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角膜炎中医病名源流考并附眼科七十二症8499字
​角膜炎中医病名源流考(一)
                                       环球中医药2011 年9 月第4 卷第5 期  

  ·学术论坛·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1 年院级重点课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朱晓林(1970⁃ ),女,医学博士,副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

角膜炎中医病名源流考



【摘要】  通过整理历代医籍中角膜炎相关文献,据其病名所属疾病类别不同及出现年代先后,对角膜炎中医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梳理。经研究发现,古籍中载有大量角膜炎相关文献,历代医家主要据其自觉症状、体征特点、病因病机等不同而命名。通过研究,为角膜炎病名规范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临床医师查阅古代文献,提供有益借鉴。

 角膜炎为现代医学病名,是角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

病,临床表现角膜混浊,属中医黑睛翳范畴。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古今文献对黑睛疾病有大量记载,主要据其临床体征、自觉症状、病因病机等而命名。因历代医家对疾病认知程度及侧重点不同,在历代文献中有诸多不同称谓,载有“眼生花翳”、“花翳白陷外障”、“气翳”、“风热不制之病”、“聚星障”、“凝脂翳”等病名。虽病名繁杂,但据其临床特征辨析,均类似于现代医学角膜炎。现据其病名所属疾病类别不同及出现年代先后,对角膜炎中医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梳理。1  角膜溃疡1 . 1   目肤翳覆瞳子

最早对黑睛翳障有明确记载的,首推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目诸病》,书中首次提出“黑睛”一名,并载有“目肤翳覆瞳子候”,谓:“此言肝脏不足,为风热之气所干,故于目睛上生翳,翳久不散,渐渐长,侵覆瞳子。”[1 ]

首次简要描述了角膜炎基本症状。“黑睛”一名一直沿用至今。1 . 2   眼生花翳、花翳白陷外障、花翳白陷、白陷鱼鳞

“眼生花翳”一名首见于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治眼生花翳诸方》,曰:“夫花翳初发之时,眼中发歇疼痛,泪出,赤涩,睛上忽生白翳,如枣花,砌鱼鳞相似。”[2 ]

简述该病症状为目涩痛流泪,体征为睛上生翳,如枣花、似鱼鳞堆砌,最早对角膜溃疡临床特征加以描述。

对角膜炎疾病的详细载述,始于宋代《秘传眼科龙木论·七十二证方论》。该书列举了多种黑睛翳障病名,并界定其为外障眼病之属性。依据翳的形态特点不同,分别命名

为“花翳白陷外障”、“钉翳根深外障”等[3 ]

,这种分类方法较

过去的按方剂分类法明显不同,为角膜炎的认识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元代危亦林撰《世医得效方·眼科》命之为“花翳白

陷”[4 ],此病名一直沿用至今。

“白陷鱼鳞”系出《银海精微·白陷鱼鳞》,该书虽托名为孙思邈著,据考证疑为宋以后著作。书中指出:“白陷鱼鳞者,肝肺二经积热,充壅攻上,致黑睛遂生白翳,如鱼鳞铺砌之状,或如枣花,中有白陷,发歇不时,或发或聚,疼痛泪出,……甚至白陷钉入黄仁,引血相授,渐成大患,额头兼

痛。”[5 ]详细剖析了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及预后,认识

更为全面。

至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更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花翳白陷证”症、因、类、治,已基本符合现代中医对花翳白陷病证的认识。书中云:“花翳白陷证……凝脂从四围起而漫神珠,故风轮皆白或微黄,视之与混障相似而嫩者。大法其病白轮之际,四围生漫而来,渐渐厚阔,中间尚青未满者,瞳神尚见,只是四围高了,中间低了些,此金克木之祸也。或有就于脂内下边起一片黄膜,此二证夹攻尤急。……亦有不从沿际起,只自凝脂翳色黄或不黄,初小后大,其细条如翳,或细颗如星,这边起一个,那边起一个,四散生

将起来,后才长大牵连混合而害目,此木火祸也。”[6 ]将该病

与“混障”加以鉴别、并详述其分类及病因病机。

上述四种病名虽称谓略异,但据其临床特点,均类现代医学之角膜溃疡。

1 . 3   冰瑕翳深外障、冰虾翳深

“冰瑕翳深外障”一名首见于宋代《秘传眼科龙木论·七十二证方论》,书中指出本病特点:“此眼初患之时,或痒或疼,发歇不定,作时赤脉泪出,眵漫,致令黑睛上横立似青

眼,多少不定,久后为患,全损眼目。”[3 ]据其眼赤痛生翳、眵

多流泪等临床特点判断,当属角膜炎;不同于《证治准绳·杂病》所载“色光白而甚薄如冰上之瑕”之冰瑕翳,后者属角膜瘢痕。


角膜炎中医病名源流考(二)


