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672期:太极拳松的三个境界


作者/魏博 ⊙ 编辑/张宏婉


导读松是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太极拳的松,不是单纯的意识放松与肢体放松,这种松是融入太多太极拳内涵的松,那是身心完全处于道法自然状态,阴阳相济,“意、气、形”的高度合一,是一种虚静和空灵的境界。




太极拳松的三个境界


从行拳者的外在因素看,头要顶头悬,颈部要自然;躯干要求立身中正、安舒,涵胸拔背,松肩垂肘,裹裆护臀。也就是说人们在行拳时能够做到肢体柔顺而不僵滞,表情安详而不拘谨,呼吸顺畅而不短促,动作协调而不散乱,就基本上达到了太极拳松的要求。那么,既然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是具有对抗搏击功能的拳术,就应该体现出威猛与强劲,可是为什么太极拳又强调松?且松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松恰恰是由太极拳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太极拳之松,能使人体真气萌生,气血如泉清河静那样顺遂通畅。太极拳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运动,其外在动作上的开展,全靠内意来支配,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而内意的开合是无形的,也是灵动多变、浑然无间的。开合互变、内外一体也是太极拳的内在特质。太极拳之内气是用时间和汗水才能换来真正要练的内容。其实,太极功法及太极拳架的练习都在养气筑基,培养内气。通过练功实现人体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气力于体内的过程。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这样讲:“予练拳术亦蒙世俗之见,每日积气于丹田,小腹坚硬如石,鼓动腹内之气,能仆人于寻丈外,行止坐卧,无时不然。自谓积气下沉,庶几得拳中之内劲矣。”通过练习,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行拳时,在意念引导下,使丹田呼吸来带动拳式动作的开合。外形动作大小,其运行方向、速度快慢,都与丹田呼吸的节奏相一致,这一切均是在周身经络疏通经络、气血流畅的前提下完成的,实现这个前提就是松。松则真气生,而后循经走脉,顺遂通畅,入髓充肌,尽达梢头。

 

笔者最初结缘太极时,打练架连式没多久偶尔会出现胃脘疼痛的感觉,这完全是行拳时肌肉乃至精神过紧所致。而恰在这些体征出现后,师傅开始有目的地对笔者进行松功训练,对于未接触过松功的人来说,最难的就是放松。笔者当时并不知道松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更是体悟不到,总是专注于拳架的标准与动作的准确,练的也是懵懵懂懂。但是,自开始练习松功后,行拳渐渐放松了,气也通畅了,胃脘不痛了,行拳时心也渐渐沉静了。笔者切身感受到松的益处,体悟了从肢体松到精神松那妙不可言的过程。

 

二、太极拳之松,能使肢体顺达柔韧,运动若全身透空那样应物自然。太极拳是内外双修的功夫,内求头脑清静,心意放松,精神安舒;外求肢体松柔,从顶到脚,头顶、颈项、肩、肘、腕、手、腰、胯、膝、踝、脚等部位松开,且节节贯串,举动轻柔,最终达到筋骨舒活,血脉通畅;骨节、肢体放松,之后就会感觉肌肉、皮肤也会顺序放松,以致全身无处不放松,达到顺乎生理机能之效果。

 

太极拳是哲拳,讲究以小胜大、以柔克刚,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以肢体的应物自然才能化去对方的力量,使对方的力量由强变弱,最后化为无用,我再乘势进攻。只有松才能实现舍去自己,不顶不抗,无论对手有多大的力量来袭,都能够化于无形之中。太极拳之松就是根据对方劲道的大小、速度、方向,顺自己之势,借对方的劲力改变来力角度及方向,通过沾、连、黏、随,走弧形运动延长接触时间,使正面接触的最佳力点变化,进而化解对方的劲道,待对方的力由强变弱完全化掉之后,就为自身发放进攻创造了有利的局势和时机。松就是“舍己”,目的是为了得。太极拳技击中的松就是对抗时不顶不抗,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传说太极宗师杨露禅的应物自然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一只活麻雀在其手心,却飞不起来。那是因为宗师“松”的原因,松得麻雀飞时无力可借,两爪撑劲已被松化地干干净净。

 

拳论上说,要以静待动,后发制人。对方如要出手,我方就采取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些手段与自身松的境界修炼密不可分,都是对方打来较大的力,我方以较小的松柔松化之力,人刚我柔,以柔克刚,实现走化,应物自然,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太极拳之松是为了柔,进而达到运柔成刚、柔中寓刚的效果。在拳架中,表现为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恰似春风中之杨柳。正如吴图南宗师云:“松功之效,以树为例,大风吹柳,枝条摇动,呼啸有声,任其摇摆而根不拔者,以其柔韧而顺遂也。风吹白杨,枝叶作响而本不动者,以其枝叶抖擞也。风吹松柏,寂然不动而体气和平者,以其应物自然也。”这段论述形象地喻出了太极拳之松的深刻内涵。

 

三、太极拳之松,能使周身轻灵圆活,发放若虎之噬物那样威猛神速。太极拳的行功走架、推手击技,无处不在体现着轻灵圆活的特点,但轻灵圆活的前提就是松。抛开健身养生说拳术,修炼太极拳的宗旨,在于通过功法练习,最终达到技击中以柔克刚,借力打击和战胜对手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行拳时周身必须圆转灵活,这也是太极拳必备的技术要求之一。所以说,松是运动灵活的基础,身体各部在松状态下,临敌因势应变,这也是太极拳中接、引、化、发最有效的运动技击方式。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接及神明,最终达到舍己从人,随曲就伸,拿引化发的境界。正如吴图南大师在《太极功松功论》中云:“且松功练习即久,上下左右前后均能松展裕如。有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呼应灵活,动作自然,有返其天真之妙。”遭遇敌方外力,通过听劲感应进而传递给大脑,从而迅速准确地探知了对方来力准确信息,瞬间反应马上以松走化;或以腰为轴松转分其力,就是通过肢体的圆弧松转来使对方的来力变成我身侧的方向力,从我身侧落空;或任意为轴松转化其力,指人腰脊或肢体的能达到的自转。当对方来力作用在我手、腕、肘或胳膊上,我都能顺应对方来力松转,使对方来力的作用点发生改变,从我圆弧的切线方向落空;或松沉泄其力,对方来力时,我肢体顺着来力松沉,减缓到消除对方的来力,不给对方的反作用力,使对方落空。以上手段都与太极拳行功走与及太极功法的修炼密不可分,都是对方打来较大的力,我方以松应对,人刚我柔,以柔克刚,实现走化。所以说松是周身顺遂通畅,肢体应物自然的保障,在此基础上,丹田之气通过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快速传于拳、掌或手指,才能发放若虎之噬物那样威猛神速击败对手,真正实现杨少侯大师的用劲五字诀“薄、顺、短、脆、远”拳术境界。

 

总之,松是太极拳的根基,是太极拳的一种境界。


[本文来自《武当》2016年6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丙申猴年七月初一67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大彤师太极武学思想概述 3 作者:曹树人 倪侠杰 勇建慧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祝大彤师太极武学思想概述
怎样练好太极拳
祝大彤谈太极拳松柔功夫
一分放松,一分功,太极拳的放松很简单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 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