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冯冼家族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蓝色字“中华冯氏网” 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冯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冯氏文化,传播冯氏正能量。

  从两伏波开琼到南朝萧齐,中原政权对珠崖的控制力极为薄弱,大多数时候岛上郡县徒有虚名,有时郡治设在岛外遥领而已,有时干脆完全放弃。岛外政权对海南有效而全面的管制真正开端是在冯冼家族对海南进行巡回剿抚兼施之后。可以这么说,没有冯冼家族的抚定,隋唐不可能那么便捷的结束海南岛的无政府状态,也不可能对海南岛进行有效的管制何逐步深入的开拓。冯冼家族核心人物是冼太夫人。冼太夫人的事迹从萧梁开始。她生于萧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年),殁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享年九十一岁,几乎跨了整个六世纪。虽然身历三代,但在隋朝活了二十二年,且终于杨隋之世,所以本书把她列为隋朝海南人物。
  南北朝至唐初,冯冼家族乃是岭南第一豪门巨族,是岭南包括海南在内这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岭南冯氏就其分布有三:一为珠江口的冈州(今新会)、广州(含番禺)一带,《元和姓纂》称之为“冈州冯氏” ;二为粤西的高州、恩州一带,《元和姓纂》称之为“高州冯氏” ;三为海南岛。三地冯氏脉出同源,海南冯氏更是高凉冯氏与南越冼氏联姻的后裔。
  《元和姓纂》:“高州冯氏……代为酋领” 。据周忠泰统计, “高州冯氏”的闻于史册的有:梁罗州刺史冯融、梁高凉太守冯宝、隋谯国夫人冼氏、隋罗州刺史冯暄、陈春州太守冯仆、冯仆妻冼氏、隋仪同三司冯魂、唐高州总管冯盎及其妻、唐恩州刺史冯智戴、唐恩州刺史冯智式、唐东合州刺史冯智彧、唐高州刺史冯智玑、唐高州刺史冯智戣、唐潘州刺史冯智玳、唐高州首领冯子游、唐潘州刺史冯君衡、唐恩州刺史冯□思、唐端州冯使君、唐罗州首领冯季康、唐越国夫人麦氏、唐顺政夫人许氏、唐雷阳县君、唐才人冯媛,以及后来因高力士而迁居长安并易姓高的唐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郡公高力士(冯元一)、唐左卫中侯高(冯)元璡、唐左领军卫郎将高(冯)元珪、唐左卫兵曹参军高承龙、唐左卫率府仓曹参军高承秀。
  而冯冼联姻衍于海南的有:冼太夫人的孙子高罗总管(兼儋州、崖州、振州)冯盎、冯盎之弟琼州通判冯背、冯盎长子唐赐紫金鱼袋冯公冯智戴、唐崖州都督云南公冯世接、冯氏后裔振州别驾冯崇债、万安州首领冯氏后裔冯若芳。冼氏有官至大将军冼之屏,但不能判定与冯冼氏有何关联。这个时期海南的海南人物名姓见诸文献的还有广东人冯韬,唐末避乱来琼。不过他与冯冼家族无关。

  第一节 冼夫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因为关于冼夫人的各类资料非常丰富,本著本着“详往者之略而略往者之详”的意思,只想按时间顺序简略的绍述一下冼夫人的事迹。关于冼太夫人很丰富也很芜杂,很多传说与信史资料混杂,其中王兴瑞所著《冼夫人与冯氏家族》颇严谨可依。

  一、冯冼联姻

  冼夫人(512-602),名英。冼氏世为南越首领,势力范围跨据山洞,附属部落多达十余万家。冼夫人从小就贤明智慧,多筹略。还在冼氏母族时,就能抚控部众,而且晓通军事,亲自披挂上阵,行军用师,压服诸越。她并不是一味用军事高压统领部众,而是恩威并用,公正信义,以德服人,常常劝亲族为善,用信义结纳乡邻。

