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卦掌的身架:气脉建构



(一)“气脉建构”的概念

气脉建构这种指导思想,或者说功法理论,可以视作洗髓经理论在八卦掌中的体现。正如形意拳功法体系的思想主线源自易筋经理论,八卦掌的功法体系可以看作是洗髓经理论在武术领域的延伸和发展。

大家在练习八卦掌的时候,可以从拳法的技术需求、功法设计的侧重点练功时出现的内感觉三个方面体会八卦掌体系与洗髓经的那种天然契合,非常有意思!

洗髓经赋予八卦掌的除了气血功法理念外,最关键的就是“气脉建构”的概念。

怎么理解“气脉建构”呢?这先要从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说起。外在有形的经筋和内在无形的经络合成经脉系统。这如同筋骨可以搭建起人体间架结构一样,人体的经脉系统也可以构建一个经脉结构。

筋骨结构可以想象成树木形态,树冠撑开,枝繁叶茂,拳谚有所谓“玉树挂宝衣”之说——这是初期,后期还可以将其想象成球体。这些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个概念,或者听过一些这方面的理论,大致有个印象。

那经脉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1.经脉结构初期是以十二正经为主构成的结构

十二正经是有相应的有形的十二经筋的,所以理解十二正经的结构可以通过经筋结构过渡一下。

十二经筋结构建成的要求是“大筋挑起”,这是一种筋骨强健、纵横连络的形态。与之对应的是经筋内的十二经络自然就气血充盈、经络贯通。二者一表一里,相输相成,给人一种直观的经脉形成结构的感觉。

经络贯通之后自然就会产生某种气血循环圈,这是人体自然具备的,练功只是进一步疏通、强化,并使我们对其有所感知。这种气血循环圈也就是拳学上的周天。周天是经脉结构的主体,就像路网的主干道、水网的主千网。有这个基础之后就能形成初步的经脉结构了,这才是八卦掌所要求的经脉结构。

再往后,我们又会发现仅靠十二正经是不够的,必然要拓展到奇经八脉,因为任督二脉、带脉、中脉等脉的循行路线恰好是人体的横向、纵向剖面,中轴,是人体结构的基本线,故也是经脉结构的基本线。更深层的经脉结构要先由这几条经脉定下基本的框架。

由奇经八脉定下基本的经纬线和中轴,那么后期的周天锻炼,如小周天、大周天、卯西周天等就有了基础的框架可依。

气脉结构发展到高级阶段也是一种“浑圆”概念,与筋骨结构最后可以形成浑圆间架一样。

几个不同循环轨迹的周天相互联络贯通就构成了立体的经脉结构,就如同现在的立交桥(图6-1)。

气脉建构(经脉结构)大致是这么个形态。气脉为里,经筋为表。八卦掌以气脉为主,表现在身体构造上则经筋的形态与形意拳有很大不同。拳谚有云:八卦如大蟒钢鞭。这个钢鞭类似于钢缆承重绳(图6-2)那种钢鞭,而不是竹节钢鞭那种硬鞭。这与形意拳那种钢架冲车式的筋骨结构是截然不同的,两者的运动特性自然也是不同的。

我们把八卦这种身架建构方式称为气脉建构。明确了这个概念,可以帮助练习者意识到八卦掌建构身架的主体元素是气脉,而不是筋骨。

这种建构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洗髓经。以洗髓经的思想所构建出来的“内型-内动-内劲”有其特殊的性质和运动模式。

2.气脉建构的创建过程

要建立人体气脉建构的蓝图,首先必须强调“中脉”的概念。中脉在内家拳的气脉建构理论中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关键概念。

中脉在气脉建构中代表的是中轴。尤其是在初学者对自身中轴没有切实感受之前,先以中脉当作中轴在气脉建构上的投影,这是一个方便之法。其实,刚开始谁都不大可能有切实的中轴感觉,甚至不可能一开始就“练到”气脉意义上的中脉,所以,只能先在意识里建立人体结构上的“中”的概念。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因为练习内家拳必须先有一个身架结构。前面说过,人体结构应当是平衡、均衡的。筋骨间架可以先以脊椎为中轴。气脉建构就必须以中脉为中轴。中脉不容易感觉到,所以必须从一开始就在意识里牢固树立一个“中”的概念,以此为参照物去定位不同经络上的点、线之间的空间关系。

这个结构上的“中”的概念是贯穿气脉建构中每个周天循环的。每一个脉建构的失衡。

用天的侧重点都是仅限于一条或几条经络。有了“中”这条基准线,任何一组经络的周天循环就都会围绕着同一个核心来运作。这样就不会造成整体气故而,在气脉建构伊始,中脉相当于起到了标尺、标杆的作用。中脉位于人体躯干之中,所以以中脉为基准可以自然确定人体之“中”,也就是定下了气脉建构之“中”。这有点像古代建城,先不修中央大道,但要在规划中把中央大道的位置留出来。然后,以这条还不存在的道路为主轴建房、修路、道明沟暗渠、建城墙……这条中央大道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然后只要平整了土地,大道基本上就通了。

