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术杂谈】我与百汇拳(应手绵拳)

 

   我本与拳无缘。父亲年轻时曾跟宫保田的弟子单光灵学拳,一次在和人家对练时不慎失手将对方踢晕,花了好几块大洋不说,还吓的不轻,从此便远离了拳坊,也不在家人面前谈及练拳一事。

是别人的欺辱让我走上了习武之路。我在家是最小的一个,如果都在世,上面共有六个哥哥姐姐。幼时的我体弱多病,每年都要大病几次。二哥是个智力残疾人,我和二哥一起上学、挖野菜、捡树枝、看电影,时常会受到一些调皮孩子的欺辱,我气愤至极却又很无奈。

直到初中七年级的一个暑假,我和同学在学校留守值班,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体育老师的几本新体育杂志,上面有连载的十路弹腿套路,我翻看着觉得很是新鲜,就照葫芦画瓢练了起来,这一练竟使我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夏天的晚上,我挥汗如雨,我家的小院落变成了我的习武场,尽管要领不太正确,可收获却让我非常吃惊。二十多天过后,身体竟奇迹般健壮起来,并且心里的底气明显提高。于是,我便四处收集武术资料,没钱买就动手抄录,在透明的薄纸上复印图形,那才叫入迷呢。不久老天爷就给了我一个验证的机会,当一个比我力气大的同学再次欺负我时,我灵活运用了别腿推胸的招式,一下将其摔翻在地。我第一次体验到武术的好处,从此变得更加痴迷。

那时候拜师很不易,家乡会武术的人不多,有几个懂点的还很保守,无奈只能借助武术书籍、杂志,平时生活极为俭朴的在我买这些东西时却从不吝啬,有了资料就急不可耐地阅读、琢磨、比划,真正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高中三年,学习任务相当艰巨,此时要学习武术、坚持练功,对学习的精力牵扯很大,压力可想而知,可我硬是坚持了下来,并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出去练一小时的拳,课间休息期间也不停地比划,甚至高考期间也照练不误,从未间断过。这个习惯陪我上完了军校,走过了军旅生涯,一直到年近半百的现在。

要说幸运,是军校毕业之前利用假期时间回村拜访了本村的一位老拳师,受到老人家的指点,老人的恩德让我没齿难忘。另一个有利的条件,是我在军校和部队期间,遇到不少练武的战友,能够相互学习交流,使我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自从习武之后便很少与人打架,与同行之间的切磋和技术交流倒是有一些,自己虽层次不高,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就实战而言,可略作总结如下:

一要善察。与人交手前首先要通过观察其体态特征、防护姿势、动作特点以及精气神等因素迅速判断对方的实力及所属类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交手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双肩和眼神变化及时搞清对方的意图,与对手肢体接触的瞬间要“听”出对方的劲路,据此作出反应,化解来势或对敌进攻。

二要近身。交手时不可轻易后退,越退越容易陷入被动。敌若出手,我便同时进身,或正门或偏门,边进边采取架、格、掩、压、捋、拨等方法破解敌进攻之势,化解来势的同时击其要害,不给对方丝毫喘息的机会。

三要善变。交手时双方态势瞬息万变,不要幻想用准备好的招式和对方交手,要忘掉一切招式,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沉着应战,越是简单越是实用,要顺其自然,随机而发,无招无势就是高招。

四要借势。拼力气算不得真功夫,要根据眼睛的观察和肢体的“听劲”适时做到引进落空,化解对方的来势。腰要活、胯要松、手法要细腻、吞吐要自然,灵活采用踢、打、摔、拿等技法,借势破敌才是妙招。

五要平稳。始终保持好自身的平衡,重心要稳,避免出高拳、踢高腿、动作大起大落,做到手脚结合,多用低腿、暗腿,尽量不单独使用腿法。步身相随,前脚进后脚跟,后脚退前脚随,双脚贴地而行,步小而快捷,全身高度协调,使出整劲。运用对称劲,有利于自身稳固,也利于破敌。对敌而立,只需轻易脚步,转动身形,以不变应万变,无需蹦蹦跳跳,造成心浮气躁,白白消耗体能。

六要轻快。只有轻才能快。身体放松,心态平静,出手出脚要轻,拳要松握,掌指要自然弯曲,接触对方身体瞬间握拳、吐掌跟,落点要快,发力时突出一个整劲、磕劲、脆劲。发力只是一个点,瞬间恢复放松状态。

七要看门。所谓看门,就是手脚出去的幅度不要太大。防护时前手置于胸前,后手护心窝,离身体远不过尺,近不过寸,沉肩坠肘,肘不离肋。若远离家门则回守无援,易遭袭击。出手出脚时要做到出得快、收的快,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如有不当还请前辈和同行们多加指点。

由于我习武的特殊经历,这几十年来,我翻阅了大量的武术书籍,和战友也交流不少,涉及到的有少林短打、龙拳、八步连环、小红拳、十排手、形意、翻子、通背拳、戳脚、绵掌、花拳、岳家拳、拳经32势、一路长拳、擒拿等等,内容繁杂,特点各异,每个拳种无论在招式还是功法上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之处,全学全练既没那么多精力,也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众多拳术功法中精选一些有特点、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新组合一套拳法岂不更好?于是,我精挑细选,从各种拳法中选出50余个动作,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按照攻防兼备、身法灵活、刚柔相济、踢打摔拿相结合、动作难度不大、习练场地小的原则编排了一个套路,此套路多以内家练法为主,动作沉稳,形意相随,对修身养性和提高功夫都有很好的作用。

武术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属于私人财产,我更无权、无资格擅自更名或者另起炉灶,只是借鉴前人的成果重新整合而已,考虑再三,取名为百汇拳,(后改称应手绵拳)。此意有二,一是取自多家武学之精粹,二是集众多习武朋友之智慧。因此,百汇拳具有阶段性,它没有最后定稿的说法,只会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还望武术界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因本人水平太低,以上所述难免有错误和不到之处,恳请武林朋友们海涵!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字门拳的技击理法
《拳经·出手总诀》~@视频
中国人很少知道的历史真相(8)
武当·内家拳字门八法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十字手
无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