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脉诊(四)
一、耐烦脉诊

我过去诊脉很不耐烦,对于症状进行了解后,一按脉觉得脉和症比对,相差不多,便算了。张仲景早就批判过这种粗率的诊法,他说:“观今之医……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所谓管窥而已。”这充分教育了我们,要认真的诊脉,反对粗枝大叶的作风。我奉行了仲师的垂训,批判了自己以往从事脉诊的过于草率;提出切脉必须按至五十以上,才能在脉象上发现“个中情趣”。

二、诊脉知症

中医的切脉,对于头痛、胁痛、胃痛的测诊,很准确。三部九侯的诊法,应该很好地体会。同时,脉学必须贯穿五行的理论。五行反映在脉学上,不是玄谈;事实上,脏腑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如果不联系起来,不贯穿五行,脉法就搞不通。而左右三部的脏腑配属也是有事实做根据的。左关脉弦,多为肝胆郁火,见头晕、头痛、口苦。右关脉弦,是肝气克胃,多有胃痛的征候。讲脉学,必须运用五行的理论,这是一个证明。同时辨证论治的辩,也不能离开这个道理。

三、脉学的规律

在脉诊上既要严格掌握它的普遍规律,也要注意到脉学中特殊性的一面,如:风热而脉反静,泄泻而脉反大。失血忌见洪数大脉,阳病忌见微脉。

在某种情况下,脉与证的矛盾,往往出现着特殊的形式。如乙型脑炎及夏秋季伏邪的症侯,呈现发热烦躁痉厥等阳性症状,但一面却表现沉伏的阴脉。又如热深厥深的手足厥冷,神昏痉厥而是属于阴性症状的,又出现数而有力的阳脉。还有新病呈现阳症,反见伏脉。这些脉学上的特殊性矛盾,就需要用辩证的方法灵活地去运用它,认真地作出分析,以求得统一(脉与症提高到理论上的两者之间的统一)。方书说:“大实有赢状,大虚有实侯,”这是一种物理的变化。乙型脑炎的潜伏脉,用犀角地黄汤后脉象往往会转为洪数;又热邪内伏,用四逆散羚羊钩藤汤,常可获得厥回而脉症相应的。这些规律有正面的和反面的,应该全面地了解它和分别的对待它。

四、治病必求其本------脉

有患者气急神扬,头摇目窜,汗出,神昏,症极危重,但细按其脉,中侯有神,尺部有根,并呈和缓柔润之态,当时诊断他:“脉有生机,其病必生”。

其他像重症肺结核或虚极之慢性病,推断何季何节何日而死,根据和中医老先生们的接触和临床摸索,发现有许多“历试不爽”的事实。这都是按所胜所不胜类推出来的。五行的推演是他的复杂化的一面,阴阳的归属则是简化的一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脉象上也必须存在着两者有一定程度的互相维系,否则阴阳离绝,那就是亡失了“本”!

五、一根桡骨动脉的花样

一根桡骨动脉,分配不同的脏腑,从临床事实来看,它的科学性是很强的,问题是在于如何的发扬它,认识它。情况是这样的摆明:不论任何一个病者,寸关尺所见之脉,是不一致的。尺和寸相较,关与尺相较,各不相同。而且左右手的寸关尺,彼此也截然不一样。左寸和右寸,左关和右关,很少雷同。在一根脉管上的“方寸之地”(实际上还没有这么大),分配着那么多的脏腑,你说是胡闹吗?请试想一下经络学说,经络的距离不很大,为什么穴位就不相仝,而所主的症候及发病部亦复各异?经络的穴位,相隔一点,就是其他的穴位,足三里下一寸,其所主又便是另一些症状。

六、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

如果有舍脉从症的现象,而脉症始终不能统一时,那是属于生机已绝的症候范畴。我们决不能因为有了舍症从脉和舍脉从症的论点,而限制了对脉学的深入研究,或以为脉诊有其很大的局限性而甘于浅尝即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脉学临证心悟
中医基础:四诊
针灸脉诊论
我自学中医的捷径
这里有一份中医把脉秘籍送给你,拿好不谢!
我们的中医缘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