  环球中医药2011 年9 月第4 卷第5 期  

《银海精微》中称之为“冰虾翳深”,书云:“黑睛上生翳,如冰虾形状,因而名曰冰虾也,大抵与鱼鳞白陷同也。亦因肝经有热,微微小小,点在眼之风轮,黑睛含糊,清眵填粘于翳之低处,乍时赤涩泪出,眵满, 蔽瞳人一重如鼻涕,或黄或白,看则如膜遮障一般,蘸却又生,日久能致损眼,发歇来

往。”[7 ]

进一步指出该病类似于鱼鳞白陷症,具有黑睛生翳

低陷、眵多如膜、拭之又生的特点。

以上两病名皆类现代医学之角膜溃疡。1 . 4   涌波翳

涌波翳一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指出其主症为:“障从轮外自下而上,故曰涌波。非黄膜上冲从内向上之急甚者可比。白者缓而不变,赤者急而有变。亦有激犯变发他证者,就于此障之内,变出黄膜。治宜先去上冲,后治此证,则万无一失矣。”[6 ]

类今之角膜溃疡。2  角膜基质炎

“混睛外障”首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七十二证方论》。书中概述此疾特点为:“混睛外障,此眼初患之时,先疼后痒,碜涩泪出,怕日羞明,白睛先赤,发歇无定,渐渐眼

内赤脉横立遮睛,如隔纱看物,难以辨明。”

[3 ]

随着对黑睛翳障认识的不断深化,至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对黑睛病已有了更为完整、准确地认识,论述极为详尽,几乎收集了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所有症状、体征及病情变化、转归。“混障证”、“混睛证”即源于此书,书中系统地阐发了其症、因、变、治。其主症有二:“混障证,谓漫珠皆一色之障也。患之者最多,有赤白二证。赤者易治于白者,赤者怕赤脉外爬,白者畏光滑如苔,有此二样牵带者,必难退而易发。”“一云混睛证,白睛先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涩难开,或时无事,不久亦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目如凝脂赤络,如横赤丝。”其成因:“若先因别证而成混障,则障去而原病见矣。若无别证,到底只是一色者。”其变证:“若混障因而犯禁触发者,则变证出。”其治疗:“先治变证,后

治本病。……此毒风积热,宜服地黄散,外点七宝膏。”

[6 ]

“混睛障”一名出自《审视瑶函·外障》[8 ]

,并一直沿用

至今。

至清代《目经大成·八十一证》则据其睛“若混镜呵气”及“风轮光滑,无障可去”特点,将之命名为“气翳”,曰:“此症目赤痛、眵泪都可,但青睛如浊烟笼罩,色泽欲死。甚者若混镜呵气,不能照人面目。从侧面视之,始隐隐微见金井。其自视虽近能见物,然亦何啻隔帛。”并清楚地认识到该病变仅累及深层,而浅层光滑无恙,曰:“分明是外障,而

风轮光滑,无障可去,故曰气翳。”

[9 ]

以上诸病名,皆类现代医学之角膜基质炎。3  病毒性角膜炎

《原机启微·风热不制之病》以病因病机立论阐述疾

病。“风热不制之病”源于此书,曰:“翳如云雾,翳如丝缕,

翳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点,或三四点,而至数十

点。”[10 ]

即为本病早期临床体征的描述。

“聚星障”病名的确立,源自《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该书对此病有了更完整、准确地认识,论述极为详尽:“聚星障证,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后逐渐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余,如此生起者。”认识到其变证有二:“能大者有变。团聚生大而作一块者,有凝脂之变”、“联缀四散,傍风轮白际而起,变大而接连者,花翳白陷也。”即易变生凝脂翳及花翳白陷证,符合现代中医学对该病认识。对其预后判断为:“若兼赤脉爬绊者,退迟。若星翳生于丝尽头者,亦退迟进速且有变,盖接得脉络生气

之故。”[6 ]

