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长勋老爷子说太极推手
痴迷叟注:下文节选的标题是笔者拟的。意在体现马老爷子对当今流行的太极推手失去内涵精华的忧虑。 
马长勋(左)指点求教者
什么叫“虚领顶劲”?
虚领顶劲,“顶”是什么?现在都说是头顶,基本都是这么解释的。“虚领顶劲”实际指的是推手的接触点,把这个点虚虚地领起来,轻松地粘着对方。这个顶是接触点,不是头顶。指脑袋时叫“顶头悬”。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互隐互现”,这句话指的是推手,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这里的关键推手接触的那个“顶点”要虚、要松、要轻、要灵。这样才能听劲,才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只有真正搞懂了这些个含义,才能指导我们练功的方向……
现在有的拳论把太极拳说得玄之又玄,脱离科学,不是那么回事。理论的东西不能错,理论一错,你练起来就南辕北辙了。 
当今的“推手”怎么了?
1、王子英先生、刘晚苍老师经常讲这样的话:你明知道不如人家,你还跟他顶,你不是找吃亏吗?不如虚心学习,你还能学点东西。平手不能互相撕巴,要互相交流心得,俩人都能提高。对那些不如你的,刘老师说:“你也不能逮着蛤蟆攥出尿来呀。”“你得教人家,不能光摔。”刘老师为人朴实,话不多,特别实在。
2、推手就怕遇上“浑手”。就是不清楚太极拳的道理,力大心狠,好勇斗狠。这样的浑手,不是骂人,就是不纯正的意思。(老师)那一代人最讲“纯太极。”……讲究精益求精,完全按着拳理走,按道家的理论走,现在偏向技击,能打,这样就比较“粗”了。
3、推手不是角力,这话大家都知道,也都在讲,但讲的人是不是真的认可这句话,听的人是不是真的信服这句话,还真是不一定。
4、随着时代的变迁,群众口味也在变化,但对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来说,则不能说在进步。拳论上讲推手四大病:顶瘪丢抗。现在(病)也发展了,撕、拉、扯、拽都出来了,反关节也出来了,擒拿也出来了,脚也上去了,推手的内涵变了。
太极推手确实对健身、提高修养,都有独到的价值。我希望这项运动别丢掉,但关键是别因为要比赛拿金牌,就把推手变成“角力” “推车”,这就没有价值了。
再谈“当今推手怎么了?”
推手正在失去内涵。从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推手列入了武术比赛项目,起初还有观众,慢慢就没有了。都是角力,但是又不是相扑不是摔跤,衣服也扯了,胳膊也青了。太极怎么是这个东西呢?……
推手作为一个健身项目来讲,有他独到的东西。没有这么安全的,没有这么文明的,更没有哲理这么深的。如果真能研究一下,在推广太极套路的同时,正确推广一下推手,男女老少都可以练,非常文雅、文明。如果强调技击,40岁以上的人就没法练了。……作为老百姓,没有必要整天搞技击吧?健身永远比技击更重要,更受欢迎!
解放后太极拳就一直在普及,里面的内涵却越来越少。国家花那么多钱,都去编套路改套路了,而不是去充实、研究套路中的内容,照这样下去,二起蹦子,360度的跟斗都出来了。(痴迷叟:何止老爷子说的,太极拳加艺术体操加杂技不也上了赛场得奖牌了吗?)