  萧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冼夫人二十四岁,罗州刺史冯融为稳固本家族在岭南的地位,闻冼氏有才识,便让其子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娶其为妻。冯融本是北燕苗裔,刘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年),北燕王冯弘失国投奔高丽,《北史.谯国夫人传》载:“(冯弘)遣(冯)融大父(冯)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宋,因留于新会。”《新会县志.职官表》载:“(冯业),宋封怀化侯,任新会太守。”后封罗州剌史(治石龙县、化县、今廉江、茂名等地),冯氏历任牧守,三传至冯融。由于是外人,《北史.谯国夫人传》载:“他乡羁旅,号令不行。”两个家族的联姻有很大的政治考量。事实证明,这次联姻不惟成功的造就了冯冼家族旷世辉煌,更有大功于中华民族的内部融合。冼夫人到冯家后,劝诫规约本族部众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依礼行事。她常常与其夫冯宝一块处理诉讼纷争,折中公允,即使本族犯法的人,也一律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这样,冯氏在当地的威信建立起来,“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二、计除叛贼

  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有一次文化灾难——侯景之乱。原投降了梁朝的东魏大将侯景,反复无常,在寿阳复又反叛梁朝。萧梁羊侃建议在采石矾坚拒叛军渡江,另以一支精锐的部队袭取寿阳,断其归路,这样叛军自然瓦解。朝廷不但不用其计,反以与侯景有勾结的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萧正德表面忙于备战,暗地里却以大船数十艘资敌,于是侯景顺利渡江,将梁武帝围困台城。

  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助武帝的台城之困。高州刺史李迁仕称疾据大皋口不肯前往,心怀二志却派人召冯宝佯为勤王。冯宝不知是计,正准备前往。冼夫人观察时局,明辨奸巧,阻止其夫前往:“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冼夫人分析说:“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追君兵众。此意可见,愿且无行,以观其势”(《隋书.谯国夫人传》)。闺阁女子竟有此等识见谋略,事实巾帼英雄。

  果不其然,几天后李迁仕举兵反梁,遣主帅杜平虏率兵入灨石,与侯景呼应。冼夫人认为:“平虏,骁将也,领兵入灨石,即与官兵相拒,未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云身未敢出,欲遣妇往参。彼闻之喜,必无防虑。于是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得至栅下,贼必可图”。冯宝依计而行,李迁仕 亦如冼夫人所料,麻痹率意而不加防备。冼夫人便亲率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 ,前往大皋口。至灨石,突然出击,大获全胜。叛贼李迁仕败走,保于宁都。冼夫人乘胜与长城侯陈霸先的部队会合。冼夫人观察时局、人物,敏锐的察觉陈霸先是可倾心结纳的当世豪杰,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

  又果不其然,陈霸先很快与王僧辩合力击溃侯景,湘东王萧绎在建康即位,但不久被西魏政权打败,陈霸先乘机于陈永定元年(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冯冼家族因此在混乱时局再一次脱颖而出。陈永定二年(557年),冯宝去世,冼夫人子冯仆年方九岁,却得以率百越首领去丹阳,陈武帝拜冯仆为阳春郡(今广东阳江一带)郡守。这都是冼太夫人智达权变、能谋善断的结果。

  三、安抚百越

  陈永定二年(557年),冯宝去世,岭南大乱,百越无首,相互劫掠。冼夫人再一次聚集百越,号召他们相安,成功的安抚百越各部,使境内数州安然无事。

  陈太建元年(569),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召至高安,企图拖他下水,引诱他一同反陈。冯仆紧急派排遣人告知乃母。冼夫人得知后,斩决的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 于是发兵拒境,率百越诸部与陈朝派来征讨的将领章昭达内外夹击,使欧阳纥军溃被擒。冯仆因母亲平叛有功被陈霸先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治在今广东化州东北)太守。冼夫人被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幡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