所以,以中脉为基础定出中轴,然后逐步打通四周的经脉,即前任后督、左右维跷,带脉一周为壁垒,最后打通中脉,这就初步搭起了人体经络的结构框架。人体的气脉结构也就有了雏形(图6-3)。

注意:这里只谈气脉结构上中脉的意义,并且对整个气脉结构的解读也是只谈结构上的概念,不涉及气机运转层面。

经脉建构正确与否是以气血是否通畅、顺达为标准的。这与筋骨建构以劲力通达为标准虽有所重叠,但也有差异。经筋从属于经络,故而在气脉建构中经络以另一种方式将经筋串联了起来,构成了内家拳的气脉建构。我们还可以理解成经筋以经络路线为内在骨架搭建了一个结构,跟以骨骼为内在骨架搭建起来的间架结构不太一样。在这个结构关系中,无形的经络是骨架,柔韧的经筋为维系,坚硬的骨骼反而变成了辅助支持。这与形意拳的间架理念正好相反。

这种联络方式使得八卦掌能做出很多古怪、独特的动作。这些动作如果要在骨架结构的状态下完成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有“八卦如龙”之说,八卦掌盘架不见棱角,有柔若无骨之感。

(二)气脉建构需从养气、炼气入手

在实践中,气脉建构的建立是要以气感为主要引导的,尤其是练习初期练习者是非常依赖气感的。

这个气感绝非来自单纯的臆想,或者不知真假的某种感觉,而是来自真实的气血充沛感、气血流畅感和气血通达感。尤其是气血在经络中自然地运行,不同经络串联起来会形成真实的周天运行之感。

气血真实地充盈起来才能有真实的气感。气血必须真正地滋养经筋且直到经筋强壮的程度,才能让经筋发育到能承载周天循环的强度。周天循环圈只有稳固到了几乎有形有质的程度,才能足够支持气脉建立立体的“建构”。

笔者所学的八卦掌理论认为,练八卦掌当从养气、炼气入手,须先培养气血。具体方法,除了前文介绍的洗髓经功法和无极桩功法外,专属于八卦掌的炼气法门就是走转。走转就是俗称的八卦转圈功法。这个功法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炼气,除了有通常的培养壮大自身气血的功效之外,师传还有称为得气的功效,即“得天地清气以补我身”的意思。

得气的要领在于走转时要注意浑身放松,尤其要心静,这点最为重要。随着练功日久,松静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走转时能感觉自身像飘在空中,进而逐渐有自己融入天地之间的感觉,即得气了。这也可以视为洗髓经的静功思想在动功中的进一步阐发。由此可见,内家拳确实是对易筋和洗髓功夫的发展。

(三)气脉构成的浑圆结构是内浑圆

气脉建构的最后目标也是建立一种浑圆结构。这种浑圆状态不靠筋骨间架撑圆抱球以显形,所以我们称之为内浑圆,也有同道根据其特殊形态而称之为软浑圆。

1.内浑圆是气脉形成的浑圆状态

这也就是说,气脉建构不是搭成人形结构就算完了,还必须形成浑圆态。这种以“气”为主导形成的浑圆,以气脉周天为骨架,衬以筋骨,又蒙以筋膜,从而形成球状的浑圆态,这就是软浑圆的意思。

既然称为软浑圆,那么无论是作为虚质部分代表的、各种周天相互联系形成的周天结构的形态,还是作为实质部分代表的、筋膜劲力舒张充盈的形态、都必须练到浑圆如球的状态方可称为浑圆。

软浑圆不以骨架为支撑结构,而以内气和筋膜张力为内在支撑,所以它表现出的桩架特点是弹性而不是刚性,尤其是不露外形。正是因为有这种特性、八卦掌的劲在孙氏武学理论中被形容成钢丝球。

2.脏腑的气脉建构是内浑圆球的“内胆”

内浑圆的构成要素不仅仅有气脉、筋膜,还包含脏腑之间的气脉建构。内浑圆是以气为本。这里说的气是指维持人体运动所需的能量,当它被养练到能充盈全身、运行强劲、强健有力,足以成为身体很多功能运转时的主导,方可说是“以气为本”。同时,“气”(能量)这个概念还强调不同的人体功能的作用。

气的不同功能主要表现在脏腑的不同功用上(对此类概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中医理论)。形意拳的五行拳功法主要对应五脏。八卦掌的内功有所拓展,涉及六腑。

从十二经的气血循环方向来看,是从五脏六腑流出或注入。同时,五脏六胎之间也是有直接的内气循环的。它们按照内功修炼的原理联络成一个结构,即脏腑结构。这是一种功能性结构,可以强化脏腑之气的作用。同时,脸腑之间的各种内气联络方式还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差异。

气在行周天的过程中,融合脏腑之气以强化功用,获得不同的增益效果,就是脏腑结构的作用。这才是完整的内浑圆概念。

具体的脏腑结构及其内气联络方式,各家有各家的法门,本书就不详细举例了,各宗各法即可。仅说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即所谓“心肾相交”的说法。如果将它降低到拳学意义的层次,就可视为是一种脏腑结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一)
&.人体经络结构
论经筋与经络系统
首次公开披露:人体经络气脉能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转载]刺络疗法之运用(杨维杰)
《怎么简单化学习经络穴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