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气功的“入静”
userphoto

2023.02.20 四川

关注

入静是指练功过程中逐渐消 除一切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包括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和具象思维。

消除思维活动并不等于消除意识活动,意识中除思维活动外还有其它活动内容。

入静所要达到恬淡虚无的气功境界,用心理学术语表达,即是:没有思维活动的意识空白状态。

意识的空白并不等于意识的消失,意识仍然存在,只是没有任何词语、表象和物象的意识映象,是有意识之体而无意识之用。由于意识之体尚存,其用可随时应机而生,故空白的意识境界孕育着活力和生机,而并非沉沉之枯寂。

气功古籍中常说入静的境界不是“顽空”,不是“死寂”,而是“如如不动”、“寂而常照”,这里的“如如”和“照”就是对生机与活力随时可被唤起的描述。

由于思维活动以须借助于各种意象进行,消除思维活动就意味着消除意识中的各种意象。

对初学者来说,如果一下子忘却所有的意象有困难,入静的操作可以从意守开始。

但应注重发挥其以一念代万念的作用,而不是利用其诱导心身感受。待意象单一的境界形成并且稳定之后,再忘都这唯一的意象,便可以入静。

入静是思维活动逐渐中止的过程,就这一过程的心理操作强度而言,是呈逐渐减弱的超势,这与意守、观想都不相同。

如果在入静的过程中感到需要刻意操作才能维持其状态,那就不对了。

入静的成功与否和情绪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情绪激动时以然浮想联翩,而浮想联翩意味着各种意象纷至沓来,要排除它们更是难上加难。

针对这一点,入静可以从安定情绪入手。

如果情绪平静下来,思维也将伴随平静,当情绪平静至极点时,入静的境界便随之到来。

入静影响和调节心身状态的机理与意守、存想不同,入静不借助于设置特定的意象来诱导心身体验,而是立足于排除一切意象和意识活动,由此所引起的直接的或潜在的心理、生理影响,使心身回归于自然的状态。

一旦心身到达完全自然的状态,障碍或者不适就可以得到自然的调节而趋于康复。

由此练功入静的过程,就是排除非身心自然影响因素的过程,只要操作得当,入静对心身必然会产生良性效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释关于气功的入静问题
调整身心的有效方法--自我催眠
《气功入静之门》节选
“我就是” 不生病(最喜欢的一段话)
自我催眠暗示疗法
阅读是一场自由的飞翔[美文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