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拳脚到肉的实打实搏击战——烟台“二林子技击术”

京武功夫如是说:

小编在栏目设置的过程中,一直在梳理各个地方的实战类拳种,从民间传承、演练、操法,一来方便自己学习,二来也让更多对武术有情怀的朋友们能够有个指南性的参考!

本篇文章版权属烟台论坛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其中文字与图片;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烟台论坛”。

小编在此感恩选题的作者和摄影朋友们!

【烟台城市记忆】第一期 拳脚到肉的实打实搏击战------烟台“二林子技击术”

烟台城市记忆

    大家都知道,烟台人自古豪骨侠情且讲究仁义礼信

    那你们是否知道烟台一直骄傲地处于“武术之乡”的重要地位?

    是否听说过民间流行着的“拳不打东”

    其实,

    老烟台不仅仅是个“雪窝子”,还是个鼎鼎有名的“拳窝子”

    看出来傲立于祖国东方的港城明珠展现出来的强壮实力了吧!

     再来瞧瞧这段文字:

    “林先生的硬功造诣极深,他的腕子软起来像条牛皮筋,能随着对方的力量转一圈(360度)又回到原位。而当他的腕子硬起来时,就像用电焊焊接上一样,扳不动,扭不弯。”

  “林先生细高挑儿的身材,骨瘦如柴,但他的小臂和小腿却像铁棍一样硬。每当他带我们练铁扫帚功时,因我功力不强,不得不提前20分钟服下两粒大力丸,才能勉强抗住他的低扫腿。其实,他怕我受伤,只用了四成的力量。”                                  (出自李英奇《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

      是不是看后大呼惊奇得咂了舌头?上文中的林先生正是今天的主角------“二林子”林世钦    

      下面就瞪着惊奇的大眼睛和我们一起走进“二林子技击术”的神秘世界!

【“二林子技击术”概况】

      “二林子技击术”是祖先给后人留下来一门科学格斗术,其训练以“打”为目的。以实战格斗而著称,讲究用自身手脚为战斗武器。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最小的消耗,最有效的动作和打法来击败对手。

      简而言之,它是最直接的击打方式,一招制敌;形象来讲,它要求“眼赛流星手比闪电,腰似蛇脚似钻”
        由于二林子技击术的传人遵承祖训不得随意外传,所以外界及其他地域对其知之甚少,于是二林子技击术就成为了烟台民间传统而特色的武术种别。

左图为林世钦先生;右图为林世钦先生与弟子李英奇先生

【“二林子技击术”由来】

      林世钦先生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出生于烟台市,在烟台电报局工作了一辈子。因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人称二林子。作为技击术第二代传人,也是把技击术传承下来至关紧要的传人,以其毕生精力不惜以生命代价继承传扬。

      为了纪念前辈,其徒子徒孙在1985年四月初四林先生的诞辰日,成立了“二林门”,将其传下来的技击术命名为“二林子技击术”。

此老照片,人物已无从考证,付淑超、苏滨提供

【“二林子”拜师】

      二林子16岁开始习武,早年跟随师父黄永恺学习了4年梅花螳螂拳,深得黄永恺赏识。但后来由于黄永恺离烟回乡,二林子只好另找师父。

      民国七、八(1918、1919)年间,陈德善在烟台开拳房从事职业拳师,二林子前去拜师,向陈德善提出来先比武后拜师的要求。而陈德善不以为然一口答应了下来,并且风趣地说“你这叫先尝后买啊”!于是二者在拳房比武,第一回合陈德善一巴掌将二林子打了出去,第二回合陈德善一掌将二林子打翻在地。二林子心服口服,接下来吃药、养伤、拜师。

图中右为林世钦先生,左为其弟子张德义,1961年5月1日合影

【“二林子”收徒】

      二林子一生从事电报工作,不当拳师,本意不收徒弟,因此其所收徒弟均是托人说情登门求拜,而在当时老烟台人的习惯说法是拜二林子为客师,跟他学打。

     二林子在中日战争时期收徒为张子汉、刘文侯、孙长忠、菲律宾(外号,张氏人,电报局职工);退休后深居简出收徒为赵喜发、李英奇、张德义、张家祥、陈英东。二林子的徒弟多数已故,现唯有张德义先生、张家祥先生身体健壮并仍然传扬二林子技击术。

      二林子的这些弟子共同组成了二林子技击术的第三代传人

左图为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习练二林子技击术,王善正提供;

右图为毛明国的弟子进行乱打训练,王德江拍摄

【“二林子技击术“印象及特点】

      我在观看了几场二林子技击术的实战对打以后,想用三个字和一个词来形容我对这项武术项目的第一印象:快、准、狠一招制敌

      对打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极其快速找到对方弱点制敌。不讲究套路,以最原始的本能爆发来迅速取得比武的胜利。