现在武术界是非太多,争斗太多,包括师兄弟之间。……
现在的推手,(很多)成了角力,已经逐渐失去太极拳的风格。……其实,真正的推手要作为全民健身活动来普及的话很有意思,它不伤人,又有内涵,有它的文化和哲理,技击是推手的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的一个方面,不是主要追求的东西,要通过推手追求它的内涵,比如听劲,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引人入胜。揪过来扯过去就没有味道了,不但挺累的,弄不好还闪腰扭胯的。
真正的太极推手练完了很舒服,又有内涵,有哲理,又符合力学、心理学的科学解释。真作为全民健身去推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应当继承发扬。(痴迷叟注:马老爷子在他的书中边讲故事边说太极功夫,娓娓道来,读到受益。但说到太极的现状,老爷子似有满腹说不清道不明的话语。……
旁观者不清
1、推手是自身的体会,不是让旁人看的。太极拳的内涵不是内行判断不出来。
看推手的人常说,这能健身吗?慢慢悠悠地,这还健身?人家健身都举杠铃、跑步,你这摸鱼似的有什么用啊?但是太极拳不是让人看的,你要自己亲身去体会。推手更是如此,别人看着就不理解,八十多岁的老头手指头一点这人噔噔就出去了?“这是假的!”别说看的人不明白,就是练的人,你功夫不到这个时候,也不明白、看不懂。等你练到了这个程度,能接受了,才能明白。“哦,这老先生手真好!我怎么一挨上就站不住啊。”都说旁观者清,但对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来说,旁观者不清。
2、(马老爷子说起他的太极生涯,前辈们的精彩,北京城的红火,太极推手的精湛,自己的得意和失落,让我读起来:历历在目。)
北京那个时侯各种体育比赛基本上都有推手表演。后来不知怎么就刮出这个风来,说这些都是骗人的,都是假的,就把这一项给掐了。
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会,我和吉良臣表演的推手,那大概是最后一次,后来就再也没有这个规模的推手表演了。领导发话了,说这是老师骗学生,老师和学生联合起来骗观众,所以就没了。我印象中最后一次表演是在丰台,庆祝香港回归,让我去表演推手,我说身体不好就推辞了。既然你说是假的,我干吗去骗人呢?……(痴迷叟注:读了老爷子的书,让我受益匪浅,也大开眼界。原来老爷子那一辈人早就被戴上了假帽子。难怪神圣的太极界总是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争争斗斗,根子何在……
推手的境界
武术这个东西,要是你真练好了,别说练的人,就是看的人,对他的身体都有好处。因为他在看,也能调动他的神和气来。
鲍全福是纪子修先生的弟子,修养、技巧各方面都很好,也是刘晚苍老师的老朋友,他们俩老在一块儿。这老先生也是一辈子喜欢太极拳和推手。他文化底子深,见多识广。他在观察推手当中发现,好手推着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两个人一顶一茬,看的人也憋气。(痴迷叟注:老爷子讲了一个看武术能治病的故事。)
什么叫“养”?什么叫“伤”?推手推合了,两个人都是养,一较劲,两败俱伤,伤神,伤气,伤身体。你要到了王子英、郝家俊、杨禹廷、马岳梁先生他们那一代那个程度,对身体健康绝对是有好处。你搞角力,招数,这些对身体最终都是伤的。郑曼青先生总结过:善发者不寿。
我们发人为什么多用“软弹劲”呢?因为它不伤。一点,你的本能力不出,人出去之后,一两丈运,深吸一口气,有补无伤。这叫打人会打,挨打会挨。推手也讲和谐,不要仅仅看成你胜我负的比赛,才能双赢。你一直胜,胜来胜去你的身体垮了就没意义了。
 
痴迷叟注:老爷子这段忠告对太极人很有意义。常有人质疑太极推手能不能实战,能不能技击,练太极为养生、为健康,远比实战、技击有意义!
练拳就练一个字——理
过去老先生讲:“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间是真意。”什么意思?练的完全是自然了。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复归于无为。”也就是说,复归于无极的。宋书铭的东西高,现在都批判。实际那时侯,许禹生、吴鉴泉、刘彩臣、纪子修都上人家那里,称学生,跟他学。这些人都是傻子吗?所以宋书铭的拳论和别的拳论不一样,很深。比如《授秘歌》:无形无相,全身透空,任物自然,西山悬罄……掌握了太极拳就是性命双修,太极拳就是道家的东西,《授秘歌》就是最高层次的太极拳,是最高的拳论。
过去老先生常讲,推手输赢都不怕,我赢了,我知道用什么赢的,是不是太极手,这个心里得明白。输给对方了,也没关系,我输的是不是太极手,是不是太极劲,这个也得明白。那时候是把技术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你上去一个愣小伙,把老头推个趔趄,你能说他太极好吗?什么事都得有一个理在那搁着。所以杨禹廷先生常讲,我们练拳就练一个字--理。
 
痴迷叟注:我听过老爷子两次讲座。老爷子反复强调学拳理要学老拳论,把王宗岳、武禹襄等学明白就够用了……此,不可明说细讲,君可自悟耳!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题-日志-xinyi916-我恋太极-建设最好的太极拳社区,构造方便查...
太极推手道:太极拳技击奥秘祥解(一)
[转] 传统杨氏太极拳与简化太极拳的区别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李建真 樊泰山)
以拳悟道,以道明理
感悟太极太极之美,练拳路上不孤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