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避免重做CT有技巧

  近年来,影像科的设备发展很快,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很多病人反映,基层医院甚至市级大医院的CT片拿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去往往不被认可,要求重做,这是为什么呢?

    以胸部CT为例,一份CT片大多会拍两三张大片,一张14×17英寸的大片上有几十幅图像,一般医院给病人的片子大多是5mm/每层,而医生在电脑上看的片子大多是1.5mm/每层。以肺部小结节为例,一个直径5~10mm的小结节,在所拍的CT片上也就1~3个层面,且图像很小,所提供的信息量太少,病灶密度高低,边缘有无分叶、毛刺等情况无法全面观察。

    再说说清晰度。放射科医生是在电脑上看一幅图像,而患者拿给专家们会诊的片子,是在一张有几十幅图像的大片中去找几幅小图像,有些老专家不看报告提示,一时还找不到病灶,更别说分析和鉴别一个小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只能重做。重做后影像资料与专家们诊室的电脑是联网的,专家们在电脑上观察和分析,看的图像清楚多了,也必定会提出诊断意见。

    重做CT不仅增加了费用,还需要时间、需要排队,做好后也许当天还拿不到报告,隔天再次挂号就诊,很不方便。像此类情况还有其他办法吗?有!

    一是请放射科医生把病变局部的薄层图像单独放大、拍摄,那么,一个5~10mm的结节就会有3~7幅图像,甚至更多,这样看起来就又大又清楚。一般这样做的病例去大医院后基本上就没有重做过的。

    二是可以请放射科医生把图像打包,拷进U盘带走。

    三是在医生工作站上把有病变的薄层图像用手机拍下来,也就那么几幅,也很方便,会诊时可以放大,比那个大片上的图像要清晰、好看得多。

    骨骼方面常规X线片,因为不是横断位图像,影像直观,比较清楚,因此会诊时一般不需要重做。

    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影像科检查告别拍片取片是一种趋势,目前已有很多医院影像科实现了无片化管理,与大数据联网,把图像存入“云储存器”,会诊时再也不需要重新拍片检查了。(江苏省张家港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周祖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你在基层医院的拍的CT,拿到大医院不被认可?
朋友总喜欢用微信发“片子”给我看,我为啥一律拒绝
听医生说 | 为让影像漏诊率趋近于0,推想科技一直在努力
深度思考:基层医院放射科如何开展质控?六个问题答疑解惑!
CMEF深度观察:人工智能带来医疗新变革
华西医院白红利教授:肺结节CT报告的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