王肯堂的论述发展和丰富了“聚星障”内容,对后

世影响深远,病名亦沿用至今。

风热不制之病、聚星障类似现代医学病毒性角膜炎。4  细菌性角膜炎4 . 1   凝脂翳

凝脂翳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书中对其病因、症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作了详细论述,谓:“凝脂翳,此证为病最急,……风轮上有点,初起如星,色白……渐长大变为黄色,……有初起便带鹅黄色,……后渐渐变大者。或初起便成一片,如障大而厚,色白而嫩,或色淡黄,……或有障,又于障内变出一块如黄脂者。……后变出凝脂一片者。所变不一,祸则一端。大法不问星障,但见起时肥浮脆嫩,能大而色黄,善变而速长者,即此证也。”其发展转归为:“初起时微小,

次后渐大,甚则为窟、为漏、为蟹睛,内溃精膏,外为枯凸。”

[6 ]

论述全面且符合临床实际,后世多尊此说,该病名一直沿用至今,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细菌性角膜炎。4 . 2   星月翳蚀

星月翳蚀一名首见于《目经大成·八十一证》,书云:“星月翳蚀,……此症甫病,目既赤肿痛泪,不敢近火向日,风轮生白翳,状如大星,星中有一孔,宛若锥钻。甚者如新月,月上亦有一痕,俨指甲深掐,故曰星月翳蚀,凝脂症之小

者。”[9 ]

指出该病类凝脂翳轻型。

5  结语

历代医籍中收录有大量关于角膜炎的记载,历代医家据其症状、体征、病机不同,赋予其不同病名。虽病名繁杂,但据临床特点辨析均属现代医学角膜炎范畴,其中“眼生花翳”、“花翳白陷外障”、“花翳白陷”、“白陷鱼鳞”、“冰瑕翳深外障”、“冰虾翳深”、“涌波翳”类今之角膜溃疡;“混睛外障”、“混障证”、“混睛证”、“混睛障”、“气翳”类今之角膜基质炎;“风热不制之病”、“聚星障”类今之病毒性角膜炎;“凝脂翳”、“星月翳蚀”类今之细菌性角膜炎。特别是“聚星障”、“凝脂翳”、“花翳白陷”、“混睛障”等病名,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对上述病名的梳理,为角膜炎病名规范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临床医师查阅古代文献,提供有益借鉴。


     眼科七十二症问答(一):


第一问∶目有两睛,犹天之有日月也。平空昏者何故?答曰∶皆因酒色过度,忧悉思虑悲哭,或醉饱、脏血不匀,肝经抑郁,则为患矣。宜点虎液珍珠膏,服明目流气饮。
第二问∶眼目赤肿者何故?答曰∶五脏热邪内攻,以致心火暴盛皆酒之所致也。宜点青龙虎液膏,服洗心散、羊肝丸。
第三问∶眼有赤而不痛者何故?答曰∶肝实也。肝者,血脏也。肝实则血盛,盛则血气上攻,侵贯瞳人,故赤而不痛。若痛至坐卧不得,宜点凤麟羊脑玉,服泻肝散。

第四问∶目有赤而昏暗,起黑云,大角红者,何故?答曰∶肝虚也。肝属木,木生火,子盗母气则昏暗,火发则木衰。若心火旺则血有余,贯大角,侵于瞳神,故既赤而又昏也。
宜点虎液膏。肝实者服泻肝散,肝虚者服补胆散,心火旺者服泻心散。

第五问∶目有大角赤痛者何故?答曰∶心实也。大角属心,南方火位之象也。心火旺则大角赤痛,宜点青龙膏,服洗心散、三黄汤。


第六问∶目有小角赤者何故?答曰∶心虚也。心属火,火能生土,故火乃土之母。土实则火虚,如子肥知母瘦也。宜点虎液珍珠琥珀膏,服补心散。
第七问∶眼有白翳多者何故?答曰∶肺属金,金能生水。水若旺,满面风膜,故塞肺窍之精华,只肺托落,因干硬故气涩之而为翳。金若不旺,则不能生水矣,水不能生,肺自干燥之故耳。宜点珍珠膏,服补肺散、洗心散。