      二林子技击术的攻防合一使习武者在对抗开战的第一时间占据主动,出手是攻亦是守,是其长处所在。

图为王善正的弟子基本功训练,王玉鑫拍摄

      李英奇先生之子在《“二林门”技击术在烟台的由来及传承人的关系与历史情况》译文中对二林子技击术曾这样描述:
    技击两字,顾名思义,技者技巧,技能,技术。

技击术是以训练技击为宗旨,而不是练套路。

它不戴任何护具,不分体重大小,它除了头部不能用捶击,不能戳眼和脚不能踢裆外,其它无限制的击打。

它是在基本打法的基础上,进入拳脚到到肉的实战。

它是在有限基本技法基础之上每个人结合自己不同的本能,在训练中完善起来,所以每个人所使用的技法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技击术它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与训练方法。

它的风格不同于其它所有功夫。

实际上它就是打的技术。

训练中就是以打为主。

这就是传统的技击术;即“二林门”技击术。

乱打 图为毛明国的弟子实战训练,王德江拍摄

     王德江老师在《实战运用是武术的最高目标》中写道:

     “二林子技击术”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一招一式的训练都围绕着一个“打”字!

   “打”是“二林子技击术”的灵魂。“二林子技击术”具有针对性很强的实战性。

   习武之人,一为健体,二为实战,健体是基础,实战是目的。武术只有服从实战格斗要求,才能真正回归到“武术真理”上来,才能展现出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

     攻防合一的快速多样性是“二林子技击术”又一特色。

   在实战训练中,“二林子技击术“讲究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合一,一步到位。且攻防决不循规蹈矩,是随着对手攻击手段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灵活变幻、真假结合、快速有效的多样技巧。

   在实战“乱打”训练中,双方格斗,基本看不到一方的专门防守,或是先防后攻,看似都在进攻,其实他们有防守,只不过防守已溶入进攻之中,局外人不易察觉而已。

     攻防合一,实际上讲究的是一个“快”字,正所谓“快如闪电”。攻防一步到位,就能跳出被动挨打之困境,进而压住对手逼其攻之心力不足,守之气力不及。由此可见,压制对手,力求速战速决,是“二林子技击术”的独到特色之一,令人很受启发。

【“二林子技击术”基本功】

      二林子技击术十分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通过严格训练达到自身不惧挨打又能打得起别人的目标。

基本功之『排打功』铁臂功、铁扫帚功、铁布衫功

图为王善正的师兄手持排功棍做排功练习,王玉鑫拍摄

      用硬木棒、石袋、铁棒或厚壁钢管由轻到重排打前胸、胃腕、小腹、后背、两小臂、胫腿、腿肚子等处。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排打,数量和轻重视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定。通过排打增强四肢硬度和躯干的抗击打能力。

基本功之『拿腕子功』

图为王善正的师兄及徒弟进行拿腕子训练,王玉鑫拍摄

      拿腕子功是二林子技击术里的独特功法,两人对抗练习,锻炼肩、肘、腕、反关节、筋腱、韧带和手把的抓力、肩的横力、脊骨之力。

基本功之『单臂铁牛耕地』

图为毛明国年轻时代做铁牛耕地训练,王德江提供

图为王善正的师兄做铁牛耕地,王玉鑫拍摄

      在训练场地我观看了习武者联系铁牛耕地,有些类似于单手俯卧撑,但难度和要求及标准均在其之上。目的在于增强直捅捶、探爪和臂膀的撑力、冲撞力等功力。

基本功之『挑胳膊压胳膊』

第四代传人张德成的双胞胎弟子练习挑胳膊压胳膊,王玉鑫拍摄

第五代传人付淑超与其弟子邹昆仑练习挑胳膊压胳膊,王玉鑫拍摄

      此项基本功主要锻炼直臂的横力,挑、撑力;腰、背肌、肋骨的负荷力,加强击打根力。王善正老师告诉我们,此项基本功训练在解放前就已传到日本。

基本功之『磕胳膊磕腿』

图为王善正弟子进行磕胳膊磕腿训练,王玉鑫拍摄

      两人对磕胳膊的正反面和腿干、腿肚子,可以增强小臂正反面、腿肚子的硬度和抗磕抗碰能力。

基本功之『打吊袋』

图为王善正的师兄进行打吊袋训练,王玉鑫拍摄

通过此项目增强捶、掌、脚、臂膀的硬度和击打力度以及脏腑的抗震力。

基本功之『乱打』训练

王善正弟子进行乱打练习,王玉鑫拍摄

王善正的师兄弟进行实战乱打,王玉鑫拍摄

付淑超指导弟子苏滨、邹昆仑进行乱打练习,王玉鑫拍摄

毛明国弟子进行乱打实战,王德江拍摄

毛明国指导弟子进行“乱打训练”,王德江拍摄

      二林子技击术里的“乱打”,绝非没有条理的胡踢乱打,而是经过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基本打法训练,在确实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之后,进行的实战格斗训练。