  陈至德年间(583—586年),冯仆卒。冯仆死后陈后主也差不多把国家给玩忽的差不多,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师攻陷建康(今南京市),陈朝灭亡。但此时隋文帝并未统一中国,岭南地区尚未归附。这个时期,虽天下淆乱,然岭南却社会有序、人民安居。这全赖冼夫人的保境安民、护宥督抚。史书记载,当时当地各部族共奉冼夫人为“圣母”。

  四、靖难驱虐

  隋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文帝派江州总管韦洸安抚岭南,被陈将徐璒阻于南康。韦洸至岭下,竟徘徊不敢进。后来的炀帝时任晋王的杨广命令被俘的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谕以国亡,令其归化”,随信还有冼夫人当年献给陈主的犀杖及兵符。冼夫人验明信物确知陈亡后,“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随后派其孙冯魂率部迎韦洸入广州,岭南因此全境归顺隋朝。冯魂因被隋朝封为仪同三司,冼夫人被册封为“宋康郡夫人”。

  隋开皇十年(590年),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很多部族首领纷纷起兵响应。王仲宣围韦洸于广州,驻军衡岭,韦洸中流矢而卒。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冯暄因与王仲宣的部将、泷水(今广东罗定)豪门陈佛智关系亲密,按兵不动,贻误战机。洗夫人发现后,大怒,派人把冯暄抓起来了投入州狱。随后,改派另一孙子冯盎出讨叛军陈佛智,取得胜利并将陈佛智斩首。与隋官军鹿愿会师,共败王仲宣。经历战乱的岭南,人心不定,加上很多部族参予反隋,亟待平息纷争、弥合怨怼。冼夫人不顾年高,披甲乘马,张锦伞,领彀骑,亲自护卫隋招抚专使裴矩巡抚各州,恩威并用。“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岭南因此才得以重归王化。

  不久,隋朝对南方控制不满足于羁縻的性质,一方面继续倚重冼夫人坐镇岭南地区,一方面改广州为番州由朝廷派赵钠为番州总管,综辖地方政务。这样可以在岭南更好推行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可是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遣长史张融上书朝廷,予以揭发,使赵讷得到制裁。文帝降勅委托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再次不顾年高,亲载诏书历十余州,宣述圣旨,抚慰当地民众。

  冼夫人这两次利用个人的政治影响力的抚定行动对中原政权向岭南、海南全面有效的管制起到关键性作用。当时隋文帝对大臣高颎、杨素说“韦洸将二万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可见,冼夫人领导下的冯冼家族站在隋朝一边是胜利的关键,尤其是军事平定之后的政治归附更是冼夫人个人政治影响力所致。要知道,这时冼夫人已是八十高龄。隋文帝为冼夫人的举动赞叹,特降敕书慰劳。独孤皇后也赐她首饰及宴服。其孙冯盎因协助隋军平叛有功,拜为高州刺史,次孙冯暄也被赦,拜为罗州刺史。冯宝被追赠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冼夫人则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并“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后来朝廷因冼夫人揭发赵讷及安抚民众有功,再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在中国历史以一巾帼而辟置幕府下设僚属,实在罕见。隋文帝还曾特下诏书慰勉冼夫人:

  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结,扰乱彼民,所以遣往诛翦,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遂令孙盎斩获佛智,竟破群贼,甚有大功。今赐夫人物五千段。暄不进愆,诚合罪责,以夫人立此诚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从大历史角度审视,冼夫人对中华民族大一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冼夫人把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分三库保管,每逢过年过节,她总要取出展示在庭中。并对子孙们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这决不仅仅是谋略上利用中央政权法统维护个人家族的利益,而是昭示了一种最大的伦理:维护国家统一。她心中天子可以姓萧、梁、陈,也同样适于她没看到后来的李,这实际上表明了冼夫人“从道不从君”,以忠孝之道维护国家统一,同时又以仁德信义、平等互爱处理民族关系。这些使得不论是各族百姓、还是历代朝廷,还是后来史学家都对冼夫人给予高度评价。时至当代,周恩来还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去世,享年九十一岁。朝廷赙物一千段,谥曰诚敬夫人。今人王兴瑞有《冼夫人与冯氏家族》一书,对有关事迹多所考订。