第八问∶目有翳而泪多不凝结者何故?答曰∶即是肺托落,肝虚也。宜点珍珠琥珀膏,服阿胶散、补肺散。

第九问∶眼有怕日羞明何故?答曰∶脾实也。脾属土,土受湿气传入肺,肺受心经邪火而传于目。太阳受湿热则胜脾土,土盛肌肉壅塞难开,乃是湿气相传,故怕日羞明。宜点珍珠膏,服洗脾饮、密蒙丸。
第十问∶目有视物不真者何故?答曰∶脾虚也。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青黄相争,黄不胜青,故视物不真。宜点珍珠膏,服苍术汤,补肾丸。
第十一问∶目有黑花如飞蝉、蝇者何故?答曰∶肾虚也。肾属水,水若枯,则肾虚。宜点虎液青龙膏,服猪苓汤、补肾丸。
第十二问∶眼有迎风流泪者何故?答曰∶肾虚也。肝木生风,肾水枯,不能滋木,木乃肾之子,故见风流泪也!宜点凤麟羊脑玉,服地黄丸。

第十三问∶眼有赤筋攀睛者何故?答曰∶心火主血,肝木主筋,血浸于筋,肝心同源,相传于目,故赤血眼多生攀睛。宜服三黄汤,不退再服当归散,点珍珠膏。

第十四问∶目有白膜遮睛者何故?答曰∶肺金克肝木,风邪在肺,其金旺而木衰,故白膜遮睛。宜点珍珠膏,或点推云散,服连翘饮,四顺清凉散。

第十五问∶目有遇风作痒者何故?答曰∶肝经有风邪。肝属木,一见风燥动即痒。宜点虎液膏,服荆芥散。
第十六问∶目有早晨昏花者何故?答曰∶此为头风注于目。头乃诸阳之首,早晨昏则阳衰,阳气属木,木旺寅、卯、辰时,故邪胜则生风攻于目也。宜点羊脑玉,服蒺藜散。
第十七问∶目有日中时昏暗者何也?答曰∶胃脑损也。元气即真元也,流传于阴道,不归阳道,在于午戍之时,寒气渐生,故生脑损,以致早晚目昏。宜点珍珠膏,服宽中汤、太阳丹、泻肺散,灸风府穴。
第十八问∶目有昏花,迎风流泪,怕日羞明者何故?答曰∶风热上攻于目也。宜点虎液膏,服上清丸。
第十九问∶目有日夜疼痛者何也?答曰∶阳毒之气盛也。《经》云∶静则血气衰,注于阳道,寒邪克之,故日夜作疼,宜服拨云散。
第二十问∶目有日中痛何故?答曰∶阳气盛也。《经》云∶阴静则阳盛,阳火盛则旺于日中,见阳气则道德,故知阴虚也。宜服洗心散。
第二十一问∶目有浮眵白膜者何也?答曰∶肺金受热也。血盛则热,气盛则寒,肺气盛则生膜,白乃肺之根也。肺受风邪浮散于目,故有白膜遮之也。宜点虎液膏,服四顺饮。
第二十二问∶目有旋螺突出者何也?答曰∶是积也。积乃脏腑之源,毒攻于外,发于目,血结于肝,木之积也。宜服蝉蜕无比散,宜点推云散。

第二十三问∶目有瞳仁倒者何也?答曰∶五脏俱损也。外因五色,内因五味,精液妄行,以致肾水枯竭而伤肺肝,故知五脏损也,宜点珍珠虎液膏,服菊花丸。第二十四问∶目有青膜遮睛者何也?答曰∶目乃肾水之源,精神之腑,五脏积热,壅滞气血,冲掌肝木,故青膜遮睛也。宜点青龙琥珀膏,服洗肝散。

第二十五问∶目有瞳人黄者何也?答曰∶黄风内障也。五行应变,升降为先,若血气衰涩不能应目,故瞳人黄也。宜点珍珠散,服椒红丸。
第二十六问∶眼有白星散乱,头昏眼花黑暗者何也?答曰∶气血衰也。气血者周流百脉,百脉一衰,六阳俱起,头即昏眩,血脉不行,故生白星,昏花黑暗。宜服川乌散,点推云散。

第二十七问∶目有粉青而昏者何也。答曰∶脾家风湿,瘀血滞精,宜服分昧散,点推云散。
第二十八问∶目有赤脉下垂而昏痛者何也。答曰∶是肝家邪风所致。木生火,火乘风邪,故血妄行。宜服通血散。