      在这个阶段,学练者不带护具,不讲情面,真实打斗。乱打是贯穿技击术整个过程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另外,二林子技击术的基本功还有站立粘压、走步粘压、固定打法、铁砂掌等其他基本功训练。

【“二林子”代代在烟台】

上世纪80年代练习二林子技击术场景,王善正提供

      在烟台二林子技击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已近百年历程,百年来在烟台民间从最初的兴起至七、八十年代人们争先恐后的学习演练再到今日仍旧有传人不遗余力得对其推广弘扬,目前已经延续五代,并且部分第五代传人也开始收徒训练。我们能够看到其代代相传的延续景象,也期待着真正枝繁叶茂一天的到来。

现今二林子技击术平常习练一景,王玉鑫拍摄

      采访过程中,付淑超老师谈起了上世纪80年代很多年轻人多少都会些功夫,那时候工作之余休闲项目少,人们愿意拿出大把时间强身健体,毕竟之所谓“功夫”还是要靠“工夫”磨练出来。

      王善正老师也给我们分析了现在二林子技击术习武者人数较早年时期变少的的原因,一方面现在人们工作学习繁忙、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能够吃得下训练之苦,持之以恒的青少年逐渐减少,不排除家长心疼孩子受苦而不支持训练的情况发生。

法国留学生向毛明国学习二林子技击术:

乱打和铁牛耕地,王德江拍摄

      而实际上,二林子技击术却也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武术爱好者,2011年法国留学生慕名来烟台求学于毛明国先生,学习二林子技击术,在此我们能够看到二林子技击术弘扬广大美好愿景的实现可能性。

      在采访中王善正老师、付淑超老师一致表达了二林子技击术收徒的严格性。付淑超老师告诉我们,带徒弟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但首当其冲的还是要考察人品,这直接影响到练武后的自身武德

      王善正老师说,他的师父张德义先生曾多次教导,练习技击术,要具备“德、质、悟”三个条件。

     “德”即为高尚的道德品质,武德武风正派,爱国爱武,尊师尊友;“质”即为身体健康强壮,具有坚毅不拔的品质和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必胜信念;“悟”即为聪明伶俐,悟性很高,所学之法能一点即通,在实战中灵活运用。

【后记】

    此期活动的采访和拍摄前前后后持续了近十天,作为一个武术的门外汉,在与张德义、毛明国、付淑超和王善正等各位老师的接触与沟通中,我对二林子技击术有了最基本的认识。采访和拍摄过程中留予我最深刻的印象并不是激烈刺激的对打,而是各位老师不经意间一致流露出来的崇德爱武情操。

      而跟各位老师交流时总避免不掉一个话题就是二林子技击术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如今民间练武之人仍旧熙攘,但由于学业压力和青年一代吃苦精神薄弱,从小便能习武之孩童越来越少,让人不免在想到如此实在、直接、快速、有效的实战武术或因后代练习者减少而没落和失传时感到遗憾和伤感。发展至如今社会,生活形态与信息的多元化及共享性使得保守不外传的态度略显落伍与闭塞,我们都真心希望属于我们烟台自己最本土的武术文化能得到最大化的弘扬与延续。

      由一个传统的武术项目我想到了太多太多,我们日益生活着的城市烟台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向我们展现着她独有的风情。她的民俗在胶东这片热土上起源并发展,有些日益壮大,可惜的是有些正在悄悄没落和消逝,我们会持续不断地挖掘和纪录下她的每个角落每个足迹。

      在这个日益逐渐时尚、前卫、新潮的世界里我们开辟出一片安静、祥和的小天地,抚去快节奏带给你的喧嚣,在这里你只需静静地细细地品味和徜徉。衷心感谢你的观看,热烈欢迎你的建议与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烟台二林子技击术的乱打训练
二林子技击术的乱打训练(视频) - 内家综合 - 武度 - Powered by Disc...
由二林子技击术--乱打训练中想到的实战精华
二林子技击术乱打训练
二林子技击术基本功!传统武术核心的基本功训练都在这里 纪录片教学片收藏
二林子技击术基本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