  五、开琼安边

  冼夫人以边陲番族历事三朝,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泽被岭南,芳润华夏。冼夫人对于海南岛的影响之大,使得她在海南人民的心中其地位已经成为神。冼夫人本是高凉人,今考古确证为广东电白县山兜丁村。但隋文帝封赐其食邑却在海南。史载:“再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隋朝临振、崖州都在海南岛。今天,海南岛主要的节日——“军坡节”就是纪念冼夫人的。海南各地百姓为纪念冼夫人,到处建有庙宇,据统计全岛总数已经超过50座,祭祀不断。纪念冼夫人的庙宇,有的直称冼夫人庙,有的则称宁济庙、柔惠庙、慈佑庙等。冼夫人在海南有很多尊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圣母娘娘、清福夫人、显应夫人、郡主冼太夫人、懿美夫人、正顺夫人、梁沙婆、儋耳婆等。这些都显示,冼夫人与海南的特殊关系。据白苗先生考证,冼夫人至少有四次来过海南。她对海南历史进程和海南人民的巨大影响,至今未出其右者。

  越人之俗,好相攻击,海南黎族本百越支裔,亦莫能外。冼夫人还在娘家时,其兄长南梁州刺史冼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冼夫人多所规谏,因此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这是以德义柔服海南的典型。她在海南请命朝廷设置州县、建立治所,传授农经水利知识、垦荒种植,教化百黎伦常德义、劝诫规约。不过她在海南的贡献很多是传说,府县地理志也多不知所本。

  冼夫人一方面维护一方平安、促进部族和谐、让百姓安居乐业,一方面坚持国家统一、平定叛逆、惩治贪虐。她智勇双全、恩威并用、公正无私、仁义爱民,使得她不仅在海南历史上成为地母天神级的人物,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无可争议的巾帼英雄。后人对她几乎清一色的褒扬。兹借海南另一文化伟人、贬谪海南的苏东坡的题诗结束本节:

题洗夫人庙

苏轼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锦伞平积乱,犀渠破群疑。

庙貌空复存,碑板漫无辞。

我欲作铭志,慰此父母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余欺。

瀑牲菌鸡卜,我尝一访之。

铜鼓葫芦笙,歇此送迎诗。

  第二节 冯盎、冯背

冯盎

冯盎(571-646年),字明达,唐代高州良德人,冯宝、冼夫人之孙,冯仆之子。冯盎少年时就有谋略,英勇善战。隋开皇中任宋康县(境域为今广东阳西织篑至电白电城之间)令。

  他是继冼夫人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又能征善战的家族掌舵者。在隋唐两代的大动荡的政局中,冯盎以一个非凡的政治家的眼光和手段,始终掌控着岭南的局势,并微秒的平衡着中央与地方、汉族与僚族的关系,在与隋文帝、杨素、林士弘、李靖、唐太宗、魏征等当世豪杰的较量与协作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脱颖而出首先要归功于他的兄长冯暄的政治短视。隋开皇十年(590年),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很多部族首领纷纷起兵响应。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冯暄却因与王仲宣的部将、泷水(今广东罗定)豪门陈佛智关系亲密,按兵不动。洗夫人于是废除冯暄,改遣冯盎,并最终讨平叛乱。冯盎也因功封为高州刺史。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潮(今潮阳县西北)、成(今封开县东南贺江口)等五州僚人造**。时盎的祖母已故,他亲自前往京师请旨讨伐。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盎分析得头头是道。杨素很为惊叹,说:“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物。”于是命盎领江、岭兵进行讨伐。平乱后,盎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今甘肃礼县西南)太守(明嘉靖广东通志)载为漠阳太守)衔职。事实上,东边的潮州,西边的封开,本不属高凉郡管治,冯盎主动请缨,旨在剪除异己、扩充地盘,同时解决两翼对高凉郡的遏制。“尊王则名正,平叛而自安”,冯盎非常高明的继承了冼夫人一贯安邦策略。