第二十九问∶目有赤肿瞳人痛者何也?答曰∶肾水枯,心火旺,水不胜火。宜服洗心散、补肾丸。第三十问∶目有沙涩流泪者何也?答曰∶脾家热也。翻过眼皮,将针拨破红点,铜烙熨之平复。若热泪睛痛,怕日羞明、胞肿。宜点推云散,服加味洗心散。第三十一问∶目有白珠多红者及沙涩难开何也?答曰∶患目之后,多受风寒而气血不通,九窍闭塞,以致肺气衰弱,心火太旺,故心血欺凌肺金。宜点珍珠虎液膏,服和血补气饮。
第三十二问∶目有眵泪如脓、赤肿而昏者何也?答曰∶肾虚心虚,名曰龙虎交困。宜服坎离丸、补肾丸,宜点推云散。
第三十三问∶目有迎风冷泪多膜而昏痛者何也?答曰∶此肝木生心火,火旺而金衰,故不得克制肝木,名曰东西合战。宜点推云散,宜服泻肝散、补胆散。第三十四问∶左右目互相赤红何也?答曰∶血邪攻冲也。肝脏不足为风热相争,左右来往脉有偏盛偏衰,故目互相赤红也。宜敷赤头散,服蚕纸丸、芍药汤。


第三十五问∶目有暴生眵障、头面肿痛者何也?答曰∶太阳火热受风邪也。宜点珍珠琥液膏,服川芎散、洗心散。
第三十六问∶目有纵横赤脉沙涩,眵膜多泪,怕日羞明者何也?答曰∶饮食不节,损伤脾土,以致精神短少。况水属太阳,其气生肝木,木旺则生风,风湿相搏,故怕日羞明。点珍珠琥液膏,服柴胡散、退血散。

第三十七问∶目有黑花当睛、堕泪难开者何也?答曰∶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于目,或血气时行,暴赤肿痛。宜点推云散,服明目流气饮。
第三十八问∶目有沙涩流泪,烂弦赤痛者何也?答曰∶宜用手法将眼皮翻过,用针轻轻拨破斑疮,取三四次。宜服清毒散,宜点推云散。

第三十九问∶目有年深月久赤脉贯睛目,泪出如倾者何也?答曰∶心火未除,肺气相搏,故亦宜服泻肺散。

第四十问∶目有肉攀睛,红障壅上者何也?答曰∶用青龙膏一点,即用手法取之,再点如痛者,加茶调散。

第四十一问∶目有乌睛突出而痛者何也?答曰∶心肝二经受邪,以致毒瓦斯上攻。宜服洗心散,后服洗肝散。

第四十二问∶目有太阳穴如针刺痛,服药不愈者何故?答曰∶心经热搏,上攻于脑。宜用清净膏和鸡子清涂数目,再用手法取之,再点珍珠琥液膏,又外敷赤头散,内服洗心散加川芎,羌活。
第四十三问∶目有两角烂弦者何也?答曰∶风邪外感,热气内攻。先点推云散,后点琥液膏。第四十四问∶目有暴发赤肿沙涩难开者何故?答曰∶体虚脾弱,酒色过度。宜点珍珠琥液膏,宜服人参败毒散以散热。
第四十五问∶目有枣花形如锯齿者何也?答曰∶乃体浓而多热,或饮酒而多湿,性多躁急,致肝木受伤被风摇动,肝经有损故也。宜点凤麟膏,服蝉蜕无比散,再服黄连败毒散。
第四十六问∶目有临卧而不见物者何也?答曰∶雀盲,含糊模棱,非至理也。宜先服苍术猪肝散,蛤粉散。
第四十七问∶目有太阳穴疼痛,日夜呻吟何也?答曰∶七情之液盛,名曰头风,宜点珍珠散,服太阳丹,有翳点推云散。
第四十八问∶目有拳毛倒睫,上皮搭下皮,有翳膜者何故?答曰∶膀胱经热也。宜夹起上皮,灸一壮,用搐鼻散,服地黄丸。如不用夹,只用粉霜敷上亦好。

第四十九问∶目有青膜遮瞳、视物不明者何也?答曰∶肾虚也。宜服巴菊枸杞丸。肝经虚热,下弦白,星水眵障,服明目地黄丸,先点老膜散,二三日点推云散,将愈点珍珠琥液膏。第五十问∶目有斑点者何故?答曰∶肝经邪热也。风气相搏,宜服洗肝散。诗曰∶偶然气肿不分明,斑点如珠日夜疼。数粒茱萸无二样,变来真是蟹睛形。乌珠攒出针钩破,速备珍珠散更明。此是良医无价宝,济人阴德不为轻(金仙作传记)。
第五十一问∶目有小儿出痘、翳膜遮睛者何也?答曰∶浮翳可治,若视之如粉墙白者不治。若障浓者,点老膜散一二次,再点推云散,并点蝉蜕无比散。第五十二问∶目有二三岁孩童患之者何也?答曰∶乳毒之故。若红肿流泪者,宜服三黄丸。





