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用劲不用力”“大松大柔”与“鼓荡劲”(下)

澴圆太极功法

第三部分 走进太极拳

第一章 找回失去的宝贝

三、“太极拳用劲不用力”“大松大柔”与“鼓荡劲”“波浪劲”“对拉劲”

改革之初,农业、个体经济一松绑,整个国民经济一下子就展现出勃勃生机。后来一加入世贸组织,打开外向的锁,整个国家从内 到外,从经济到各行各业,延伸到国家整体形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创造着大量的就业、税收和财富。老百姓 生活富裕了,就有了一个祥和、安乐的环境,这时就有大量外资——“多 巴胺”参与投资,社会随之高速发展起来,国家就拥有了强大的动能。有了充足的“营养”,职能组织便有了超强的执行能力,效率提高了,犯罪率就会降低,一些社会问题在萌芽之前就被迅速而有力地解决。如果没有“菩萨心肠”,民众没有一定的生活、发展空间,社会的肌体就会僵化,造成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率低下,整个职能机构就会因“营养”而出现障碍。有了障碍,社会肌体僵硬失去活力,“霹雳手段”也就会失去功能。

前苏联的解体就是明证:当军队接到“中枢”指令前往“白宫”平息骚乱的时候,很多的士兵,在亲友的感染下,甚至有的是来自不太熟悉的请求信号,导致一个个逃离或止步不前,大道上停下一辆又一辆坦克、装甲,就如同局部坏死的肌体……这就像长期被禁锢的肌体,遇到问题哪怕是接到指令,反应迟钝或是根本作不出反应,更不要说对周边问题的“检举”“举报”了,麻木地看着整个身体组织瘫痪、死亡。一旦这些微小的细胞群失去活力,哪里还有什么好手段,又存在着什么“霹雳手段”?

人体的问题虽然没有上述事实那么清晰,但道理如出一辙。在人体大松大柔的条件下,依附于肌体之中的血管、毛细血管、神经系统, 介于肉与骨之间的神经、经胳、传导回路,已知的、未知的那一张张网, 只要拥有了放松的条件,拥有了它们的活动空间,才有被效导引、牵拉、疏理的可能。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又得到相应的伸展、疏理的安抚, 肌体就会把愉悦的快感回传给中枢,得到奖赏的“多巴胺”和其它元素又会慷慨地给予回馈。于是,肌体更加健康而富有弹性,因而也就拥有了更强的免疫功能。

如此这般,健康的肌体就会把感受到的、遇到的一切问题,反馈给区域神经、经络等一切已知或未知的警讯设备,大脑中枢接收到信息后,根据问题状况向人体免疫系统、或自我修复系统发出指令,指令一经发出就产生了“霹雳手段”。这些功能由于有着丰富的营养供给, 平时又进行着经常性的练兵(牵拉、导引、疏理),一旦接到中枢指令, 这些训练有素的“战士”,便会通过畅通的大路小径,快速、有力地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根本就不给肿瘤及其它机能性疾病生长的条件和环境。只有大松大柔并在“势”的作用下,才能将对拉劲发挥到极致,才能把筋、把一条条大道小径、把一张张网拉开,扩展得更通畅,原因是,借用本体的重量和身体的“势”才可以起到深度对拉的作用,而且只有这样的对拉才是最为有效的。

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体会一下:弓步、身体下倾,两手下垂不着一丝力,要像挂在绳上的线砣那样可以自由摆动,这时可以感觉到前倾的上半身向下沉拉着后背,手臂比平时要重,特别是肘部以下的小臂。

许多人也许不会相信,会觉得奇了怪了,松下来后应当轻飘才是啊。事实不是这样的,肩膀与手连接的筋和附着组织,如同橡皮筋连接着手,当手臂完全松下来的时候,臂膀好比摘掉了些挂着的橡皮筋,“骨肉一分离”下面手臂的感觉自然重了。这好比用手提着肉把它搁在磅秤上,你提的劲越大,磅上的重量越轻,当你放下手没提了,肉落到了磅秤上,重量自然就加大了。

接着上面那个动作,如果借用脚与身体协调的旋转,在身体放松的条件下,在旋转和向下倾惯性的作用下,双手下垂和身体前倾的重量和尾闾和后腿的自沉拉动背部肌肉,这样产生的对拉效果是不是更好?

不仅仅是肌体对拉劲需要大松大柔,弹簧劲、鼓荡劲、太极拳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松大柔。想象得出来,没有圆活的柔和松,怎么会产生圆球和弹簧的形态?就说开胯、圆裆这一项,没有大松大柔作基础,这胯是没法打开的。开胯圆裆并不是压腿劈叉,拉开胯部的大筋并不算开胯,也不解决问题,因为开胯并不是、也不可能把骨节给拆开。吃过骨头的人都会很清楚,骨头与骨头的接合处,有一层厚厚的白色的软骨。开胯充其量也不过是用长时间、有针对性的运动让它加厚一点,或许缝隙拉大那么一点点;开胯,更确切、准确地表达,就是把整个胯、裆部组织拉开,整理得柔活而弹性十足。

看过土陶的人就会明白,一种普通的泥土,经过长时间的揉搓后, 就会变得极富韧性,打造出巧夺天工的作品。开胯和其它结构的圆活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是不同的一个“工种”而已。在松柔的条件下, 将包裹骨头的筋和其它组织拉开、拉长,长时间的练习,使得这些组织张力、伸展度得到加强,在身体虚实和“势”的作用下,就会打造得更自如、圆活。

在脚底也存在着对拉吗?澴圆太极功法在“神龙探爪”这个动作中就有详细的讲解。脚底内劲蜿蜒向后运动,前脚掌的伸压与后脚跟的后牵形成对拉。在蜿蜒起伏的运动中,不仅可以随意点压脚底反射区,而且对脚底那条对肝胆极有健康意义的地筋,包括脚底全部的筋、骨、经络,整个脚底微循环系统,都有能得到斜向、纵向、横向最有效的牵拉、揉按、挤压,从而达到其它运动无法达到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浑身皆圆” 太极拳要练出复合劲(6)
练习太极拳如何做到脚底生根
【音频】太极拳的“松”怎样体现出来?对照自己,查查吧!
太极拳精讲53活胯化劲而非坐胯
西藏“太极第一人”扎西老师:太极拳为什么要“慢”?
何为太极拳松沉圆活?松没错,沉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