  隋炀帝大业后期,冯盎从征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其子冯智戴“尝随父至洛阳统本部锐兵宿卫”。这是中原政权以夷制夷的高招,也是冯盎借力打力稳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当时,岭南不少溪洞豪族亦率部编入炀帝禁军或从征辽东。隋末天下大乱,盎与子智戴逃返岭南,聚集各部落酋长,拥兵马五万,守土防乱。《旧唐书•丘和传》载:“会炀帝为化及所弑……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之地附于林士弘。”但依附林仕弘只是稳住局势的权宜之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番禺(广州)、新州(新兴)的高法澄、冼宝彻起兵,杀朝廷官吏。盎率兵平定高、冼的叛乱。宝彻侄智臣复聚兵于新州拒战,盎率兵征讨。交战时,盎在阵前,除去甲胄大声说:“你们认识我吗?”智臣的士兵一看是冯盎,便纷纷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投降,宝彻、智臣等均为盎所擒。从番禺到苍梧(今广西梧州),至朱崖(今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等地全部归附于冯盎。盎自称为总管。冯冼家族世代恩威并用,以武力信义管制岭南,才有强大的慑服力。

  冯盎始终恪守忠于朝廷的原则,在名分上从不僭越。当时,有人游说冯盎“隋朝已灭亡了,国内到处根乱,唐朝虽应运而生,但政教还未孚众望,岭南尚未有所归属。你现在已辖有二十州,领地数千里,其地已广于赵佗,还是称南越王吧”,但冯盎牢记其祖母“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不要搞分裂”的教导,说:“我世居南越,迄巳五代。作为岭南边疆大吏的,也只我一姓,子女钱财我都有了,人生富贵像我一样的也不多。我常常担忧的,是如何才能无愧于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怎敢擅自称王呢!”这其实是非常高明的,居其实而不擅其名,使得这个家族始终能够被各个朝代接受。岭南豪族虽然是一支盘根错节的强大地方政治势力,但对抗中原政权则力不从心。所以,冯冼家族尊王而不僭越的传统,在政治上就显得非常高明。

  结果是,在盛大的李唐王朝一开场,冯冼家族很快成为新宠,牢牢的把握着岭南地盘。武德五年(622年)七月,盎归降高祖。李渊以其所辖之地划分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后改越国公。封其子智戴为春州(今阳春)刺史、智彧为东合州(今雷州)刺史。不久,又改封盎为耿国公。

  但这种蛮夷自治的状态,在历史大进程中必然走向衰落。在岭南,这个衰落恰恰发生在唐朝。所以,中原郡县体制的管理模式与土族世系的管理模式必然发生冲突。唐初一些南方的总管府(后又称都督府)乃是专为岭南著名豪族而设置,严重削弱了唐中央对岭南的统治。这与唐朝高度中央集权政治形成尖锐的矛盾。而且地方豪族势力具有浓厚的奴隶制残余。冯盎在岭南“啸署首领,有众五万,克平二十余州”,其“所居地方二千里,奴婢万余人”。这也与封建地主制相矛盾。结果,就是中原政权与冯冼家族的角力。这主要发生在太宗朝。

  贞观元年(627),有人诬告冯盎反叛,说盎已发兵拒境。太宗诏示右武卫将军蔺薯率领江岭甲兵准备讨伐。魏征不信冯盎造**,劝唐太宗罢兵。《新唐书•冯盎传》载:“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太宗于是派遣散骑常侍韦叔谐(《资治通鉴》载为李公淹)前往安抚冯盎。盎即派其子智戴入朝侍帝(实质是以子作人质,表示归降之意)。帝说:“魏征一席话,胜于十万兵。”五年(631年)正月,冯盎上京朝见,太宗宴赐很丰盛。冯盎归唐后,其实每年都遣爱子入朝为质。史载,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从太上皇(李渊)置酒故汉未央宫。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越首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这与梁隋两代大不相同,也可见唐想对岭南有所为,同时岭南地方势力处于下风,但依然有跟朝廷制衡的本钱。冯冼家族在梁隋时期对周围州郡的抚定,受到朝廷的认可,甚至褒奖,但到了唐朝就变成了侵略。贞观五年,唐太宗有敕文指斥冯盎“侵掠不已,新州以南,多被毒害”。

