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揽雀尾的拳势运化重在桩与桩的内劲转换


【 万玉纲解读85拳架 】

我们不管修炼哪门哪派太极拳,都是修炼“太极十三势”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基本功法。

牛谱载杨氏九诀之《十八在诀》曰:“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说的是太极拳八种主要劲法的劲势和着力点。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推手较技中相生相克的技法。如捋破掤,挤破捋,按破挤,掤破按……。这些劲法的训练也始终贯穿在整个85拳架中。
 
八种劲法的基本含义:简单说,掤劲是由内而外所生之张力,是缩而含张、缩而不瘪的弹簧劲,是八种劲法的母劲。捋劲为侧身柔化,引进落空之势。挤劲是以小臂挤人之身的占位性进击。按劲是以双臂按推对方,含下按和前推之劲。采劲以手指抓住敌腕或肘部,通常采捋合用时,发力方向一致。挒劲以手背侧击敌肩腋部,通常采挒合用时发力方向相反。肘击、肩靠则是近身搏击之劲势,肘击是小臂内屈以肘尖击敌胸肋部,肩靠则以肩部四周之力靠击敌胸。
 
这当中,“掤捋挤按”是八种劲法的重中之重,所以揽雀尾式在85拳架中出现了6次之多,包含3个揽雀尾(第3、50、53式)和3个上步揽雀尾(第26、68、75式)。两者的区别是揽雀尾含左掤、右掤、捋、挤、按五势,而上步揽雀尾没有左掤,只有右掤、捋、挤、按四势。
 
左掤势的运化:接前式起势。松腰落胯曲膝,随着腰右转,右脚碾转外摆(小于90度),右手掤起,左手坐掌随腰而动;右腿竖桩,两臂合肘的同时,提左腿向前(南)迈步,随即边转身朝正西边曲左膝蹬右腿成侧弓步,左臂掤,右手采。

右掤势的运化:左臂内旋、右臂外旋,右手领右腿收提并移重心于左腿竖桩的同时,两臂合肘随即身体微左转迈右步向前;侧身拧腰面西,曲右膝蹬左腿成右正弓步,右臂横掤,左手衬住右手。
 
捋势的运化:沉胯使腰微右转的同时,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外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上(注意两掌翻转时,要碾转不要飘);左转腰胯朝45度方向微捋并移重心于后腿成坐步,右膝保持微曲,右脚掌扒地,两腿前撑后蹬互为其根。此势动短意长,捋中寓挤。

挤势的运化:随腰胯右转,右臂边外旋边横掤于胸前,左手轻合右腕脉门处;在腰骶关节处顶腰竖脊,两臂前挤成右正弓步。与右掤比较,右小臂不要太横,略竖为宜。

按势的运化:双掌平抹分开后,腰胯有个微左旋右转的动意。即腰胯先微左旋,使重心移向左腿成坐步,双掌往后下方按,右膝保持微曲;然后腰胯微右转,双掌收于胸前坐腕下按遂即前推成右正弓步。

我认为揽雀尾拳意拳势的运化重在桩与桩的内劲转换和内动节律的体悟。

先看一下,不同桩型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起势(开立步桩)→左掤(侧弓步桩---侧弓步桩)→右掤(正弓步桩)→捋(坐步桩)→挤(正弓步桩)→按(坐步桩---正弓步桩)。

再细心体悟一下这个过程中的内动节律以及内劲是如何转换的。

我们说,揽雀尾拳势运化中的内动节律共含有六个蓄发势,包括左掤2个,右掤1个,捋1个,挤1个,按1个。有6个蓄发势就有6次心意(收放)、6次眼神(敛放扫瞥注)、6次内炁(吐纳)、 6次腰胯运转及九弓(张弛)和6次阴阳动静虚实刚柔(转换)。

对于内动节律及内劲的转换,需要默识揣摩,细心体悟,方能得其精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太极拳多年出不了掤劲:需要在这两个字上下功夫
第十五课
黑虎拳
陈式太极拳 教你熟练掌握太极拳的走劲与对拉(3)
传统杨氏太极拳之“揽雀尾”
杨氏太极拳85势中相近动作的同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