      眼科七十二症问答(二):


第五十三问∶目有出痘眼下皮漏脓者何也?答曰∶痘之余毒。用三棱针四周拨破,血出为度,将金针蘸清净膏点漏处(方见二十四问),宜点珍珠虎液膏,服白薇散。

第五十四问∶目中珠上转如月出东海之状者何也?答曰∶名为扶桑翳。皆因肺被心火所伤不安,心火炎炎,魄不守舍,肝家元气不安。宜点珍珠散、洗心粉,又服补肾丸。
第五十五问∶目有如转辘轳渐生内障者何也?答曰∶心肾虚耗,水火不交故也。宜点珍珠虎液膏,服加味羊肝丸、返睛丸。
第五十六问∶目有患鸡冠蚬肉者何也?答曰∶五脏之热血侵贯,待白露或用刀割。宜点冰片虎液膏,服返睛丸即愈。
第五十七问∶目有小儿痘疹患目者何也?答曰∶痘乃胎毒。宜服黑豆丸、菟儿丸。
第五十八问∶目有被物损坏其瞳者何也?答曰∶瞳神不破,宜服退血散,又服蕤仁丸。
第五十九问∶目有上、下皮肿而硬者,服药不退,用手法取之不效者何也?答曰∶要用手法五七次,宜服升麻葛根汤。

第六十问∶目有不见黑白一片乌者何故?答曰∶是肝与肾受风邪也。宜点珍珠虎液膏,服明目地黄丸。
第六十一问∶目有紫色肉堆满眼者何也?答曰∶肝之虚热也。肝木生心火,使血侵于目,将上下眼胞用法取之,宜点推云散,服泻肝散、补胆散。第六十二问∶目有白花如絮者何也?答曰∶肺金不能上应也。因于脾胃太弱不能生金,又兼心火太甚灼乎肺金,气上升散行于目故也。宜服补肺散、点推云散、服平胃散。
第六十三回∶目有肉痣者何也?答曰∶用手法微破之,点珍珠散,或在两角可取去血,点推云散,宜服地黄丸,服返睛丸。
第六十四问∶目有睛上浮翳与黑白不相粘者,何法治之?答曰∶可用手法将铜钩钩起上皮,系于鬓上,再点珍珠虎液膏,或点水眼药。
第六十五问∶目昏不痛,日出暴泪者何也?答曰∶肾阴虚,并心阳亦虚也。宜点珍珠散,服益阴肾气丸。
第六十六问∶目患花翳白陷者何也?答曰∶肺金被心火克制,金虚不能平制肝木,木反侮金,肾水又枯,不能制,火更旺而肺金益虚。宜服补肾丸,点水眼药。

第六十七问∶目有卒然泪出如倾,陡然翳膜花者何也?答曰∶将钱合在上胞居中,用灯芯火灸钱孔中一壮,将钱埋在灶前地下即愈。
第六十八问∶眼有野外忽然飞丝入目,疼痛不已,何法治之?答曰∶可以服糖煎散,点玉露霜一二次即愈。或用京墨汁点。如麦、稻芒屑入目内,用大麦煮汁洗之。尘物入目,用食盐冲水洗之。又天丝入目,用鳝鱼血点入,以灯心卷出即愈。

第六十九问∶目有顺逆生翳,泪多羞明者何也?答曰∶胃受寒;脾受热,心肾两虚。宜服补心散、补肾丸、点推云散。
第七十问∶目有障如偃月而疼痛者何也?答曰∶肝经不足,肺气太过,为金克木。宜服汤泡散,又服补肾丸。

第七十一问∶目有内障一聚一散如云掩者何也?答曰∶乃是五脏余毒风热上攻,有进有退故也。宜服羊肝丸,点推云散,并点水眼药。

第七十二问∶目有障膜形如垂帘者何也?答曰∶头风引邪不能四散,攻入于目。宜服二神散,点珍珠虎液膏。

以上七十二症方治,俱系异授,审视明悉,对症用药,手到病除,真有令人重见天日之功。

          目永无疾方

甘菊花、甘枸杞等分,研末,炼蜜为丸,时常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 凝脂翳
龚志贤:乌梅丸治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 百草居
分型辨治药物性角膜炎
(1)病毒性角膜炎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四十二
治疱疹性角膜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