  后来以至于冯盎不得不自己前往朝廷表白心迹。贞观五年(631年),冯盎率陈頵等酋长入朝见唐太宗,唐太宗赏赐冯盎。嘉靖《广东通志•陈頵传》载:“盎归唐,(陈頵)亦至长安预燕赉。”不仅如此,朝廷还责令冯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征讨岭南罗、窦诸洞獠。这其实是唐朝“以夷制夷”政策的又一实例。冯盎也只能靠立功自显。也终于以其神勇,七箭平定了动乱。据《新唐书》载:“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贼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曰:'矢尽,胜负可知矣。’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 唐太宗这才让冯智戴回岭南慰劳,赏赐冯盎不可胜数,实际是放还了人质。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冯盎去世,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冯盎从长安回来后,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勤于民政,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政绩。据《新唐书》载:“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欢心。” 这也再一次证明冯冼家族成就大业,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非常高超全面的内政外交的能力之上的。此间,海南州郡一直是其势力范围。冯盎统领时期,中原与岭南的各方面关系的博弈过程,同时也正是海南岛深深的走进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而海南百姓能够避免离乱和纷争,也赖冯盎的高超公平的治理。

  冯盎之后,海南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很多地方政权依然掌握在冯冼家族的手中。其中可以稽查的有:冯盎之弟琼州通判冯背、唐崖州都督云南公冯世接、冯氏后裔振州别驾冯崇债、万安州首领冯氏后裔冯若芳、唐赐紫金鱼袋冯公。

冯背

  冯背,冼夫人之孙、冯仆第三子、冯盎的胞弟。据海南《冯氏家谱》载,冯背入琼后任琼州通判。通判,判一州之政事。

  据清光绪《冯氏家谱》记载,冯宝、冼夫人之孙,冯盎之弟冯背。曾任广东连州通判,后入琼任琼州通判,是冯氏入琼“鼻祖”。其子冯世禧唐代授任总兵,镇抚万、陵、崖,定居会邑(原乐会县,今属琼海市)肇泉仙塘村。元朝至顺四年,原籍福建莆田的冯永辉入琼,任琼山知县,择籍乐会,同族叔祖冯背同村而居。冯背后裔与冯永辉支系后裔,早已融为一体。

  第三节 冯智戴、冯世接

  冯智戴,冯盎长子。据海南《冯氏家谱》载,冯氏渡琼始祖为冯盎,冯智戴迁琼后,初居澄迈。冼夫人食邑在临振,也似乎暗示与注定了冯冼家族退守海南的命运。唐太宗放回冯智戴,也正是冯冼家族势力往海南岛消退的开始。

  冯智戴本来可以很好的巩固甚至光大冯冼家族。据《册府元龟》载:“冯智载,高州都督盎之子也,少有筹略,抚众得其效死,川洞酋师多愿隶之。” 毕竟将门豪族之后。无奈大唐雄浑的国力和封建制度南播的历史大势使得他自保不暇。隋大业末,冯智戴就随着父亲冯盎带本乡士兵至洛阳作隋炀帝的宿卫。不久天下大乱,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弑于扬州后,冯盎和冯智戴回岭南,一路上都是盗贼军阀,岭峤路绝。冯智戴转战而前,充当开路先锋。据《新唐书》载:“至高源,俚帅胁为谋主,会盎至,智戴得与盎俱去。”

