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患了卒中要追查心功能
  出现肢体麻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患了脑血管病,去神经内科诊治。但是就诊时很少有人会向医生诉说心脏的情况,甚至很多医生也不会将脑血管病与心脏病联系起来。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王拥军教授说,心脏病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产生的后果往往比心脏病本身还严重。

  房颤者卒中率是普通人的五倍

  王拥军教授提醒说,房颤患者是卒中特别是严重卒中的高危人群。因为房颤可导致血栓形成,如果血栓离开心房进入大脑,就能中断血流,导致缺血性卒中。有资料显示, 房颤患者的卒中率是普通人的5倍。房颤患者的卒中比非房颤患者的卒中更为严重,发病后一年内死亡率可能性高达50%。此外,房颤能够使卒中后长期严重致残的风险上升近50%。调查显示,脑卒中的病人中20%患有房颤,而被诊断的出来的却只有5%~6%。

  王拥军教授分析说,房颤的诊断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诊断房颤仅仅靠心电图是不够的,像阵发性房颤基本上都被漏诊了。因此脑卒中病人如果出现一过性心慌、气短等症状,除了应及时做心电图外,还应进行远程心电监护,以提高房颤的诊断率。另一个原因是对阵发性房颤的危害认识不够。一些患者甚至是医生认为阵发性房颤对脑血管影响不大,其实,其对脑血管的影响同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一样,不应忽视。

  抗凝治疗的风险不可避免

  脑卒中病人一旦诊断出患有房颤,抗凝治疗就是必不可少的。王拥军教授说,患有房颤的脑卒中病人,除了易摔跤、易出血,合并癫痫等患者不能用抗凝药外,90%以上都应使用抗凝药治疗。但目前我国有房颤的脑卒中患者中,只有20%左右的人接受了抗凝治疗。究其原因,主要是担心抗凝药的安全性。

  目前,房颤患者预防卒中最常用的是华法林等维生素K拮抗剂(VKA) 和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前者属于口服抗凝药,使用得当,抗凝效果非常好。但该药与多种食物和药物有相互作用,并且有效剂量和引起高出血风险的剂量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需经常监测用药情况,治疗具有挑战性。这些原因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大量房颤患者不用抗凝药,使卒中风险增高。阿司匹林也有抗凝效果,但远不如VKA,只建议VKA禁忌症或卒中风险较低的患者使用。据了解,目前针对可以避免这些治疗缺点的研究已取得成果,如针对凝血途径中单个靶点(Xa因子和凝血酶)的治疗手段,已有了临床研究结果。

  对于抗凝药的出血风险问题,王拥军教授指出,用抗凝药的出血风险与不用抗凝药患卒中的风险相比,前者是可控、可治的,是正常反应;后者是严重的,不可控的。任何有疗效的药都有风险,我们在接受其疗效的同时,也应该接受治疗带来的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房颤者卒中风险高5倍,患者需查心功能
CSA 2017 |「房颤卒中预防,优化抗凝治疗专家谈」
房颤抗凝管理,你真的掌握了吗?
房颤伴卒中患者使用抗凝药后脑出血风险极低
吃了抗凝药后出血?专家教你如何停止、逆转和重启抗凝!| ESC 2021
重磅!房颤指南11大更新要点,一文速递!| ESC 20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