是好的,孝庄此举不但成就了一位明君帝王,更是成就了一番祖孙千古佳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年,康熙传位遗诏现世,揭秘了真实的雍正夺位之谜
【清史】顺治皇帝《遗诏》解读
究竟是谁决定了康熙帝登上皇位?康熙登基时间
顺治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成为了新君,原因为何?
顺治临终前,孝庄连夜召回一个人,才能让康熙稳坐60年江山
福全才是顺治皇帝最疼爱的儿子, 为何要让康熙继承皇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