  入唐后,冯冼家族归顺大唐,冯智戴于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七月任春州刺史。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冬,冯盎上表唐太宗表述心迹,遣冯智戴入朝,化解冯家与朝廷的误会。其实象春秋战国时派遣公子做人质一样,冯智戴乃是冯冼家族在长安的人质。此后近十年,冯智戴常常以人质身份居住长安,也偶尔往来岭南。

  期间,冯智戴多次被李世民召见诏对,服侍左右。曾经论兵法,让李世民大为称奇。据《新唐书•冯盎传》载:“(冯智戴)入朝,帝劳赐加等,授卫尉少卿。闻其善兵,指云问曰:'下有贼,今可击乎?’对曰:'云状如树,方辰在金,金利木柔,击之胜。’帝奇其对。累迁左武卫将军。”大概因为冼夫人对中原文化一直很尊重向往,家族中一直传习中原文化,再加上冯智戴长期在长安居住,交通中原士人,以至于能够吟诗。据《资治通鉴》载,贞观七年(633年)十二月:

  (唐太宗)还宫,从上皇置酒故汉未央宫。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这段佳话一直被人用来形容唐朝国势的强大。

  冯智戴不知终于何时。据宣德年间(1426-1435年),在琼山县陶公山(今云龙镇境内),有村人挖出一墓,石碑刻云:“'唐赐紫金鱼袋冯公之墓’,翰林学士李吉甫撰文。” 王俞春先生认为最可能是冯智戴的墓。但李吉甫任翰林学士是在唐宪宗前后,时间已经是九世纪初了,而冯智戴七世纪初旧成人成为隋炀帝的宿卫。所以,冯智戴的可能性很小。

  冯世接

  冯世接,在冯氏家族世系中,不知处于什么级别。据绍圣四年(1097年)黄裳辑录的《新定九域志》载:

  万安军,唐万安州……唐贞观中,崖州都督、云南公冯世接分所部文昌县地立为此州。

  可见他是太宗朝的人,任职是崖州都督,管理整个海南军事,还有“云南公”的爵位,应该是冯盎的同辈或下一代。

  第四节 冯崇债、冯若芳、唐赐紫金鱼袋冯公

冯崇债

  冯崇债,冯氏后裔, 玄宗天宝年间振州别驾。

  他的事迹见于日本真人元开所著的《大唐和上东征记》一书。玄宗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漂泊至振州(今三亚市)。振州别驾冯崇债派四百人迎接困顿颠踬的鉴真一行。到了振州城,冯崇债亲自出迎,并拜鉴真为舅舅。迎入宅内,设斋供养东渡者。鉴真还在州府的大厅内,设会授戒,然后被安置在大云寺内一年。冯崇债协助鉴真修缮坏废佛殿。一年后,冯崇债亲自带领甲兵八百余人将鉴真一行送到送万安州,历时四十余日。在万安州,州大首领冯若芳将鉴真一行请住其家,供养三日。然后冯崇债继续护送到崖州,甲兵一是郑重其事,二来也是因为山川之中盗贼和自然灾害太多。因为崖州无贼,冯崇债才回振州去了。等鉴真到了崖州后,冯崇债又听说鉴真要修庙造寺,于是又“遗诸奴,各令进一椽,三日内一时将来,即构佛殿、讲堂、砖塔”。

  虽然冯崇债在文献中出现只是一个佛家的施主身份,但也可以洞察出他在地方的威势非常强大,能够随意调动上千人武装以迎合自己的一个梦(即使梦是假托,但这种愿望却是他个人的),而且奴仆众多,一人捐一椽就可建佛殿。

冯若芳

  冯若芳,冯氏后裔,万安州首领。

  据《大唐和上东征记》记载,冯若芳广有家产奴婢,“(冯若芳)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也”,会客时,竟经常用即位昂贵的乳头香为灯烛,而且一烧一百余斤。其宅后,露积如山;其余财物,亦称此焉。”

  他的这些财货人口,据载很大一部分是海上劫掠的。《大唐和上东征记》载:“(冯若芳)每年常劫取波斯舶三二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 鉴真从振州返回经过万安州,他请他们一行到家,供养了三天。

  他与冯崇债同时,冯崇债被称着封建官僚中的专有官职“别驾”,而他却被称作一般只用于蛮酋称号的“首领”。这可能是记录者忘记其准确的官职。但更可能万安州的地方酋首。因为文中记载他其实与海盗无异。至于是否记录者,因其形迹不合正道,而故意用春秋笔法不载其官职,就更不得而知了。

唐赐紫金鱼袋冯公

  冯公,不知其名,但地位很高,因为有一代名相李吉甫为之写墓志铭,他必然是冯氏后裔。约唐宪宗前后,唐紫金鱼袋冯公去世,葬海南省琼山县陶公山下。

  据《广东通志稿》载:“琼州府唐冯公墓,宣德间,村人井于陶公山下,掘见一冢,其中深邃,傅砖皆非常所见者,中有石碑刻云:'唐赐紫金鱼袋冯公之墓’,翰林学士李吉甫撰文。” 王俞春认为最可能是冯智戴的墓。但李吉甫任翰林学士是在唐宪宗前后,时间已经是九世纪初了,而冯智戴七世纪初就已经成人充当隋炀帝的宿卫。所以,冯智戴的可能性很小。

  各有关省府县志均有此墓碑挖掘事件及碑刻记,但民国《琼山县志•金石》云:“其事恐属传闻之误,又不得《吉甫集》一考,存疑可也。”但不知为什么民国《琼山县志》以为这是传闻,亦存疑。

小 结  

  冯冼家族在高宗朝依然是豪族,这个豪族主要体现在南方政治板块和实际的财富。据《资治通鉴》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3年)载:“许敬宗……又以女嫁蛮酋冯盎之子,多纳其货。”许敬宗何等人物,许敬宗权倾乃是高宗、则天朝的首席宰相。竟然与冯家联姻。但因其动机不纯,备受世人诟病。这也可见,当时冯冼家族依然在文化上被视为蛮族。但则天朝,在残酷的政治斗争现实和封建制南播的历史大势面前,冯冼家族逐渐衰落,以致其后人不得不去当太监。冯冼家族的优秀的基因使得他们即使是太监,也依然能当成历史上最显耀的太监,他就是玄宗朝的高力士。此后,冯冼家族在历史舞台就渐渐退却到海南岛上。

  但宪宗朝冯氏犹有唐赐紫金鱼袋的人,可见时至中唐冯冼家族依然是南方豪族。只是葬身海南,也说明了高凉冯氏向海南冯氏的巨变。在唐势力一点点渗透到岭南时,海南便成了冯冼家族退守与媾和的路线。有唐一代,冯氏家族政治上可能日渐消退,但却一直保持了豪族富室的地位。据嘉靖《广东通志》载:“冯姓自冯盎遂为高州大姓,子孙历仕州郡者数十人,唐末犹为富室。” 这就是百足之虫。千年之后,人世代谢,海南岛对冯冼家族的记忆则主要集中在恩德无限的冼夫人身上。

中华冯氏网
中华冯氏网是以研究和发扬冯氏文化,寻根问祖、缅怀先烈、联络冯姓宗亲感情及冯家人信息交流合作的家族网络平台。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冯氏正能量,增强冯氏宗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海内外冯氏宗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31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各位宗亲,如果您感觉内容不错,请在下面的拇指处点赞,并传给更多的宗亲!欢迎各位宗亲提供更多的冯氏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冼夫人有怎样的功劳?
专家说,高凉冯冼氏都是俚僚
俚越文化之隋唐高州冯氏籍贯考
“红色娘子军”创始人原为北燕皇室后人!冯氏回辽千年祭祖,激励辽人当自强!
环海南骑行19,三亚至乐东-崖城
比花木兰更传奇的女子,死后一千年,两广人民依旧记得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